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大语文

(1080)

闲聊大语文

考试的第一场照例还是语文。两场间的空暇,我听到两个老师正在闲聊,从对试卷的评价开始,聊聊学生,聊聊教,最后归结到复习了多长时间做了多少套题。我又想到曾经听过的一节评价很高的阅读课,那是一节学生阅读并不多,老师解决了很多问题的课。我不是学语文的,但我却很诧异,语文素养是作为一名学生的所有学科中最重要的一种素养,是不是一定做的题越多,语文素养越高。或者说:是不是语文分数高的,语文素养一定高呢?

我想起近两年网上热炒的“大语文时代”这个词。就上网搜了搜:

大语文是包括了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与应试能力在内的“全系统语文”。

大语文是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增加语文教学的渠道、凝聚语文教学的合力的变革性教育实践。

大语文以汉语的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为教学内容,实行校内外联系、课内外结合、各学科渗透、文情理统一、教学做合一、德智体和谐发展。

大语文是知识,是思想,是审美,也是“一部民族文化的经典”。学习大语文,绝不仅仅是为了在答卷上给出一个答案,拿到一个分数,更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会思考,有情感,强思辨,明事理,有人文情怀的更加优秀的现代人。

从上可以看出:语文是一门有关素养、无关分数的学科。也就是说,语文学习不是号号抄抄背背,也不是给个模式会套会用会做就行了。语文学习是带领学生去领略语文本身的博大精深、去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语文”的“语”是“语言”, “语文”的“文”是“文字”、是“文章”、是 “文学”、是“文化”。但是,现在一些老师的语文课堂,太多的咬文嚼字,偶尔也夹些文学色彩,但是文化的味道却很难寻觅了。课上课下乐此不疲地研究着各种做题方法,甚至每一种类型题都有一套自己的答题秘笈。于是教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答题的模式千篇一律。在考试阅卷的时候,老师们经常可以根据试题的答题习惯或套路,就能判断出是不是自己的学生。

现在考试的阅读量逐年增加,每个人都知道“得语文者得天下”。然而在现实里,语数外三大主课中,实际上语文是最不为人重视的。大多人认为,语文学习是个慢功细活,上不去也下不来,没必要在上面浪费太多时间。就连校外的辅导机构,有数学班、有英语班,有理化班,硬是很少见语文班。这显然与语文的地位极不匹配。

什么是大语文?至少它不仅仅是字词、文章、作文,还不仅仅是记忆、方法、试卷,它还应该有它的诗和它的远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