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唐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今韵
119唐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今韵
一君木子
秋兴八首·其五
唐 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评析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其五忆长安大明宫,及往日献赋、宿省等事,是故国之思一。
首联写大明宫旧貌。高宗龙朔二年(662)修旧大明宫,改称蓬莱宫,天晴日朗,望终南山如指掌,故云“蓬莱宫殿对南山”。次联回忆当年玄宗宠爱贵妃,和道教兴盛的事实。三联叙收京朝见肃宗情景。末联即此一跌,说自从华州之贬,至今犹沦落江湖,不知如此朝会又几多回矣。
注释
蓬莱宫阙:指原大明宫。蓬莱,汉宫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重修大明宫,改名为蓬莱宫。
南山:指终南山。
承露金茎:指仙人承露盘下的铜柱。汉武帝在建章宫之西神明台上建仙人承露盘。唐代无承露盘,此乃以汉喻唐。
霄汉间:高入云霄,形容承露金茎极高。
瑶池:神话传说中女神西王母的住地,在昆仑山。
降王母:《穆天子传》等书记载有周穆王登昆仑山会西王母的传说。《汉武内传》则说西王母曾于某年七月七日飞降汉宫。
东来紫气:用老子自洛阳入函谷关之事。《列仙传》记载,老子曾西游至函谷关,关尹喜登楼而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过函谷关,后来果然见老子乘青牛车经过。
函关:即函谷关。
首联二句借用典故极写都城长安城宫殿的宏伟气象。
云移:指宫扇象云彩般地分开。
雉尾:指雉尾扇,用雉尾编成,是帝王仪仗的一种。唐玄宗开元年间,萧嵩上疏建议,皇帝每月朔、望日受朝于宣政殿,上座前,用羽扇障合,俯仰升降,不令众人看见,等到坐定之后,方令人撤去羽扇。后来定为朝仪。
日绕龙鳞:形容皇帝衮袍上所绣的龙纹光彩夺目,如日光缭绕。
圣颜:即天子的容貌。
联颌二句意谓宫扇云彩般地分开,在威严的朝见仪式中,自己曾亲见过皇帝的容颜。
一:一自,自从。
卧沧江:指卧病夔州。
岁晚:即岁末,切诗题之“秋”字,兼伤年华老大。
几回:言立朝时间之短,只不过几回而已。
青琐:汉未央宫门名,门饰以青色,镂以连环花纹。后亦借指宫门。
点朝班:指上朝时,殿上依班次点名传呼百官朝见天子。
尾联二句慨叹自己晚年远离朝廷,卧病夔州,虚有朝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之名,却久未参加朝列。
韵译
蓬莱宫这座宫殿遥对着终南山,
支撑承露盘的铜柱高耸入云端。
向西望王母曾自瑶池降临汉宫,
东来老子紫气自洛阳入函谷关。
彩云般分开的是皇宫的雉尾扇,
阳光照映龙袍见得皇帝的尊颜。
归隐卧病夔州惊叹已已是暮年,
曾当年几在宫门传点天子朝见。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大历五年(78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因759年-766年间曾居成都,故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这首写对京都长安宫阙的想望,通过回忆当年早朝的盛况与今日的沧江岁晚相对比,抒发了浓重的今昔之感。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署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