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病理人故事】技术常迭代,经典永流传

作为病理人,在学习进步的道路上,不论有多困难多辛苦,我们都从未停下过脚步。

今天,广东高州人民医院病理科的陈稳老师就向我们分享了首次参加病理技术学术会议心得体会。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病理科 陈稳

一睹大咖风采,走进名师讲堂,现场学习临床病理技术,是每个病理技师的心愿。此次深圳行的3天时光,培训虽很短,从中学到的知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这份职业的精彩之处。

6月22日我早早就起来,怀揣兴奋与期待的心情踏上深圳之旅,去参加广东省医学会国家级病理特殊染色技术学习班——这是我从事病理技术生涯的第一次外出「取经」。我相信跟很多同道也一样,为此行都做了巨大的努力。有位学员问我「既然出来一次这么难,还这么坚持是为什么?」是的,我也问自己为什么?是为了成功?我想,不是的。我的努力不是用来换取成功的,而是想去体验一下更大的世界。如果现在还有机会,我都要拼尽全力去争取,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没了。

(参加培训的同道和老师们的合影)

6月22日下午3时38分,历经八个小时终于抵达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办好手续,6时许在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技术组组长梁英杰老师主持下,我们就开始了第一轮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接下来两天分别听取了梁老师和其他老师在特殊染色技术质量控制和各种常用的特殊染色技术方法与原理方面的详细讲解,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操培训。

从事病理工作6年,对「特殊染色技术」的认识都是从书上了解的,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的我们病理技术世界是可以那么五彩缤纷的,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可以这样将我们需要检测的东西如此完美地展现出来。

很多人说特殊染色技术是过去的技术,很多免疫组化已经替代了它,由于各种原因也很少用于临床了。在这次培训当中,梁老师最后的一张PPT狠狠地戳中了我心脏,「不少的特殊染色技术被免疫组化取代,比如高碘酸-无色品红-橙黄G法鉴别脑垂体嫌色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被免疫组化脑垂体6项取代。可是为什么三甲评审要求规定要有特殊染色呢?有些东西既然留下来了,那就肯定有它留下来的意义,有许多特殊染色是免疫组化替代不了的,比如说冰冻切片卵巢泡膜细胞瘤与纤维瘤的鉴别、脱髓鞘疾病的病理诊断和肾穿肾小球肾炎的诊断等等,于临床于科研继续承载着它的使命。」

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难道在现代这个大数据的时代被一些高科技或者是更新的技术所取代的东西就真的没用了吗?还是说我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呢!如果等到这些东西消失了,我们再去挽救它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来不及了呢!」这不禁让我想起明朝的昆曲,在明代盛世是如此的兴盛,贩夫走卒间都能吟唱,却在清代花雅之争中败退而被京剧取代,然而在2001年5月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就让我深信,像我们许多的特殊染色技术和其他的传统的病理技术,这些传统的经典的东西它总会碰到这么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又让他起死回生的。

24日上午,梁英杰老师和张威老师给我们学员制的片作最后一次点评后,颁发证书,合影留念。我把我接触病理技术的第一本工具书——《临床病理学技术》(梁英杰、凌启波、张威编著)拿去请梁老师和张威老师签名留念,当两位老师签了之后,突然就有一股暖流由下而上,瞬间鼻酸……是不是自己有些事情已经错过了呢?

← 我的第一本工具书

梁英杰老师、张威老师的签名

(和张威老师的合影)

衡道病理的直播课程曾经提到「我们制出来的片子应该是我们的艺术品」。很多现代的艺术作品都受传统的技艺中激发而产生的。一些新的技术我们固然要学习它,掌握它,但是一些传统的经典的技术我们更应该继承并且发扬它,别轻易抛弃它。

最后,我想用周星驰《大话西游》里的一句经典台词结束本文「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面前,我不去珍惜,当失去的才后悔莫及……」要是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好好珍惜和把握呢?

感谢陈稳老师的分享,衡道病理人栏目,希望为更多病理同仁提供平台,分享人生感悟、科室趣事、学习心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