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真的睡不着啊!” 这时候我们需要耐心吗?谈谈耐心的本质 | 觉察日记08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0年,个案累积2000-4000小时

1

也许是因为我们大人的作息时间都比较晚,所以,核桃入睡的时间也一直很晚。有时候甚至闹到了深夜12点,凌晨一点。白天工作的我们很累了,就会很希望他赶紧睡觉。可是这小子似乎精力一直没有用完,迟迟不入睡。

记得有一次,我大声地问他:你怎么还不睡啊!你到底要什么时候才睡啊?

核桃很认真也很可怜地看着我说:妈妈,我真的睡不着啊!

那一下子,我都愣住了。

我听到了一个孩子对自己的描述:目前的他,真的睡不着。

如果,这就是他此时的现实,我又怎么能强制他睡觉呢?

我连强制我自己睡觉都不行,还要要求他,就算了吧。

后来我就抱着他,一起讲故事,一起唱歌,跟他聊他今天发生的事情,慢慢地,他就睡着了。

当然,这个慢慢,其实也花了不少时间。至少半个小时吧。

因为他说的那句话“我真的睡不着啊!”特别触动我,所以我就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件事情。有好些伙伴留言:你真的好有耐心啊!

其实,看到这样的留言,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在带核桃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太多人跟我说过,我是一个很有耐心的妈妈了。

我认真想过,我是一个很有耐心的妈妈吗?我能坚持有耐心两三年,那我会不会憋出什么问题啊?

而如果我真的坚持了两三年的耐心,现在的我肯定亟需某种程度的发泄与释放。或者,现在的我看起来一定是一个很扭曲很拧巴的人。

其实,当我们在谈论耐心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了耐心。说得更简单一些,当我们在谈论耐心的时候,我们对这件事情这个人已经是不接纳了。

2

我想起了有一次,王敬伟老师的导师班下课后,我们和老师的对话。

当时的那个个案,老师做了两个多小时。在个案的过程中,肉眼可见的毫无进展。但老师一直在陪着案主,大家都觉得实在太无聊了,这个案怎么陷在一个状态中,一动都不动啊!没有参与帮忙案主的其他伙伴,都实在忍不住了,开始在场外走来走去,越来越不耐烦。

后来,在老师的陪伴下,好像案主突然积聚了一些能量,这个个案有了很大的进展。案主也真的由此突破了一个一直以来的困境。

看到这个结果时,大家都各种赞叹。最后都会说到:老师,你真的好有耐心啊!个案做了这么久都没有放弃。

我记得当时,老师静静地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他说:“这个跟耐心有什么关系呢?案主就是在自己的状态中,他很有愿心,但被卡住了,他需要的就是时间和陪伴。我们给他这个就可以了。”

到现在为止,我都记得老师说这些话的样子。当时我很震惊,因为老师的话让我发现我和他思考的完全不是同一个层面的东西。

他如此尊重和接纳案主那个当下的状态,并没有预设,也没有逼迫,只是看到,跟随,创造有利于案主个案的环境。于是,案主也确实在允许和接纳中,终于唤醒和积聚了力量,走到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而那时的我呢?我的评判标准是,这个个案有没有很迅速的进展,有没有很快到达我们希望他去的地方。甚至他一直没有动静,我也觉得这不应该啊!好像这不是案主有问题就是咨询师有问题啊!我的这些评判和不接纳,让我觉得老师竟然还稳稳坐着,简直就是太有耐心了!这耐心是怎么做到的?连这个我们都比不上了!

当我听到老师的回答后,我真的静静地体会了很久。可以说,那一次问答的体悟,对我的专业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当我们对一个孩子要表现出耐心的时候,其实我们内心已经开始积蓄情绪了。

当我们对一个来访者要表现出耐心的时候,其实我们内心已经有了评判了。

其实我们早已经不耐烦了。

我们不接纳孩子当下的行为,但是,我们刚开始不想用强制的方式来对待他,所以,我们耐下心来,想要用温和的方式来感化孩子。

其实,那个耐心的背后,一直藏着我们的一个企图:我这么耐心地对待你,你应该要识相点,尽快地睡觉,尽快地吃饭,尽快地做作业,尽快地满足我的需要了吧?!

当然,耐心持续不了太久,耐心也解决不了问题,于是,一般后续就跟着父母一个更大的爆发。过去因为耐心积累的情绪,加上现在又升起的情绪,就完全爆炸了。

所以,对待孩子,其实只有两种状态:接纳、允许和不接纳。不允许。

想要做一个有耐心的人,其实背后就已经是不接纳,不允许了。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面对面前的来访者,也是一样的原理。

4

当孩子跟我说:我真的睡不着啊!

我听到了他的话,感受到了他的状态,也接纳了他的现状。

他需要的,是妈妈的陪伴和帮忙。我能做的,就是看看用什么方式,可以协助他睡觉。

如果我很累了,没办法协助,那我也尊重自己,叫我先生协助,或者让孩子自己安排;

或者,我协助了一段时间,他还是没办法入睡,那我也尊重他,继续接受这个现实。

这所有的过程和结果,我需要做的只是去接受,而不是要对他展现什么耐心。

如果我不接受,就是去工作我自己,也接纳我自己的不接受,而不是要我对自己展现什么耐心。

所有的耐心下面都藏着一丝不悦,而一丝不悦和勃然大怒是同一回事。

耐心的本质,只是不接纳和不允许的遮盖物而已。

5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对待孩子的这些行为,我们除了接受和不接受,难道不能有这种内心不接受,形式上接受的充满耐心的中间状态吗?

当然是可以的,只要我们看到我们在做什么,这个自知非常重要。

当我们自知的时候,耐心是不接受通向接受的桥梁。

当我们不自知的时候,耐心就只是盖在不接受、不接纳上面的一块布而已。

当然,我们也可以试试看,先看到自己的不接受,并且接受自己的不接受,然后对这个部分做工作。

我们不能要求自己给出没有之物,就像我们也无法要求孩子或者他人做他们做不到或者不想做之事。

当我们可以对自己诚实,看到自己的不接受,并且接受自己的不接受时,其实我们也自然能接受孩子现阶段的没办法、做不到了。

而,当我们接受了孩子的时候,不要求孩子改变的时候,孩子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发生。

这样的过程也发生在我的心理咨询工作中。

当我越来越看到自己的不愿意,不喜欢,不想,不敢,并且只是去看到,接纳,等一等,而不是想着各种方式去对自己有耐心,去粉饰,去逃避转移,我也真的越来越能做到对来访者的接纳和允许。

是真正的接纳和允许,不管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

只要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接纳,我也在那个瞬间接纳了自己的不接纳,随之而来的,又是对来访者看到和接纳。

就是这样,一层一层释放自己和别人,一层一层接纳自己和别人。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