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论风控你还不如丐帮长老!
文丨郝俊慧
乐视本周又上头条了,不过推它上头条的不是陷入“回国谜团”的贾跃亭,而是建行。
7月25日,一名乐视前员工在微博上投诉,自己的建行额度突然从7万多元被下调至1元,理由竟然是他是乐视员工。这并不是孤例,建行随后的声明中承认因为“乐视公司出现的经营情况变化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依据信用卡章程等有关规定,对部分相关客户启动了资信甄别和临时的额度调控措施。”
《天龙八部》里,当萧峰还是乔峰,为丐帮立下七件大功,掌管丐帮八年,带领帮众抵抗外敌。可是,杏子林中,全冠清却大声说,“对不起众兄弟的大事,你现今虽然还没有做,但不久就要做了。”
这话是不是耳熟?因为你是乐视员工,所以尽管此前信用良好,从无违约,但不久以后,很可能会领不到工资,还不上钱,所以建行要调低你的额度,让你无信用可用。就好像丐帮长老们说因为乔峰你是契丹人,所以一定会犯下杀害宋人的大罪,所以一定不能再做丐帮帮主。
这种“连坐”有道理吗?貌似有。有人翻出建行的信用卡领用协议,其中有这样一条;“甲方的资信情况或者还款能力出现其他重大变化(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调整、收入降低、失业、重大疾病……)足以影响还款能力”,乙方,也就是银行有权对甲方降低额度。也就是说,如果银行认为你的工资收入情况可能有风险,基于自身的风控模型,可以调低额度。
但问题来了,可以做出判断的风控模型究竟靠不靠谱?不少被降低额度的用户,早在乐视危机爆发前便离开了乐视,有的甚至已经离职三四年,为什么在建行的风控模型里,他们还是被打上了“乐视”的标签?
此外,就算是乐视的在职员工,一定还不上钱吗?乐视网不还是个上市公司吗?孙宏斌不才刚担任了乐视董事长吗?退一万步说,就算被乐视裁员了,一定会违约吗?有没有看过最近的还款数据?有没有分析整个家庭的消费情况?有没有在央行征信系统里查询他的整体信用情况?如果这些动作都没有做,仅仅基于用户身上的“乐视”标签就将其降权,从这点来看,建行还不如当年冤枉乔峰的丐帮长老们。好歹人家除了马夫人当面指证,还拿出了丐帮前帮主汪剑通的遗书,请来了谭公谭婆、赵钱孙、泰山五雄、智光和尚等一大堆当事人作证。
在这起事件中,一方面建行作为国有大行的“霸气”彰显无遗,“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大约只是一个口头禅,“客户至上,注重细节“的服务理念显然也没能贯彻到位,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一家传统银行,没有足够数据支撑的建行风控模型或者说算法,落伍了。
《人类简史》中,将十六世纪荷兰的成功,归功于信用贷款,荷兰人的良好信誉取得了欧洲金融体系的信任,因此获得资本支持,最终变成殖民大国,这其中揭示的普世原理是:信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万物可换,万众可信。没有足够的信任,资本便无法周转并获得新的价值。
信用卡可以看作是这种信任延续到今天的金融产品,银行要想最大利益,便必须给自己的用户足够信任,并且为了提供这种信任拥有强大的风控能力。但从目前来看,互联网公司显然比传统银行更加重视和懂得如何给出这种信任。
现在做得最好的互联网信用产品应该是芝麻信用,其信用维度包括身份特质、履约能力、行为偏好、人脉关系、信用历史等五个方位,按时缴纳水电煤、有一些信用分高的朋友都可能成为提高芝麻分的因素,因为数据来源多元,最终结论也相对准确。基于信用分,蚂蚁金服敢让分高的用户免押金骑ofo、住酒店、租车、租房等等。相比较而言,建行对乐视前员工降额度的乌龙不仅显得草率,更暴露了自己数据储备上的不足。
不过,再往深处想一下,却又细思极恐。建行此次做法虽然不妥,但可能只是开始。有些被降额的信用卡是用户在入职乐视之前申请,理论上建行应该并不知道其工作单位是乐视,那么,建行是如何知道的呢?我想,在建行的数据库中,这些用户一定因为某些使用行为或者习惯,在经过一些计算分析后,被打上了“乐视”的标签。
在大数据时代,当各家将人工智能奉为圭臬时,类似事件将很可能一而再地发生,而且用户会越来越没有申诉之地。美剧《疑犯追踪》中,主人公基于自己研发出的一套系统,可以提前判断哪里会有犯罪发生并提前防范,这其实预告了人类对于人工智能、对于算法的依赖。
如果,将来有一天,各大金融机构的数据量足够多,算法足够完美,那么,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可能在什么都未发生时,拒绝让你刷卡、降低你的额度、限制你的信用生活,人类的生活将完全被算法所控制、掌握。
届时,你是不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将不再是你或者任何一个人类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