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开歧:走笔萧公馆(十)萧龙友在京城,不仅仅是一位名医

邹开歧:走笔萧公馆 (九)萧龙友将“息翁”改为“不息翁”

文/邹开歧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走笔萧公馆(十)破解萧氏家族龙飞凤舞的传世密码
——谨以此文纪念京城名医萧龙友诞辰150周年
才华满腹   奉献国家
京城名医   誉满华夏
“三台出人才!”
这话不是说来耍的,从三台这方土地上走出去的萧龙友,只是咱们三台人的一位杰出代表。
“京城名医萧龙友”,在京城,不仅仅是一位“名医”,他爱好广泛,多才多艺。
民间又有一说,“艺多不养家”。咱们三台萧公馆萧氏家族,以萧龙友为代表的萧氏子孙不在此列。他们都是爱一行,专一行,而且精一行,行行出彩!
别以为这位救死扶伤的萧大夫,一天到晚只晓得坐在他的“医寓”里“望、闻、问、切”,诊脉处方,他的那双手还能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
早在成都尊经书院求学期间,萧龙友的一手好字,就已初露头角。当时名扬巴蜀的经学大师廖季平所著《六驿馆丛书》的扉页,就是萧龙友所书,署名为萧方骏。
(成都锦江上的九眼桥)
再说了,后来萧龙友行医所开处方,不仅书法隽美,且用语极易成诵,被病家视为医珍墨宝。还有人出高价,视为书法珍品专门进行收藏。更有人重金搜集萧龙友处方,欲装订成册,视为独一无二、堪称绝版的“萧氏名帖”。
尽管萧龙友医名大于书法,但是,花钱买萧先生书法的人,仍是络绎不绝。
上世纪30年代,四川省保安司令王陵基母亲病逝,专程到北京请萧龙友为其母书写墓志铭。出于乡情,萧龙友以篆书体书写墓志铭横额,正文由他的胞弟、京城书法名家萧方骐书写。后来,这张墓志铭的拓片,曾悬挂在成都大东街王陵基胞兄开的“久成元”绸锻铺正厅,顾客和往来行人看后,无不交口称赞。
(成都青羊宫)
萧龙友原本是一位医生,他的字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好?
当然有原因!
萧龙友的书法,自幼严受父教,而且师从甚严。隶书,临的是曹全碑 ; 篆书,临周伯晨鼎  ; 草书,临贺知章字。所以,萧龙友的篆、隶、行、楷、草各体皆有造诣。
由此可见,“书法家”三个字,不是信手可以拈来的,更不是自我吹嘘而来的!
萧龙友不仅以医和书法名重于世,还擅长诗词绘画。这位老先生的指画极有韵致。尽管医名甚盛,却无一点傲气。又与当时的京城书画名家交游甚广。如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番等皆为挚友。
(成都浣花祠)
86岁高龄的萧龙友,曾为孙女儿萧承悰在扇面上用手指画梅数枝,栩栩如生,颇有神韵。并题诗一首 :
“人老半身麻,带病度年华 ;
指头有生活,随意画梅花。”
萧龙友还有一种爱好,喜欢收藏古玩。小如图章、石砚,大到青铜香炉、盆、鼎。遇到爱不释手的佳品,便倾其囊中所有买回家去。
(成都武侯祠)
萧龙友收藏古玩既不用来倒卖赚钱,也不是作为传家之宝留给后人升值聚财。所收藏的古玩字画,在他去世后,家人遵其遗嘱,全部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同时,萧龙友毕生收藏的大量珍贵医书,全部捐献给了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故宫博物院曾为萧龙友捐赠的物品举办了展览。用三间展室陈列了萧龙友捐赠的字画、石刻、瓷器等。
(成都城内的街道)
其中,宋刻宋拓《兰亭序》等文物,1999年10月在故宫举办的“建国50年来入藏文物精品展”上精彩亮相。
民间有句口头语,“前人强不如后人强”。
享誉华夏的京城名医萧龙友,后辈儿孙如何?这当然是大家都想知道的。“走笔萧公馆”之目的,正是为了破解萧氏家族“龙飞凤舞”的传世密码!
(青羊宫门前的集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