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加献:李白亦羡今人牛,我辈却无诗仙才|散文
文/郝加献
【作者简介】郝加献,北京密云人,自由撰稿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的创作。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大型征文优秀奖。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李白亦羡今人牛,我辈却无诗仙才
——初次坐飞机的体验
(一)蜀道不难,上天也容易,李白活在今天是幸还是不幸?
2019年伊始,笔者有一个出差的机会,从北京“飞往”四川成都。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入川,感觉非常新奇。
在宽敞明亮的航站楼候机半个多小时,终于登上了真实的飞机。应该是16点起飞,结果广播说,因有一个零件在更换,需要等候,这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通过媒体报道,早就知道了中国民航飞机晚点是常态,所以没有了在路上堵车那样的焦躁,平心静气地等待。
17点多钟,飞机开始启动,慢慢移向跑道,加速、升空——略有失重的感觉。因为好奇,本来座位在过道的我,起身找到一个舷窗的座位,脸贴着小窗口,朝下方看去。
高楼大厦慢慢渺小起来,道路蜿蜒穿梭。天一点一点变暗,地面的灯光也越来越多。随着飞机的升高,地面慢慢模糊起来,而长长地平线上一道橘红色线条非常美,线条上方渐黄渐淡,融入到蓝天中。夜越来越深,飞机后面的橘红色线条渐渐消失,而前方依旧,直到飞机高度慢慢下降方才不见了那道橘红色。
川蜀大地,万家灯火。我心情激动,无以言说。脑子里一直在想着李白的那句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别说蜀道不难,就是上天也是这般轻而易举,在感叹人类伟大进步的同时,也深为李白庆幸:假如李白的时代就可以乘坐飞机飞来飞去,就不会再有他那些大气磅礴的诗篇了。
飞机平安着陆,但却因为晚点而需要等停机位,又待了半个多小时。成都距离北京大约1697公里,需要大约2小时40分钟,从15点半登机到20点下飞机,用了5个多小时,不好说是快是慢,反正没有李白那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畅快感觉。
(二)人类的孤独感永远存在,而李白只有一个
飞返北京,似乎顺利了一些。早上8点,成都机场还是黎明,飞机起飞。那晚看到的是万家灯火,现在可以看到城市、道路星罗棋布,像是建筑师手下的沙盘,越往高飞,鸟瞰地面的建筑物就越像是孩子们搭的积木。
飞机破雾穿云,来到云层之上。一幅壮丽画卷展开,相当震撼:一个白的世界覆盖大地,像柔软的棉絮,又像平铺大地的积雪,望不到尽头,隔绝了地面。一轮红日挂在天上,格外刺眼,天蓝得无以形容,碧空如洗,纤尘不染,我们一度引以为荣的“北京蓝”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大约在8000米至9000米高空。
广播告知,前方遇到了气流,做好如系上安全带、背椅归回原位、收起小桌板和脚踏板、关闭卫生间等安全措施。感觉飞机飞行缓慢,而前方云层出现了奇观:群山起伏连绵,山舞银蛇,万马奔腾,万千气象。
云层归于纤维状的棉絮,忽见棉絮上面,一架飞机飞过,是那么的渺小,有别于在地面上看天上的飞机。
茫茫云海之上,一架飞机独自飞行,显得是那么的孤独与冷寂。遥想当年李白一叶扁舟行于长江之上,便深深理解了“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的孤寂意境。
广播再次告知,前方又遇到了气流,这次云层出现的景观是一片冰海,与南北极的部分地段相似——后来请教别人得知,那是云层较薄的缘故。
广播说,飞机已经飞临北京上空,约20分钟后降落,心中掠过一丝激动,为由川返京,从天落地。俯瞰下方,大地晴朗,城市、道路、原野、河流(已经结冰)清晰可见,将到顺义首都机场的上空,可以清晰看到附近高楼的楼顶。
初次“双飞”,夜间和白天变化万千的景物都看到了,感觉挺好,是一次别于地面的特殊体验。
下一个的梦想是飞往太空去体验。
还有一个细节也留下了深刻记忆。
飞机关闭舱门,我便找到机舱前面一个无人的位置,结果,美丽的空姐却劝说我离开:我的机票不能坐这个位置(票价不一样)。我只得又选择了另一个座位:靠近飞机羽翼的地方,结果,快下飞机,我的双耳轰鸣作响,右耳特别严重,直到坐上接我的汽车,我还在按摩耳部。我原以为是因靠近飞机羽翼的部位,耳朵又紧贴舷窗,后来才得知是飞机遇到较大气流的缘故。
笔者年过半百才第一次坐上飞机,像孩子般一样好奇,而那些常年飞来飞去的“天上客”,则显得稀松平常,他们像坐汽车、高铁一样,甫坐下就开始合闭双眼,一觉到达目的地。
笔者所看到的那些所谓奇观,他们或许不感兴趣,或者根本不知道。
就像我们看平淡的人生。
就像我们不具备李白的惊世才华。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