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氏族

新撰姓氏录,为815年平安时代初期,嵯峨天皇下命模仿氏族志所编写的古代氏族名鉴。

'新选姓氏录’,是居住在京都及畿内的1182氏族根据“皇别”、“神别”、“诸蕃”等出身来分类明确为哪个祖先、氏记述缘由、分歧的情况等,不过,也主要是为了辨别氏族的真假而改赐姓是否正确。也像后述所说的,记载氏族虽说被限定,但在日本古代史中日本古代氏族的研究上却是不可或缺史料。现存的'新选姓氏录’,是本目录手抄记(摘录)本文已残缺不齐,不过,在对各处的残缺被认可的同时,亦保留了若干的逸文。再者,作为正式文本的记载对象限定为京都(左京·右京)和五畿内的姓氏,按其“序”,范围内仍有过半也无登载的姓氏。再者,书名虽名'新撰’,并非在此之前有过'姓氏录’,而是基于未完成的'氏族志’称'新选姓氏录’。所谓“诸蕃”的姓氏,是渡来人的氏族:、大藏等326氏。诸蕃氏族,更被分成5种,“汉”为163氏,“百济”为104氏,“高句丽”为41氏,“新罗”为9氏,“任那”为9氏。同时,也作为这些没有归属的氏族,共117氏。

日本秦氏日本一个古代的氏族,与东汉氏同为具影响力的氏族。自称秦始皇的后代(新撰姓氏录说是三世孙孝武王)。据日本书纪记载,秦氏之先祖弓月君(《新撰姓氏录》作融通王)于应神天皇14年自朝鲜半岛百济率领(乐浪郡)地区二十七县的人归化于日本。根据新撰姓氏录记载,有人说秦氏乃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符坚的王室或贵族因战乱而经朝鲜半岛至日本避乱。另一说法是秦始皇四世孙功满王在仲哀天皇时来到。他们的主要据地在山背国葛野郡山口郡,纪伊郡。在雄略天皇以后,开始受到朝廷的重用(当时有92部,18600人)。秦氏有名的人物是秦酒公(太秦公),雄略天皇把各地秦人交给他管理,他们工作是养蚕制丝与织布,土木工程与农业,理财。另一人是秦河胜(他是官奴),圣德太子的宠臣,负责建设广隆寺裴世清曾在山口郡发现一秦王国,每方面也与秦代一样。秦氏有:太秦公,秦长连,秦野,秦人,秦川,秦上,秦下,秦内,秦井,秦多,秦当,秦佐,秦冠,秦前,秦党,秦原,秦部,秦许,秦常,秦胜,秦人部,秦川边,秦大藏,秦小宅,秦井手,秦中家,秦田村,秦长田,秦物集,秦泉寺,秦高桥,秦达布,秦佐此佐等分支。他们在桓武天皇时权力很大。他们对开发鸭川一带贡献很大。在平安时代部份人以惟宗氏为名,岛津氏亦以秦氏先祖而自称。另外,四国长宗我部氏香宗我部氏也自称是秦氏后裔。姓羽田的与他们有关,日本前首相羽田孜曾公开承认自己是秦人之后。波多氏,已智,三林,长冈,山村,秦公,秦姓,国背,物集,大里,伊美吉,川胜氏,神保氏也是秦氏后人。秦氏有他们的神社:松尾大社伏见稻荷大社木嶋坐天照御魂神社大避神社。最有名是伏见稲荷大社,而大酒神社是祭祀秦始皇,孝武王,功满王。

1554年秦幸清战败秦氏被禁,秦人改姓羽田,波多。

东汉氏是以阿知使主为始祖的汉人氏族,与日本秦氏是两大渡来人氏族。他们又叫倭汉氏因阿知使主被赐姓倭汉直,他们因从百济引入手工技艺与江南招来织匠地位很高,在六世纪时被苏我氏招揽。日本学者认为东汉氏是一个有很多汉人氏族的联合氏族。东汉氏始祖刘阿知被认为是汉灵帝四世孙,在西晋太康年间从带方到日本。他们从百济与新罗引入冶炼技术与武器。他们也是纺织新技术引入者。他们在奈良时代是与东文氏、西文氏一起管理大藏省与文笔工作的氏族。他们在飞鸟时代负责苏我氏保安工作,暗杀崇峻天皇东汉直驹出自这氏族,平安时代初征战虾夷人坂上田村麻吕也是东汉氏。

高丽氏日本古代的一个氏族,分为高丽王氏和高丽朝臣氏两支。其祖先分别是高句丽的王族高丽若光背奈福德668年高句丽唐朝新罗联军所灭。703年大宝三年),高句丽王族高丽若光作为高句丽复兴运动的使者来到倭国,被赐予“高丽王”的姓,成为高丽王氏的始祖。高丽王氏一族著名人物有:高丽若光高丽家重(若光长男)、高丽圣云(若光三男)等。武藏国高丽郡(位于今埼玉县日高市饭能市)为高丽王氏一族率高句丽遗民所建立。日高市的高丽神社为高丽王氏的神社,祭祀著高句丽遗民的神祇白髭大明神(即高丽王若光)和日本神祇猿田彦武内宿祢。高丽若光的子孙直至现在依然是高丽神社宫司。同为高句丽王族的狛氏安藏王的后代),后世也有以“高丽”为氏的人,例如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高丽经澄就出自狛氏。750年天平胜宝二年),高句丽广开土王第五代孙背奈福德流亡倭国,被赐予背奈氏。背奈福德的孙子福信被赐予“高丽朝臣”的氏。后来改称高仓氏,福信成为高仓氏的始祖。在高丽神社所传的《高丽氏系图》里,高丽若光系(高丽王氏)记在一边,背奈福德系(高丽朝臣氏)记在另一边,两者的系谱中完全没有交叉点,其关系不明。此外,桓武平氏中也有称“高丽氏”者。秩父武基的长子武家,因居住于原高句丽遗民高丽氏所居住的高丽郡,亦自称“高丽氏”。同族有信浓白河氏备中赤木氏越后色部本庄氏

鬼室氏,是百济王室的一个分支,在百济末期地位重要。在660年百济被唐新罗联军打败,首都泗沘攻陷。鬼室福信礼山反抗,在义慈王投降后,他与道琛继续反抗,请求齐明天皇放回在日本的扶余丰。后来扶余丰与他冲突,鬼室福信被杀,复国运动失败。他儿子集斯逃亡日本,成为朝廷番客。

泗沘百济末期的首都名字,它的位置在今天南韩扶余郡,位于忠清南道西南部的锦江流域。西元538年,第26代百济圣王将都城自熊津(今公州市)迁移至泗沘,即今日的扶余郡。扶余做为百济首都,至660年新罗唐朝联军灭百济为止,共历6王计123年。660年 唐朝灭亡百济,并在百济故地建立设置了5个都督府:“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纳入唐王朝直接管理。但随着后来的百济复国运动,唐朝在665年把五个都督府统一合并为熊津都督府罗唐战争后,唐朝最终退出朝鲜半岛。泗沘被统一新罗并入版图之中,新罗设置所夫里州扶余县

好太王高谈德

好太王高谈德 (374年-412年,在位时间:391年412年),又称“广开土大王”,谥号全称为“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是高句丽第十九代君主,故国壤王之子。在好太王在位期间,高句丽恢复了其在2世纪的东北亚强国地位,北部包括今中国东北大部分,东最远延伸到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南部。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面积达到半岛面积的3/4。通过与倭的战争,高句丽将百济新罗变为臣属,使朝鲜半岛形成了一个松散的统一局面。好太王的功绩被记录在好太王碑上,该碑是世界上最大的刻有碑文的石碑之一。

好太王出生时,高句丽并不像以前那么强大。在他出生前的不久,371年,百济近肖古王就曾大胜高句丽占领平壤并处死了高句丽故国原王小兽林王继位后,对外采取了尽可能避免战争的策略以恢复高句丽的国力。在小兽林王之后的故国壤王基本上也采取了相同的策略,以恢复高句丽以往的强大。百济371年大胜高句丽后,成为东北亚强国。近肖古王日本也保持着很好的关系。由于高句丽南面和西面都被百济包围,因此高句丽尽可能地回避与百济的冲动并发展与鲜卑柔然的关系以遏制百济随时可能的入侵。

391年,故国壤王去世后,好太王继位。好太王随即封自己为“广开土大王”以显示他与百济君主的平起平坐。好太王即位后重组了高句丽的军队,并对高句丽的精锐部队和海军进行重新的训练。392年,好太王亲自率50军队攻打百济拿下10座百济城堡。百济阿莘王原本打算借此机会灭掉高句丽,不过却在393年被好太王击败。394年,阿莘王再次攻高句丽但又被好太王击败。阿莘王由于多次败给好太王,百济政局开始动荡。395年,百济再次败北高句丽,高句丽兵临百济国都慰礼城下。396年好太王亲自率海军从海上和汉江攻打慰礼城。阿莘王原以为好太王要从陆上进攻,因此对高句丽的进攻毫无防备。好太王轻易打败百济获百济58座城堡。阿莘王请降,并将其兄弟交给好太王作人质。高句丽最终将朝鲜半岛的统治权从百济夺回。

后燕慕容宝登基后,由于国力大不如前,册封广开土王为“平州牧,辽东、带方二国王”,而辽东王和带方王的称号按照惯例是封慕容家族子侄的。广开土王初期事燕的良好态度和其在朝鲜半岛上的既得利益,使得燕国承认了其区域性的霸主地位。但是由于广开土王并没有秉承一贯的事燕政策,不断的开疆辟土,使得双方关系不和。

公元399年,后燕以广开土王“事燕礼慢”为借口,发兵进攻高句丽,慕容盛亲统3万人马前来讨伐,高句丽惨败,连失新城、南苏两邑,仅此一役,慕容氏拓地700余哩,掠得高句丽5000户。当时,高句丽和后燕相比,后燕还占有一定的优势。400年后燕再次攻打高句丽。好太王迅速反击,夺回后燕鲜卑政权)占据的大部分土地。402年,好太王再次攻打后燕,给予后燕毁灭性打击。404年,好太王拿下几乎整个辽东半岛。慕容鲜卑对于高句丽的进攻并没有坐视不管。405年,后燕皇帝慕容熙渡过辽河攻打高句丽,不料被好太王击败。406年,后燕再次打高句丽,但仍败给好太王。后燕国最终于409年灭亡,汉人将领冯跋冯弘兄弟取代后燕建立起北燕。之后好太王对鲜卑和位于今中国内蒙古的契丹发动攻势,使契丹臣服。至此高句丽控制了鲜卑的发迹之地辽东半岛。直到7世纪后期在对新罗的侵略中,被唐朝与新罗的联军所灭。410年,好太王开始攻东扶余。东扶余不是好太王的对手,多次失败后,东扶余投降高句丽。 好太王获东扶余64座城堡1400个村庄。好太王还征讨了更北的靺鞨阿伊努部落,使其臣服。高句丽北部疆域涉及契丹同高句丽的矛盾。据载,好太王继位的第一年(公元392年)九月,就“北伐契丹,虏男女五百口,又招谕本国陷没民口一万而归”,阻止契丹人的入侵,以保北疆的平安,好太王于永乐五年(公元395年)又亲率大军征讨碑丽,过富山,“至盐水上,破其三部落六七百营,牛马群羊,不可胜数”。碑丽应是位于今辽河西部的康平、法库、彰武一带的契丹部落,以辽河为界与高句丽的北疆相隔,考古界认为今沈阳东北蒲河上游棋盘山水库北岸的石台子山城、铁岭市东南汛河北岸的催陈堡山城、西丰县凉水碾盘河(清河支流)右岸的城子山山城等应是高句丽中晚期的山城,其修筑年代当在四世纪末好太王占有辽东前后,而这些山城主要是防备契丹等草原民族的入侵而修筑的。在高句丽的历史上,其疆域基本上没有超过辽河一线。400年,位于朝鲜半岛东南的新罗由于受到百济伽倻的入侵,请求高句丽援助。年好太王发兵5万打败了伽倻新罗伽倻成为高句丽的臣属。401年,好太王将高句丽扣押的新罗王子实圣尼师今归还新罗以示友好。不过高句丽的军队并没有从新罗撤军,并一直对新罗控制。好太王时期使得朝鲜半岛南部免于受到的入侵,而日本本土由于渡来人的增多,阿知使主意图从海上与中国大陆上的王朝建立外交关系,其前往东晋的的外交船只。被广开土王派遣军舰多次在海上拦截。好太王十八年(公元409年),“秋七月,筑国东秃山等六城,移平壤民户;八月,王南巡。”今江原道安边郡境鹤城山山城即好太王所筑六城之一,好太王的南巡之地是东濊故地,即今江原道地区。413年,好太王病故,年仅39岁。虽然好太王统治高句丽仅22年,但高句丽的领土在他在位期间得到迅速的扩张。好太王统治下的高句丽是东北亚史上幅员比较辽阔的国家。好太王因此被后世朝鲜半岛人视为伟大的民族英雄。好太王也是东北亚历史上第一位自封大王的君主。

跆拳道ITF的“广开”套路就是以好太王命名。其中的39个动作代表着扩张与收复。“39”取自好太王继位的391年的前两个数字。414年长寿王为好太王立了好太王碑以记录好太王的功绩。这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的宝贵的资料。不过,好太王碑也记录以下有关日本的事件。

391年,倭军渡海打败百济和新罗使其臣服。399年,百济和倭联合入侵新罗。新罗向高句丽求助。 400年,高句丽将倭从新罗和朝鲜半岛南部逐出。404年,高句丽再次打败从海上入侵的倭。其中有争议的是有关391年的事件。此记录在石碑上不是很清晰。朝鲜半岛的学者认为日本在391年不具备征服百济新罗的能力。新罗和百济的历史文献记录也表明没有类似事件的发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