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钩沉】刘平望:烟霞草堂(一)

【前言】关学上承孔孟之志,融合佛老之学,其所蕴含的尊礼贵德、经世致用、开放包容、崇尚气节的文化传统,不仅对陕西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清末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陕西维新派领袖刘光蕡(1843-1903),字焕唐,号古愚,咸阳天阁村人,与康有为并称“南康北刘”。在关学的传承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关学后镇”。咸阳的刘平望先生有感于此,潜心研究,完成《烟霞草堂》一文,特授权本平台分为四期发布,在此首先感谢刘兄对“行走在乾县”公众号的信任,希望有志于挖掘传承关学的文朋诗友能够积极转发,也希望大家能够撰文投稿。

烟 霞 草 堂
图文/刘平望

昭陵引我入山来,牧歌樵歌弦诵才。土物心藏豳地接,嵕峰颈缩讲堂开。青元石气瞢腾合,英卫雄姿想像哀。一代文人谁作育,汾河真是不凡才。 

——刘古愚《烟霞草堂文集》

烟霞草堂遗址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十里的山底村,西汉时,名震京师的郑子真①,慕名隐居,弃官从田,来到绿树成荫、云雾缭绕的九嵕山之阳,凿洞为室,隐居耕读。早晨,旭日东升,朝霞满天,透过树林,霞光入室,郑子真便把他的窑洞称为烟霞洞。

此处左旁有沟名洄泉沟,当地人误作灰泉沟,或称烟囱沟,因沟里岩石下有清泉冒出而溪流弯曲故名洄泉,又因旧时为引泉水而依岩凿壁洞如坎儿井,水气从井口冒出如烟云状,故名曰烟囱沟②。晚唐诗人胡曾《咏谷口》曰:

一旦天真逐水流,虎争龙战为诸侯。 

子真独有烟霞趣,谷口耕锄到白头。  

清光绪十九年(1893)正月,刘古愚任味经书院山长第七年,他邀请泾阳县丞林子禾赴礼泉考察挂虫结蜡事。此后陕西布政使曾怀清捐银七百两,林子禾捐银二百两襄助,刘古愚便设义塾于九嵕山东百家井,并在山下置田产及窑洞,运营烟霞洞义学,以门人王怀堂、刘青嶂为塾师,兼种白蜡树。从此刘古愚便与烟霞洞结下不解之缘。

“戊戌八月之祸作,世乃目予(刘古愚)为西学,为新党,各讲徒皆散”。刘古愚因抚台接陶模制台电“我等保全善类”幸免于难,九月谣言渐息,遂力辞味经书院山长,叶尔恺学使慰留之。“晚近掌故史料之巨擘”徐一士所撰《过眼录》辑录了陕西高照煦文:

某大县有学贯中西之誉,又传言与康有为书札往来,有“南康北刘”之谣。及康党事败,竟日痛哭,大言元气绝矣。我陕从康党者多出其门,去冬,叶学宪仍延请照旧主讲 ,关书已送,魏中丞接京中同乡公信,始咨知学宪,将关书追回。

由此看来,刘古愚卸去书院山长,是他考虑到各种政治因素,决意而辞。非为外界所言“撤职”张季鸾在《烟霞草堂从学记》记述:“草堂在烟霞洞西,洞为石崖,有小泉③出岩石间,南流灌田数十亩,由石崖分一支西流至草堂前,亦灌田数十亩┉┉草堂中学舍有屋四、五楹,为一大院,背负小丘,建礼堂三楹于上,望之若楼。先生家居学舍西,有土室三处,穿崖土为之。室通前院为讲室,室丈许,以风门代牅,为先生书斋。学生居左右室。院前向南大门为草堂正门。又东为室三间,有大门,农车所出入。旁屋为耕佣、农具所储、居,牛畜饲于其旁” 。

烟霞泉

烟霞草堂学舍伊始,刘古愚立《复豳学舍学规》,凡纺织、纺纱、制器、报章诸事,皆以“复豳”为名,故草堂亦为“复豳学舍”,他亦自号“复豳学舍主人”“烟霞老人”。复豳者,谓周兴“豳公之政,豳民之学,豳民之风俗。”以取教育兴学,振兴中华之意。时从学者梁海峰、王含初、魏之(文)杰、张振基、张鼎荣,车正轨、谭焕章和谭湛,门人张遇乙之子念祖及刘古愚子瑞駼、瑞馬吾。其后相继从学者华县杨松轩、富平景志伊、蒲城寇遐、三原于右任、户县张本善、榆林张季鸾及侄子张崇基、四川傅建侯、湖南陈燮兄弟等五十余人,后人以“烟霞学派”称之。

何人凿洞贮烟霞,蠢蠢耕耘剩几家?
地岂有灵能待我,天真蓄意欲存华。
野逢旱魃无青草,朝运神谟下白麻。
臣朔不怜饥欲死,课徒闲种木棉花。
——刘古愚《烟霞草堂文集》

光绪己亥年(1899)三月间,刘古愚拟《复豳同绩社章程》十三条,社名同绩,取《汉书·食货志》“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是十五日。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时俗也。”妇人聚绩,是中国古俗,刘古愚开展同绩社,是复中国古俗,农闲时节,聘女师授课;女子同绩纺棉,学舍提供新式纺车,按所纺议价,女工亦学亦纺,自食其力。从今天的角度讲,可以看作早期的合作社之雏形,“女子十岁以内,其有兄弟者,可随以入男塾。十岁以外者,可觅一室,一老妇领之,先生午间一至,为之认书、讲书、正字、习算。其所读之书,止求能讲,不求能背,止求能俗语,不求能诗文。算止习加减乘除,不学深者。”从这些条款可看到“男女可以同校”,并规定了择女师的条件,女子应读之书,以期达到的目的,可谓良苦用心。 同时刘古愚指出:“闺门为王化之本原,而报章为救中国之奇。然势有不得为,故修女教也,以戒缠脚。”并言,今日欲富强中国,必为兵、农、工、商者,人人读书识字,非家家延师不可,而势有不能,则唯使女子皆读书识字,则家可有师,而人人皆识字矣。此处刘古愚针对妇女筹办的“复豳同绩社”,一边从事生产劳动,一边学习文化知识,既是一个手工场,又是半工半读的女学。

《咸阳市教育志·大事》载:“1897年刘古愚还议办女学,咸阳县令孙万春拟设于咸阳城中,消息传出,省中官绅哗然,其事遂止”。直到1907年,学部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1910年三原县绅士刘昌晋捐款在东里村建私立女子高等小学堂,稍后,刘古愚弟子胡坪在三原县城东关设立初等女学堂。

刘古愚感时伤怀,以致双目失明。以中国贫弱因民智之不开,而识字之难为主因。他冥坐默想,悟出声音转注之奥,以声统义,合中外文法为一,使妇孺易晓,而本于《五方元因》反切法,口授门人笔录之,成《幼童识字捷诀》二卷。内容大略为: 英文出《五方元音》之二十字母、十二韵目,能该中国之字,且能该西国之字,与中国之字形统于字音,举中国之字音该以十二母,十二目,简易为何如哉?今分三事以表驭之:先申音,此识形,次求训。盖文字者,人与物与名之,以意动而事生,相告语也,名,声也;物,形也;指事、会意、转注、假借、皆训也。有物即有形,所谓物生而有象也。文以形为先,然必人能为是声,而后以是形。象是物,故声又在行之先,且声内也,物外也,物之数不止于万,声则不出齿、牙、喉、舌、唇之间。故举天下之物,感于外为事,动于内为意,其数极纷繁不可理者,其声不出齿、牙、喉、舌、唇之间,所谓道贵反求诸身也。

识字之法先审音,反求诸身之道法。用《五方元音》先通其法,然后以二十字母横列于上,而直书十二韵目于右,每子目横分四行,每韵目直分五格。即上平、下平、上、去、入;四行者,每韵字母同而声稍异者不过四也。如“系”字由齿头而渐牙所统者,“先”“宜”“酸”“三”四行“金”、“桥”为牙所统者,“间”“娟”“关”“牵”“圈”“完”各四行是也。每韵四百格,十二韵为四千八百格,天下之声尽识于此矣。取十三经不二字照格填之,则虽未识其字,数其格即能识其音。为数尺横幅悬于坐侧,中国可无不识字之人,岂非大快人意事欤?

书成后刘古愚复明,以此法教其两儿媳、大孙女以及门人张遇乙之子念祖,大孙女年仅十六七,张念祖等皆弱冠,以“等韵法教之,不过十天左右就可掌握此法,一月之内皆可熟练运用”。《刘古愚年谱》载,《五方元音表》曾刊印出版《识音》一卷;《辩形》一卷。辩形以天、地、人、物四类统字典之字,仅编部首二百十三字。其次,叙分为实字、活字、虚字;实字均象形字,活字多指事、会意字,虚字多假借字。

注释:

① 郑子真,名朴,谷口人。耕读不仕,修道静默。汉成帝时,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把持朝政,时人惮其权,慑其威、恨其行。朝臣多侧目而无敢违抗者。王凤欲引子真为己所用,重礼聘之,子真不为利所诱,不为威所屈。故杨雄盛称其德:“谷口郑子真耕于岩石之下,名震京师,冯翊人刻石祀之,至今不绝”。《旧志》据皇甫谧《高士传》《续志》,更引《汉书· 颜师古注》《三辅决录》《长安志·云阳宫记》证之无误。约从南宋时起,因褒城小谷口而附会出郑朴题记、故里等讹传,致旧《辞源》亦错注郑子真为汉中褒城人,实误。郑子真隐处,《旧志》记为烟霞洞。

② 孙迟。《礼泉历史闻人漫话》,见《泾渭稽古》1996年第四期,第58页。

③据《陕西省咸阳市地名志》第243页:烟霞泉,九嵕山东南侧山谷,水温16℃,流量0。05立方米/秒。水质清甜,供当地人畜饮用及灌溉。该泉曾以“子真”之姓,取名郑泉,清乾隆时,人们又以郑子真当年所隐之烟霞洞,更名烟霞泉。

友情链接:

文明几千年,难得一壶酒。修纯粮精华,合酱香佳酿。兴约三五人,快意说春秋。举樽敬亲朋,杯中情意长。

修合酱香酒,伴您人生成功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