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念无涯
秋风起,念无涯
作者︱程 庚
秋回了,披着斑斓的色彩,携着谷物的香甜,在金风送爽中悄悄而返,在细雨亲昵中姗姗而来。举目,高天流云,风清气爽,几许丰腴,几许清癯,豪放的,婉约的,明丽的,阴郁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恰如经年的一幕幕镶嵌在陈旧的相册,不经意间,翻开的总是那山那水,那人那事难以模糊的印记。那里有碧空万里,秋云洒脱;那里有烟雨迷蒙,秋水如镜;那里山阔水远,层林尽染;那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秋天里的收割与播种,期待与眷恋总会伴随甜甜的记忆和淡淡的忧伤,载满秋风的执着,载满秋雨的深情。
秋风起,暖暖的,吹熟了大地,温存着人心。稻谷、玉米的黄,花生、棉桃的白,辣椒、柿子的红,扁豆、茄子的紫,更有各种豆类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纷纷登场,争色于丰秋。田野里,山坡上,成熟的作物满含庄稼人的期望,秋风中摇曳着不同的身影回馈着汗水,秋天的田野殷实,富饶,它永远属于不畏辛劳的庄稼人。秋风送来收割的声音,和着野禽偶尔的鸣叫,曼妙着醉人的秋日私语,我仿佛又听到了谷堆旁庄稼汉爽朗的笑声,那么酣畅,那么知足。秋收,秋耕,秋种的繁忙景象中更有妇女们把火红的辣椒串、金黄的玉米辫挂上屋檐的身影,这么多年了清晰依旧。如今,有一个秋的节日是属于农民的,那就是丰收节。广大农民享受着日新月异的农业科技成果,机械化耕种水平不断提升,农村早已跟“闭塞”、“落后”这样的字眼划去等号,农民以洒脱的姿态告别了“穷”和“土”,面朝黄土背朝天已是写照农民的过去时,现代农人的脸上无不洋溢着自信和幸福。
秋风起,缓缓的,丰富了时令,酝酿着秋情。秋风如大师的手执握着时令的画笔,细心调和着多彩的颜料,江河、山峦、丘壑、草木频繁更换着得体的外衣,明丽的,暗灰的,高贵的,通俗的,低沉的,高昂的……大地尽染,诗意醉人。于是乎,融身这成熟多情的秋里,欣赏景致,思考人生,多少感慨应运而生。在秋里,人们似乎更愿意尊重内心,直抒胸臆。面对高远明净的秋色,看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给人以色彩、动态、虚实,遐想之美,感触到的是诗人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壮阔明朗的秋空下,太白先生以豪迈阔大的胸襟,借长风拖雁阵带走的是豪情逸致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刘禹锡用“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日暮时分自然的空灵、缥缈、宁静、和谐描写得高旷清超,而其高卓清奇的情致无不自然巧妙的流露在佳作名句中。江南的秋色辽远空阔,无边无际,江水向远,尽头何在?于是辛弃疾感慨到“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遒劲的笔力写得气象阔大,为表达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而壮志难酬,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做了很好的铺垫。至于“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凄凉,“断肠人在天涯”的悲伤更是秋风曳情的魅力所在。
秋风起,绵绵的,缱绻着深情,生发着思念。“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有着魔术师一样的变换能力,更在于它能悄无声息地走进人的内心,吹起散落的思绪,托起归雁的翅膀,把尘封心底的思念慢慢掀开,传递给远方。“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疏影横斜,月华绰约,才女伫立楼头,凝视已久,仰头叹望,渴盼雁足挂书,以解相思之苦。此时此刻,孤独的秋月,孤独的身影,月光照亮的泪水谁人感知?“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从少年的无忧到中年的多愁,人生的不如意,内心的忧郁、激愤向谁诉说?只有秋,低调柔和,易于接近,诗人更乐意在秋里独白,把一怀的心事毫无遮掩的诉诸于秋。秋风带来桂香,在中秋明月下团聚品茗,感受“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激情。秋,最能善解人意,最会成人之美,最解相思之苦。
人们不疲于借秋风诉说,借秋水抒发,借秋月排遣,借秋雁转达,并不都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低落感慨,即便人生苦短,很多时候有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隐痛,可面对生活的阴霾霜雾更要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更要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美好期待。
一念秋风起,一念相思长。当枫叶渐渐染红远山,当鸿雁慢慢踏上归程,我一怀的思绪亦随着漫起的秋风缓缓升起,摇动在秋叶之上,流淌在白云深处,那些近在咫尺的,远在天涯的,健在的,逝去的亲人和朋友,愿你们一切安好!
作者简介
程庚,平桥区胡店乡中心校教师,中共党员,散文爱好者。一颗感恩的心,一怀浓烈的情,热爱家乡,赞美家乡,感恩家乡,奉献家乡,心系故土,情满校园。
原创作品
未经授权禁止盗用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