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音:过年捡爆竹|散文
文/苏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如今的都市,过年多数已不闻爆竹声了,有点寂静,也少了点气氛。古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新一代的孩子们想来会有点费解,而我们的童年,春节的爆竹声是不绝于耳的,空气中的火药味伴随着大街小巷穿着新衣衫的孩子们,那种浓浓的年味,实在是“此情可待成追忆”。
爆竹也叫鞭炮,各地的名称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叫法有所不同,如炮仗、爆竿、炮竹、纸炮、鞭炮等,本土不少人口头上叫作“磅磦”(pangpio口音)。爆竹据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祈祷吉祥安泰的美好愿望,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华民族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爆竹的民俗,沿袭到现代。大年初一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欢庆热烈,寓意深长。
爆竹是一挂挂的,在我们小时候,经济生活相对贫乏,爆竹常见的是一挂五十响、一百响、二百响,家庭辞旧迎新放的爆竹一般也就是三二百响,很少有几百上千响的,那只有单位做庆典什么才见放。记得我们玩的最小一挂是21响,好像才7分钱。可那时候压岁钱一二角钱已是大数目了,要玩爆竹顶多也就买50响,许多时候还是向摆小摊的买拆零的爆竹,依大小不同有一分钱二枚或一枚。大人有时会买上一挂50响的爆竹给孩子玩,那就是发了一笔小财了,可以把小伙伴们谗得眼都睁大了。
零花钱买爆竹自然玩不过瘾,还想耍怎么办?那就靠去自己去捡了。整挂的爆竹点燃引线后连续炸响,总有一些引线辫得不牢固还没燃着就四散掉了,埋在成片成堆炸过的纸屑中,从中翻捡多少能拾到几枚完整的爆竹来。夜里辞旧燃放时都在深夜,我们年龄尚小一般都早已上床睡下,只有半大少儿才能得捡到这时段未炸的遗剩爆竹。大年初一按风俗“开门”要放爆竹,许多人家用竹竿挑出一长串爆竹燃放得不亦乐乎,说是炸得响不响,是否一响到底,预示着一年顺不顺的兆头。这也是我们这些小好几岁的孩子们捡拾的最佳时机了。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先等在要点燃爆竹的人家门口,往往一挂爆竹将尽未尽之时,大家就双手掩耳一拥而上,弯腰低头,身体挨着身体、脑袋碰脑袋,拨拉着地上的纸屑发现未燃着的爆竹。这时考的是眼明手快,一发现了就迅速出手抓住它,虽然大家都想尽可能找到更多的爆竹,可发生争抢的事却不多,多是按不成文的谁出手属谁的规则行事。大人们希望爆竹一燃到底,孩子们的想的是,越多的爆竹“死火”落到地上,才会有更多收获。这边捡拾完了,就又瞄着下一家了。
这捡爆竹也有点小小的危险性,就是抢得太快,有些“哑炮”其实还在暗燃,一旦拿到手没有那些纸屑埋着,很快就引线复燃在手里爆炸了,不过还好,没听说过出什么事故,一般也就手给炸痛了罢。也有时还埋在地上纸屑中的,伊波拉也就燃着炸了,给吓一大跳。但是有些较多响的爆竹,并不是一般大小,一串中有大有小,往往夹有数粒近似普通4号电池般大的所谓“电光炮”,威力较大,炸响时还会放出闪光,如给它炸了,就有些危险了。碰到“电光炮”我们会先小心翼翼用树枝什么先拨拉几下,试看有没有反应,感觉安全了才敢去拾。
捡来的爆竹,自然是为了将它们再点燃炸响,这是儿时的赏心快事。这些爆竹,好些引火药线都烧掉了一部分,没原来的长了,就得借助一支点燃的蚊香或香火去点火,以增加安全距离。将爆竹引线点着后抛出去在空中炸响,或放在地上用香点炸,这是最基本的玩法;还有就是在爆竹上面盖上空罐头盒,让它一蹦老高;再不就埋到沙土里,炸起一撮尘土;还能做成“定时炸弹”,将爆竹用线绑在蚊香或香火上,定好燃烧的距离,燃到了那一段绑着引火线的就炸了。
过年捡拾爆竹伴随了我们整个童年时代,是春节中的一景。随着生活的富裕,这个曾给了我们许多乐趣的活动自然就消失了,在都市还没实行禁放烟花爆竹的时候,家家户户春节都燃放爆竹,还有好些人家将哑火未炸响的爆竹收集起来,放到衣橱里做吸潮用,效果颇佳呢。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