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书协首届书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登(李春)
坚其志以养其气
——-怀素《自叙帖》气势识微
李 春
〖内容提要〗:本文从《自叙帖》气势识微着笔,分析了《自叙帖》长卷的气和势,以及怀素是如何养成此等气势,这种气势是书家坚其志虚其心养成的。在此基础上,书作中的气势怎样得来,第一要义是精微;接着从四个方面浅谈了《自叙帖》中势的表现:一是势是有收有放;二是势是飞动的;三是势是发展的;四是势需要补救和利导。这四个论点,每个论点的论述,都从《自叙帖》中认识分析而进行阐释,第四个论点,从具体分析《自叙帖》中的两行入手,比较形象地说明势的补救和利导这一论点。
展开怀素《自叙帖》长卷,通篇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气势如长江大河,波澜壮阔,一气呵成的典范之作。“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这两句诗概括了怀素草书艺术的惊人气势。上一句是写“气”,形容笔在飞动、气在奔流;下一句则是写“势”,说明势已形成、盘龙欲走。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很显然,势是从气产生的。清人梁同书说:“写字要有气,气从熟中来,有气则自有势。”(粱同书《频罗庵论书》)。
草书中之气从哪里来的呢?我的理解是:气是伴着书意产生的,通过挥毫作字,气又是体现书意的一种动力。在“意在笔先”的前提下,在书意的酝酿、支配下,书家产生了激情,不管是大幅长卷,抑或是小字多篇,书家都必须蓄聚一定的气量,落笔以后,则“气体在胸中,流露于字里行间,或雄壮,或纡徐,不可阻遏”。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都说明作书是气不能停顿,更不能涣散。这样才能“章法照应”,“接上递下”,达到一气呵成的气足神完之境界。刘熙载在《书概》中指出:“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这里不单是指作书要有气,还必须是奇气、浩气。古人历来主张“学在养气”,道理大概在这里。气与书家的书风、人品有着不可分割的因素,有什么样的气,就产生什么样的作品。如大气、小气、书卷气、俗气……以及介乎雅俗之间的黑气、霸气、媚气等等。一个执着追求书艺的书家,在养气方面,梦寐以求的就是书卷气、浩气、奇气…等书法艺术的高品位。奇气、浩气多一分,俗气、媚气就少一分。这就是一个长期磨炼、艰苦积累的过程,释怀素是深知过中三昧的。绿天庵外,弃笔成冢,勤奋如此,他还自认“所见甚浅”,为了向更高境界攀登,毅然“担笈杖锡,西游上国”,在“谒见当代名公”,“远睹前人之奇迹”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研究整理工作,“遗篇绝简”,不啻(chi)贝叶经文,融会贯通,终于达到了“豁然心胸,略无凝滞”的高度。心胸开朗虚明,才能无所不容,无所不察;“气概通疏”才能吞吐自如,略无凝滞。这不仅是悟境,应该是一个养气的必然过程。“有诸内必形诸外”,积之已久,其发必速。当他乘着酒兴,看到“粉壁长廊数十间”的时候,不“小豁胸中气”是不可能的,于是“奔蛇走虺(hui)”、“骤雨旋风”都从笔下奔腾倾泻而出了。“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这样一些评论,都是当时目击者的亲身感受,把一个狂僧的形态、气势,特别是书写时的速度,描述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当然,怀素是可以“狂来轻世界”的,数十间廊壁,只不过是“小豁胸中气”罢了,他的学养与气度,远不止此。唐末的贯休《观怀素草书歌》中指出:“我恐山为墨兮磨海水,天与笔兮书大地,乃能略展狂僧意”,这就很好地说明了怀素气度之恢弘。
曾国藩说:“胸中必有一段奇气,盘结于中而达之笔墨者”。所以,《自叙帖》的气势,可见一斑,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怀素作书的速度,尽管快到“满座失声看不及”的程度,“然细以理脉按之,仍不出于规矩法度”(高士奇语)。在激电迅雷式的笔画线条中,既可以领略“翰不虚动”、“潜气内转”的深厚功力,又可看到大小疏密、倏(shu)忽万变的娴熟技巧。“气从熟中来”,速度快的主要因素也是精熟;其次,《自叙帖》更多的采用篆书笔法,圆转瘦劲,提按变化不大,线条忽粗忽细较少,即笔的横向(左右前后)远动较多,而纵向(上下)则较少,这样,也增大了运笔的速度。没有速度体现不了气势,而没有磅礴的气势和精熟的技巧,则速度只能“任笔为体”“一直溜下”,导致手忙脚乱,无所遵循。孙过庭所谓:“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是也。
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熟是基础,气是动力,势是效应。在熟的基础之上,气奇则势险,气壮则势雄,气威则势张,气蓄则势长气和则势平。反之,气短则势易促,气弱则势难全,气俗则势庸沓,气阻则势板滞。因此,势因气而生,也因气而异。《自叙帖》满纸龙蛇,奔腾飞舞,找不到一处迟疑阻滞的笔痕,的确是“豁然心胸,略无凝滞”的上乘之作。
草书之中的势是怎么得来的呢?
我以为第一位是精微。《草诀百韵歌》的开头四句:“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所谓体势,我认为就是草书的形体和布势,也可理解为一种体态和架势,要使体势完备,必先辨别毫厘,一字一点画都如此。《书谱》中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miao);一点之内,殊衄(nv)挫于毫芒。”所谓“锋杪”和“毫芒”,就是指精微之处。刘熙载主张:“书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条理于字中,大者磅礴乎字外。”如果不从基础出发,不能在点画之间毫厘悉辨,则“差之毫厘”,必然“失之千里”。因此,不能辨毫厘不仅不能明体势,学草书可能是舍本求末,事倍功半。下面,就我的认识,谈谈对《自叙帖》势的理解:
一、势应有收有放。在变化莫测,仪态万方的书势中,倚正、缓急、收放是显而易见的。《自叙帖》写得忽大忽小,有斜有正,突破了以往的较为匀整的草书布局,势的收放尤为明显。放是开张,收是节制。
二、势始终是飞动的。《自叙帖》的笔势,无一字无一笔不飞动。全文一百二十六行,有二十多行都是一笔连写到底,如激电奔流,笔断意连外,也是脉络分明,气势通畅。
三、势是不断发展的。歌曲不可能开头就是最强音,剧本也是通过情节的不断开展,逐渐进入高潮。草书往往是随着笔势的不断开展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戴叔伦诗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前两句指书艺,后两句说明群众的反应和作者的态度。“心手相师”,妙在一个“师”字,说明通过“心”与“手”微妙而敏捷的相互反应、不断改善和发展书势的一个短暂的过程,就是“相师”的结果,必然是“势转奇”了;势转奇的效果又能怎样呢?那就是紧接着的下一句“诡形怪状翻合宜”了。“奇”也好,“诡形怪状”也罢,都是“师”与“转”两字发展起来的。第三句讲群众的反应好,急切要了解此中奥妙。末句“初不知”是狂僧的心里话。怀素一点没有装摸做样,书势发展的结果,的确出乎意料,他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钱起诗:“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更说明了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势的不断发展。
四、势需要补救与利导:“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在这挡不住,留不了,来如奔马,去似飞鸿的势头之下,必须洞察时机,随时进行补救和利导。
如何补救呢?以《自叙帖》第108行“失声看不及”,五个字几乎一笔书成,且愈写愈大,形成上尖下阔,这势必给下一行造成了布局上的困难。然相邻的109行第一个字正好是“目”,笔画少又是一个狭长形的全包围结构,这就比较棘手。怀素却以惊人的胆识和悟性,将“目”写成很大的长圆形,第二笔末尾上挑几近字长的一半,中间二横画,笔势一附一仰,相互照应,第一横画加个附钩,第二横画连带下一字,这三笔连贯而来,不仅减少了字中的空旷,而且使字的中宫增加了一上一下的动势,最后一笔破框而出,使庞然大物的“目”字承上传下,意态飞扬,竟然丝毫没有平板孤立之感,很好地补救了上行的势差。又如“愚劣”两字,体势仍然是大而奔放,一方面是为了承接“目”字气势,二是为了填充上一行造成的大片空白,字势既不能右靠,也不宜左欹,必须保持中间线,以稳住阵脚。“劣”字的最后一撇,不是常规的向左下撇去,却像斜竖,这样既避免了与上行“及”字的长撇笔势与角度的雷同,又将“劣”字的斜势改为直势,以稳定全行气势。三字大而疏,与前行的小而密形成鲜明对比,更是别有情趣,气势舒展,通体空灵。由此可观:书写过程中,如何救护、补正,循势而为,何其重要耳!
我观《自叙帖》总觉得“利导”必善于“因势”。书艺从无固定模式,书势更是瞬息万变,不可能按照书家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总是来不可止,去不可遏。不论书势将向有利或不利的方向发展,书家都能及时洞察,加以利导,而因势利导所得来的妙境,是法则上规定不了的。“因势利导”,还必须学会控制势的发展,不让势发展过了头。资之深,就能囊括万殊,为我所用,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高度。
刘熙载在《书概》中指出:“怀素自述草书所得,谓观夏云多奇峰,尝师之。然则学草者径师奇峰可乎?曰:不可。”才是草书要遵循的第一要义。《自叙帖》通篇气势完美,无懈可击,大到总体章法,小至点画结构,统一中有变化,共性中有个性,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还与布局、用笔、用墨有关。《自叙帖》整幅布局上下相承、左右映带、大小相间、疏密相生、倚正相辅,一气呵成,宛如一支动人心弦的进行曲,波澜汹涌,气贯长虹。全篇126行,找不到一处“休止符”的地方。《自叙帖》是深得禅理妙谛的经典,是禅学的澄明之境与道学的奇诡变化的完美统一。而他的《论书帖》,明显洋溢着王羲之恬淡平和的风神气息,运笔悠然自得,意气平和,应规入矩,气象端庄,刚健婀娜。此两贴正是大草和小草的典型代表。我愚钝认为:《自叙帖》的风貌韵味,更切合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更切合现代人情绪宣泄的需要。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自叙帖》每一细节都与全卷磅礴之气势息息相关。它告诫我们——要想写好草书,必先懂得养气和识势,惟于此才是草书的正路。
〖作者简介〗
李春,男,1960年10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望江县赛口中学,望江县书协理事。
作者书法作品:
望江县书法协会简介
望江县书法工作者协会(简称“望江县书法协会”“望江书协”“wangjiang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 英文缩写“WJ CA”),是在望江县委宣传部、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领导下,由望江县书法、篆刻爱好者、书法理论工作者、书法教育工作者自愿结合组成的专业学术团体,是县委、县政府联系书法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望江文艺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力量。
望江县书法成立于1984年5月。成立至今,望江书协在艺术创作、学术研究、书法教育、展览、对外交流和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现有2名中书协会员、20名省书协会员、40余名市书协会员和100余名个人会员。
望江县书法协会以“传承书法艺术、弘扬雷池文化”为己任,坚持“尚德、争鸣、包容、和谐、共进”的办会理念,履行“组织、联络、协调、服务”工作职责,围绕“创作、培训、学术、展览”工作格局,加强思想引领、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引导广大书法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继承优秀传统,鼓励探索创新,将协会打造成“有品牌、有机制、有活力、有作为”的艺术团体,为繁荣我县书法篆刻艺术事业,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作出更大贡献!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散文、诗歌、杂感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来稿要求原创,首发,健康,有新意,配有图文,作者简介。文抄袭,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