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曲》:有的爱情,不仅是两个人的事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珮安歌,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明末清初著名军事将领吴三桂与名伎陈圆圆的爱情故事很多人都很熟悉,这其中的种种纠葛也被演绎成各类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的桥段,众人皆知“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就是出自这二人的故事,有人说吴三桂是铁汉柔情,对陈圆圆一往情深,自始而终;也有人批判他被女人影响理智,缺少家国天下的胸怀气度。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就属于后者,他曾写过《圆圆曲》描述吴陈二人的爱情故事,一方面反应当时的诸多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谴责吴三桂的种种背叛旧主、辜负将士的行为,甚至全文将吴三桂、陈圆圆二人与吴王夫差、西施联系起来,委婉表达吴三桂终有一日会如夫差一般死于非命。

吴三桂绝对算得上少年英雄,陈圆圆也本是苦命底层女,二人的钟情本该有更多的浪漫和恩爱元素,而身处明末的乱世时期,这份爱情关乎的早已不仅是这二人的命运。无论感情本身是否纯粹,它都在汹涌大潮中染上了太多的政治和生命的沉重。

做了天下的罪人,目的只是一个女人

《圆圆曲》开篇首先描述了明朝末期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占领京城以及吴三桂为了红颜而大举用兵的事实,虽然只是叙事,但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让人清晰地感受着当时的动乱: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崇祯皇帝死后,吴三桂攻打北京,名义上是为大明皇帝报仇,却与当时同样四处征战的清兵勾结,他进军北京的真正目的其实是解救被李自成军团掳走的陈圆圆。“缟素”和“红颜”,“恸哭”与“冲冠”皆形成了鲜明对比,皇帝惨死、众多将士命丧无情沙场,而在这马革裹尸的环境下,吴三桂脑海中却是陈圆圆的回眸一笑,那么多人为君主、为战友哭泣,谁又能真正看出吴三桂内心为美人担忧的波澜呢。

作者认为,吴三桂看起来忠于明朝,却实际是个不懂家国大义之人。熟知历史的人知道,吴三桂早在李自成打入北京时便选择投降,若不是父亲和爱妾被掳,他是不会调转矛头对准李自成的大顺,而关于起兵的原因,历史上的记载更多的是吴三桂仰天感慨:“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

很多学者认为吴三桂真正在意的是陈圆圆被抓,甚至自己父亲被害都不见他如此愤怒。陈圆圆被掳是激起他反抗李自成统治的导火索,后世对他如此行为也是众说纷纭,不可否认的是他对陈圆圆足够有情有义,而且以他的军事实力确实对李自成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吴伟业始终认为,吴三桂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不将民族和将士放在眼里,仅因女人做出重要决策的行为,着实不负责任。

少年与美人,总有难以忘怀的浪漫过往

《圆圆曲》中,作者在第一段描述皇帝自杀、吴三桂起兵李自成等历史事件后,紧接着以倒叙的口吻历数了吴三桂和陈圆圆从相遇到相爱后的缘由,将这段引起之后历史转折的爱情,一一叙述: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二人初识是在贵族王府内的宴会上,那时的吴三桂已经是意气风发的少年英雄,颇受赏识,他对宴会上表演才艺的陈圆圆一见钟情,并在这一天,陈圆圆就被许配给吴三桂做妾。初次相识就许下姻缘,这是十分少见的,对于吴三桂这样四处征战的人来说,自是见过世间的很多美好景象,而陈圆圆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过去的认知,让他感受到,此刻,此人,都将是他的心头爱。

作者随后介绍了陈圆圆到底何许人也,为何可以让吴三桂如此痴迷。她早就是一方名伎,长相貌美,娇柔妩媚,作者认为,若以古人比较,大概只有西施可与陈圆圆媲美。同样,在作者看来,吴三桂同夫差一样,见到美人便被其吸引,也暗喻了后面他“冲冠为红颜”的合理性。

陈圆圆虽然有美貌和才华,但是相比同时期的大多数名伎,身世是格外悲惨。如作者所言,提起她人生的种种遭遇,不禁让人“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她被贵族人家抢夺送入宫廷,后又被赏赐给豪门大户,沦为歌妓。她的生命,从此只能活在贵族的喜乐中,她存在的意义,也不过是让有钱有势的人施舍打赏。

陈圆圆生命的转折,是从遇到吴三桂开始。“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宴会上的相遇,让吴三桂无法将目光从陈圆圆身上离开,然而,虽然吴三桂很想立即带陈圆圆离开,但“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时处四方征战的年代,吴三桂这样的英雄将领自是承担着守卫国土之责,他不得不告别陈圆圆,待胜利而归时二人再相见。

时局动荡,幸福的代价到底几何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陈圆圆没有等来载誉而归的吴三桂,而是等来了天下大变的动荡,李自成攻入北京,大顺的旗帜遍布大明曾经的国都,起义军在京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多少官宦家的忠贞女子以死明志,又有多少无辜的人死于非命。作者以“蚁贼”称呼起义军,也是表达对其所为不屑且愤怒的情感。

天生美丽的陈圆圆也没有逃脱魔爪,李自成部下大将刘宗敏强行将其据为己有,所幸吴三桂举兵北京,陈圆圆也得以逃出牢笼。在作者认为,“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峨眉匹马还”,若是没有吴三桂的“冲冠一怒”,若是那么多将军士兵的辛苦与牺牲,又何去换来他与女人的幸福,作者认为吴三桂是自私的,他带着那么多部下一头扎进了狼烟四起的京城,虽然看起来吴三桂大胜而归,而这其中不知有多少危险与悲伤,鲜血与惨痛,这一切不过是为了夺取女人的铺垫,可见讽刺。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圆圆曲》的尾部描写了陈圆圆和吴三桂回到云南后的幸福生活,虽然陈圆圆刚刚被解救,惊魂未定,但吴三桂却以豪华的阵仗迎接、安抚她,故事到这里基本接近尾声了,陈圆圆自此过上了荣华富贵的平安生活。

陈圆圆这一生的改变,可以说是从被豪强掠夺开始,也可以说是从遇到吴三桂开始。从被豪强掳走,到定居云南,这之间走过了十年的时间,这十年对陈圆圆而说,所处世界莫不是翻天覆地的转变,多次起起落落,充满了泪水和爱意。然而,对于曾经和她共同卖艺的同仁们,这十年的岁月,几乎不曾改变,她们除了感慨岁月催人老、时光带走了容颜,并没有多余的思绪与颠簸。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叙事结束后,作者对这段历史故事表达了自己的点评和情感,他认为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而背上了千古罪名,民族大义下,如何能让情感占据头脑,虽然吴三桂的行为称得上“多情”甚至是“长情”,然而这都不是将民族和军队当作如此儿戏的借口。

因为李自成的起兵造反,吴三桂一家多人被杀,十分惨烈。也许在很多年后,全家的白骨早已变成灰土,而陈圆圆因为吴三桂“冲冠一怒”的故事名声大噪,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影响。“白骨”与“红妆”,“灰土”与“汗青”,作者再此以强烈的对比,向世人讲述着这段爱情是多么美好,以及这份美好又是建立在多少鲜血之上的惨烈。

君不见,馆娃宫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凉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全诗最后,作者以吴王对西施的宠爱暗喻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吴王最终被杀,王权被夺,在作者看来,吴三桂也终有一日会有如此的下场,他如吴王一般以欲望和情感超越理智,弃民族大义于不顾,如此换来的富贵与幸福,都不会长久。

作者所言的结局,在多年后的确成为了现实。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起兵造反,次年自行称帝,然而他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便因病去世,去世前的吴三桂,并不是在颐养天年,而是成了个心情抑郁、日夜焦虑的老人,再也没有年少时的意气和曾经“冲冠一怒”的气势。

无论二人的故事还是充满讽刺的诗篇,都已进入了历史,吴三桂和陈圆圆的生命中曾经拥有过的灿烂与冲动,终究是在后半生来慢慢偿还。他们的爱情也许是美好的,但这份美好因其影响了太多人的命运而在后世中被褒贬不一。他们的相遇是个巧合,但日后种种的发展与下场和吴三桂的个人性格不无关系,也许他认为茫茫世间遇到陈圆圆是最大的安慰,却在那么多温柔里忘记了自己也该是那个为国杀敌,披肝沥胆的英勇武士。

-作者-

珮安歌,一个热爱文字和火锅的正经少女。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