如果你25岁左右
最喜欢的是书中这段话:
我想,大部分的人在25岁左右时,都还是个一心期盼能多点收入的职场新人。因此,我希望大家明白的第三个要点,就是收入多寡究竟与什么事物呈正比?不是时间,不是努力,也不是运气;而是与带给他人感动的质量呈正比。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带给他人多少感动。
说得多好!因为这段话才读完了这本书。和大家分享几点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1. 如何保持好奇心?
当想着「今天是晴天」的时候,若能进步一思索:「为什么今天是晴天?」 「这是什么样的气候现象?」
作者说要保持「三问」:为何,为什么,怎么会这样。
在后面「培养旺盛的求知欲」一节中他说看展览听演唱会等都是一种自我投资,「当然也会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但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一知半解下去,总有一天要再找机会挑战。」
虽然以无聊作为否定的理由是最简单的评价,却也代表你对某件事物的好奇心就此打住,实在非常可惜。
在聊一聊该怎么提高口语中我和大家分享要有话可聊,那怎么做到有话可聊呢?就是什么都了解一些。这也是 Loserthink 一书中说的「Leave your lane」:
2. 打造自己专属的发声平台
「如果我现在 25 岁的话,一定要打造自己专属的发声平台,无论是博客、推特还是脸书,只要能对外发声就行了。」
我也一直推荐大家利用社交媒体,来迫使自己有效地输入和踏实地输出。作者强调了发出自己声音的重要性:我们打造自己的平台就是在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我们记录自己的思考可以提醒我们的言行和思考。
我们生来就是一个人,孤独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正因为能够接受孤独,了解自己,才能理解别人、体贴别人、建立友情,也才能发展出丰富的人际关系。这个「打造自己专属的发生平台」是一样的,拥有展现自我的场地,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情报和人脉就会自动汇聚,这也是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做到的事。一个人发生与集体发声所展现出来的向心力事截然不同的。
3. 累计一个个小成功
作者提到了要累计一个个小成功,哪怕是不起眼的工作,去把它做好就能收获成就感,然后收获获取更大成功的自信。李笑来说:
什么是牛人?一般来讲三句话就能描述清楚了:有做第一的执念;有过第一的经验;有过多次第一的经验和总结。
把自己正在做的一件件小事做好,做到很好,然后就可以把这个经验应用到其它的小事中,最终获得做大事的信心。在为什么你学不好英文?我提到我们学不好英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尝到过学英文的甜头。
4. 接受孤独,学习独立
...... 一旦发生什么事时,还是会心生「要是有人陪在身旁就好了」的感概,对吧?
我想告诉 25 的年轻人,之所以会这么想,就是因为你什么事都做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能力,以为和别人在一起就能够做些什么,其实这根本只是幻想。
作者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有「努力让自己的少数意见,成为将来的多数意见」的意识,去发掘别人尚未察觉的新价值。我们读书与人交流的根本目的是让自己思考的更加全面,来推翻重塑反复锤炼自己的思考。
一定要警惕不要任由他人的思想在我们的脑袋里跑步,做他人思想的播放器、复读机——谨防别人给你的思考种草,别做任何人的脑残粉。
5. 别总是把「没办法」 「不会」挂在嘴边
他说他 17 岁去美国,23 岁时还无法说一口流利的中英文,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总会把「没办法」 「不会」挂在嘴边:
这时,我读了一本某位脑科学家写的书,加上自己的研究后才终于明白,原来人类的大脑里有一块成为“安定领域”的部分,她会记忆自己说过的话,并加以定型。
这就提醒我们别总说 My English is poor...
在后记中,他强调要养成以「假设」的观点看待事情的习惯。假设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假设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讲?
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假设」这个思路来让自己踏出第一步:想一个你认为可以做这件事的人,然后模仿他的言行和思考,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或者换个思路想,你以后是要有孩子的,「你希望你的孩子怎么做?你得要先做个榜样才是!」这个想法来鼓励自己。
25 岁的人生规划,我想就是《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中说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那么遥远,谁都是一边尝试一边成长,不断打脸才能有不断进步。
对自己真诚,成长也会愿意和你做朋友。
猜你还想读:
· 写在30岁生日
· 如何变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