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刘学福《家乡的枸杞》
文/刘学福
【作者简介】刘学福,文学学士,心理学硕士,现任教于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铜川市作家协会会员,铜川市新区作家协会理事,《铜川日报》特约记者,创立铜川市一中新区校区“晨风文学社”,创办校《晨风报》并担任主编。吾手写吾心,威严中不乏平和,庄重中不失诙谐。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随笔、小说、诗歌等多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茶几上放着姐姐带来的几袋枸杞,透过透明的塑料袋我看到干枸杞果色泽深红,果脐成白色,先端有小尖,一看都是正宗的宁夏中宁枸杞。
春节一过,天气回暖,老家的乡亲们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为枸杞树修剪枝条,将一些逸出的旁枝剪去,这不是说谁都会剪的,村上专门有人负责剪枝,赶第一次给枸杞上肥料,所有的枸杞树枝就剪完了,枸杞树看上去也轻松了许多,而剪枝的师傅也累得够呛,枸杞树是一种落叶灌木,树干枯而瘦小,茎有坚硬的短刺,整天的猫着腰,动辄还被刺扎了手,虽说修剪枝条有些收入,但这钱挣得也不容易。
枸杞树到四月份的时候就开始抽丝发条长出叶子,叶儿很小呈椭圆状,两头带着小尖。五月份枸杞花就开了,还没有走进枸杞园,就能闻到枸杞特有的花香。走到枸杞园的边上,清晨的枸杞叶在晨露的滋润下青翠欲滴,看到那一棵棵枝叶茂盛、婀娜多姿的枸杞树,仿佛像一把把五彩缤纷的花伞栽在枸杞园内。树枝上开着淡紫色的花儿,还带点儿黄,小小的,嫩嫩的,似乎一触即碎,一株株枸杞树是那样秀美,茁壮。随着气温的升高,一夜之间,满园的枸杞树都开花了,有的树上已经挂上了一粒粒青果。
六到八月份是枸杞成熟的季节,这个季节走进我的家乡,红枸杞便成为了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一朵朵紫色的花儿盛开着,一颗颗绿宝石自豪着,一粒粒熟透了的红枸杞,像多彩的珍珠挂满了树枝。枸杞是那样的饱满,那样的精神,水灵灵的果儿亮晶晶的。在绿叶的陪衬下,成熟的红枸杞,红彤彤的,鲜艳夺目,默默的汲取着大地的精华滋润着自己的身体,那娇嫩的样子似乎刚浸过水,红的亮的像晶莹剔透的红玛瑙。进到枸杞园里,看着那些红彤彤的果实,你会情不自禁地摘一颗放进嘴里,透过薄薄的皮儿,那浓浓的甘甜,淡淡的清香,定会令你陶醉。这时也许你会想到怎么那干枯而瘦小的枸杞树却能结出这般殷红如珍珠般光亮而晶莹剔透的果实,这实在是大自然出人意料的杰作啊!
而这个时节也是乡亲们最忙的时候了。枸杞子好像在赶趟啊,说红就红了,一红马上就要摘,否则熟透了就落在地上烂掉,前面下的功夫就白瞎了。人比太阳起得早,老人、小孩,男人、女人,都在胳膊上挎个或大或小的编织竹筐,在主人们的引领下来到枸杞园开始采摘,既不伤害枸杞枝条和叶子,又要采摘红红的枸杞果儿,这样就既可以保证不影响下一茬枸杞的生长,又保证采摘的枸杞不受枸杞叶的沾粘,采摘后好处理。一粒一粒,一筐一筐,太阳还完全没有升起来的时候,几亩鲜红的枸杞就被采摘归拢了,当然主人在田头上要支起秤杆给每人过斤两,采摘完后,马上付清采摘费,领到钱的人儿都说着笑着到别处找寻他们采摘的枸杞园里去了。当城里的孩子在周末自由自在玩耍的时候,老家的孩子在周末都要挎着篮子到处采摘枸杞,挣几个钱儿,用于自己上学。尤其是到了夏收繁忙季节,乡亲们既要忙着收小麦,又要采摘枸杞,这时老人、孩子就成了采摘枸杞的主力军。
采摘回家的枸杞,还要进行严格的处理,这样才能晾晒出高质量的枸杞干果。首先要用白酒搅拌,在院子里铺平专门的塑料薄膜,将枸杞鲜果从筐里倒出,将一定比例的白酒掺撒在一定比例的枸杞鲜果里,用手反复翻拌,然后再将塑料薄膜的四角折起,把翻拌好的枸杞闷在塑料薄膜里捂三到五分钟,这样可以保证不损失枸杞因挤压而丢失的营养成分,然后再把捂好的枸杞鲜果倒在专门的晾晒工具——果栈子(是一个长方形的框子,四个边子用高约十五到二十公分的木板订做,底子是用竹子编的凉席,要保证晾晒时底下良好的透气性),一般天气要好的话,四五天就晒干了,然后女人们就把这些晒干的枸杞归拢,用簸箕、风扇将枸杞干果彻底弄干净,再找一些人坐在院子里的阴凉处铺开枸杞干果来挑拣大小,分别归类,大、小颗粒各有各的的价格,挑拣完后用塑料袋装好、密封好防止空气进入(枸杞干果容易受潮,受潮就长毛生虫了,全都就白忙活了)。一茬一茬的枸杞就这样被拾掇得干干净净,或者自己拉到交易市场卖掉,或者有商贩上门收购,卖枸杞的收入也成了乡亲们一年收入的一部分。
家乡的秋色很浓很浓,那是因为家乡的枸杞红了,到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一直到秋收结束,暮秋时分还能采摘最后一茬。由于深秋的降霜,枸杞果儿愈显得娇红了。秋风荡过枸杞园,那红霞碧波连接天边,异常美丽。明代诗人萧如薰在《秋经》中写到:“杞树珊瑚果,兰山翡翠峰”,深刻描述了枸杞田园里的诗情画意。最后一茬采摘完后,乡亲们就要给枸杞树施冬肥了,用铁锨把土挨个翻一遍,在每颗枸杞树近旁挖一个小坑,壅些猪粪或尿素,再把土填上,等冬水一灌溉,一年也就到头了,而枸杞树也在朔风中又呈现出干枯弱小的情状来。
关于枸杞,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天,一个朝庭官员路过宁安(现在宁夏中宁宁安县),路上遇见一个年约十五六岁的女子,用棍棒追打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那老人跌跌爬爬十分可怜。朝庭官员深感不平,一把拉住那个年轻女子说:“这个老年人是何人,你为何要打他?”那女子娇声娇气的说道:“他是我的曾孙,因为有良药他不肯服用,直到年老不能行动,所以我要处罚他。”朝庭官员又问那女子:“你有多大年龄?”女子答道:“我今年已经三百七十二岁了。”那官员听后大吃一惊。接着问她:“都吃的是什么药?”女子答道:“药只一种,然而有五种名称,春天时叫天精,夏天时叫枸杞,秋天时谓地骨,冬天时称仙人杖,也称西天王母杖,一年四季吃枸杞子可以使人与天齐寿。”从此,这个故事在我的家乡被流传为“神仙服枸杞法。”
这虽然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家乡的红枸杞的确全身都是“宝”。宋朝诗人苏东坡在《小圃五咏·枸杞》中称其“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国内的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欧洲的几个国家都种植枸杞,但老家的枸杞最好,因为据分析测定,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十八种氨基酸、三十二种微量元素、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等成分。它的果实以干品入药,以粒大、肉厚、色鲜、味甘、籽少、药用价值高而驰名中外。药书《本草汇言》记载:“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也。”以枸杞配成的中药,经世延传的古方有很多,具有补血强身,润肝益肾,疗虚补阳,延年益寿等功能,所以枸杞也被誉为“长生果”。自从明代被列为贡品以来,一直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被誉为宁夏“五宝”中的第一宝“红宝”,所以有“中宁枸杞甲天下”的美称。而我的家乡宁夏中宁也被称为“中国枸杞之乡”!
随着科技的进步,家乡的红枸杞除干果外,又研制出了系列产品,如:枸杞叶茶、枸杞咖啡、枸杞奶、枸杞酒、枸杞果汁、枸杞糖、枸杞油胶丸、枸杞多糖胶囊等多种保健食品。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享受健康的的需求,而且为枸杞的深度加工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家乡的红枸杞已经驰名中外,并走上了国际市场,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为家乡的人民带来了富足的生活,是家乡的聚宝盆。
游子思乡,一种情结,一种祈盼。常在梦中看见故乡那碧绿的田野,那坚韧的枸杞树,那红彤彤的枸杞鲜果,那一张张纯朴黝黑的笑脸。我拿起那几袋枸杞闻一闻,一股浓郁的家乡气息扑面而来。我默默祝福着我的父老乡亲,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描绘出充满生机的、丰收的、新的、更加辉煌灿烂的画卷!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