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学》:历史上的第一位篆刻家
当我们把所有的篆刻流派挼过一遍之后,从这篇开始,我们说说具体的篆刻家,先说第一位篆刻家文彭。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注意,读这些篆刻家的相关文章,应当记住他们的名、字以及各种号。因为在文献中的各种记载,常常会频繁混杂使用这些称呼,有时还要记住他们曾任的官职,比如文彭,不仅要记住文寿承、文三桥都是他,因为他曾官至南京国子监博士,人们又称呼他“文国博”。
(文彭像)
文彭被推文篆刻鼻祖,源于清代初年周亮工的《印人传》,称:“论印一道,自国博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文彭肯定不是第一位篆刻家,他被推上第一把交椅是有三个原因:
1、他赶上了好时代。自元代赵孟頫、吾衍之后,“印宗秦汉”已经有了充足的理论准备,当文彭高举“复古”旗帜,“力矫宋、元之弊”时,立即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篆刻学》文彭一节)
因为南北朝之后,印章由白文转为朱文,而印章面积又渐渐增大,印文需要多经盘叠才能占满印面,对篆书隔膜已久的人们只好任意改变篆法,因此,唐宋印章中,字法、篆法舛错百出,文彭再次举起“复古”大旗时,很快就凝聚起了一大批文人跟随。
2、他有个了不得的父亲。文彭是文徵明的长子,这使他有足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他掀起了文人们亲自刻印的风潮,正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篆刻才真正成为文人雅好,成为与诗、书、画并列的艺术门类。
(文徵明像)
3、他是较早亲手刻印的文人。说他较早,是因为前面还是米芾,还有赵、吾,还有王冕这些人。他不但自己亲手刻印,还将刻印的石材推广开来,在他周围迅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印人群体。
正因为文彭高举的是“复古”大旗,所以,邓散木先生称“文彭治印,力矫元人屈曲乖缪之失,篆法介乎方圆之间”,但他“好刻牙印,后世评文氏刻印,谓如‘新发于型(就是硎),了无古意。’”这是由于象牙的特性决定的,因为牙质坚韧,“多阻力,自不能如石印之可以游刃款款也。”
接着,邓先生举了文彭的三方印例,现在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这三方印,都不是文彭的作品:
(邓散木所举文彭三印)
邓先生认为第一方和第三方“开浙派之先声”,从刀法来看,确实有浙派的影子,但显然也不是纯浙派印风,因为我们在第三方明显可以见到长程冲刀的存在。说说辨伪,第一方“江风山月”,语出苏轼,说是文彭作品尚可,但显然篆法并不严谨,不合文彭的篆书学识。之前,曾经在篆刻市场上见过两方“江风山月”的所谓的文彭作品,伪品大概都是受邓散木这本书的影响。
(文彭款的“江风山月”)
第三方“以理听言则中有主”出自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这本书刊行面世,已是1624年的事了,文彭不可能刻这个内容;第二方“佛师造物”,邓先生认为“导邓派之前路”,有道理,因为的确写意明显,但依文彭精于篆书,决不会写出这样“俗化”的篆法,显然也不是文彭的作品。
邓先生也称“近世所传文氏印,十九赝鼎”,这跟沙孟海先生《印学史》所称:“传世文彭篆刻,伪品极多,鱼目混珠,很难鉴别”,结论相仿。
我们采信魏锡曾在《书印人传后》里的结论:“国博印独有诗笺押尾‘文彭之印’、‘文寿承氏’两印真耳。”这两方印如图:
(确认为文彭的作品)
文彭最大的贡献,是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弟子,比如何震,比如苏宣,比如王伯钦,甚至后来的赵宦光、朱简、归昌世、汪关也都深受文彭的影响。
文彭还是最早发明“做印”的宗师,邓先生称:“文氏治印成,輙就火锻作铁色,石经火,性即顽裂,不复再中刃,盖以杜后人之磨砻重刻也。”拿火烧石头,当然会改变石性,呈现不同的印面效果,沈野的《印谈》也有记载:“文国博刻石章完,必置之椟中,令童子尽日摇之。”这显然也是文彭“做印”的记载,现世流传的“七十二峰深处”“琴罢倚松玩鹤”,印石残破,很可能是他“做印”的结果。
(文彭的印)
文彭是文人篆刻的开创者,正如朱简在《印经》所称:“自三桥而下,无不从从斯籀,字字秦汉,猗欤盛哉。”其实,后世篆刻家,在文彭的引领之下,后世篆刻才踏上雅正的道路。邓先生没有给文彭的流派起名字,后世给他的流派起名叫“三桥派”(记得吧,“三桥”是他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