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
他们不聋,却充耳不闻
了解1%,理解100%
生活是个巨大的洪流,裹挟着我们不断进化、发展,更高效,更智能。
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停滞了下来:
他们不瞎,却视而不见,
他们不哑,却不言不语,
他们不聋,却充耳不闻。
他们是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
现在这个群体还在慢慢扩大,数据不断递增,也在被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到。
但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在医生确认前,并不知道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那在生活中如何去判断?又如何去干预呢?
今天,带大家近距离了解自闭症儿童。
(文字稿可查阅下篇推文)
孤独症的基本知识
01
(概述、病因、特点、诊断方式)
孤独症(自闭症)
1.起源:孤独症在1943年,首次被美国的里奥.肯纳医生观察记录并发表。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对患者的社交、沟通和行为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国在1982年,有陶国泰医生首次研究及发表相关论文。
2.定义:泛指一组导致显著社交、沟通和行为方面困难的广泛性发展障碍。
孤独症的四个标志性特征
02
1. 与一般人群补贴社会交流障碍
2. 语言与交流方面的障碍
3. 对变化的拒绝,对规律的遵守、动作的怪异、重复性行为
4. 在儿童时期体现症状
孤独症三种类型:
典型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社交与沟通障碍:
阿斯伯格:智力、语言和认知没有太大的障碍,可能还具有超常的能力:
广泛性发展障碍:未分类型(社交和沟通)。
病因
03
遗传基因:(未婚的男女都尽量去医院做基因重组检测)、大脑结构异常(神经元)和环境因素(化学元素、饮食因素),孤独症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增长,其中男孩的发病高于女孩,女孩患病的严重程度高于男孩。
孕前是患有抑郁症,怀孕困难,前期出血、试管婴儿。
孤独症的发病率在以10%---17%的速度逐年增加。
自闭症的特点
04
主要问题:沟通、社交障碍、刻板行为、感官系统失调
1.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活动。
一个完整的沟通的包括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信息内容、信息表达的方式,以及信息传递的方式。
沟通类型:
无意向沟通和有意向沟通无意向沟通是指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不带有影响他身处环境的意向。
有意向沟通是致孩子有目的的通过语言或行为传递某种的信息给另一个人,比如向别人索要东西或拒绝别人的要求。
早期沟通的发展阶段
自我沟通阶段(对人没有兴趣,常常自己玩)
索取者沟通阶段(有沟通的动机,会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去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
早期沟通者阶段(能够维持短暂回合沟通,并出现短暂性的双向沟通)
互动沟通阶段(双向沟通互动模式)
2.社交
缺乏目光沟通、不寻求互动式的沟通、不能分享、不能根据他人给出的非预约信息作出反应。
3.刻板行为
是指重复繁盛却没有社会性功能的行为,比如甩手、晃动身体,把物件排成行且不允许比如移动任何部位。
4.感官系统失调
触觉:喜欢穿特质的材料的衣服,喜欢手上拿着东西。
听觉:会捂住耳朵
视觉:斜视喜欢开光灯
味觉:挑食或喜欢重口味的东西
嗅觉:喜欢闻特殊的气味
前庭觉:喜欢荡秋千、喜欢转圈
本体感:喜欢跳跃
诊断方式
05
孤独症行为量表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