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怎样申报、如何创建?评审专家教你正确避“坑”!
10月19—20日
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
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2021专项培训暨观摩研讨会
在郑州举办
观看下方视频
回顾精彩瞬间
↓↓↓
全省已认定的
93所示范校校长
和299所特色校校长齐聚一堂
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
聚焦学校管理、学校评价
和落实“双减”政策等方面工作
进行观摩研讨、主题报告和经验交流
据了解
全省每年申报义务教育
标准化管理特色校的学校
有250所左右
为什么很多优质的学校
没有成功入选
在全程参与各个评审环节的
评审专家看来
很多学校在申报和创建特色校时
仍存在不少误区
做了不少无用功
日前
教育时报记者独家采访了
5位特色校评审专家
接下来
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能力
提升工程2021专项培训进行时⑦
就为你揭秘
特色校申报和创建之路上
容易踩的那些“坑”
解读专家们在评审中
最看重的那些“点”
帮助特色校在申报和创建中
有的放矢
少走弯路
↓↓↓
当学校决定申报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厘清文件要求,按照要求有针对性地提交内容,这样往往会更受评审专家青睐。
文件要如何厘清,哪些内容是重点?第二批特色校评审专家,教育时报总编辑侯军锋从三个方面一针见血地指明了这一问题。
首先,拨云见雾找到重点,明确学校的代表性特色。就第二批特色校评估认定工作来说,《关于开展第二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办基〔2021〕43号)(以下简称《通知》)对特色校申报材料的要求是: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内容,从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党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校外实践教育、劳动教育、教师教育、学生评价、安全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确定一项学校的代表性特色。
《通知》列举了13个大类,要求是从这些方面去考虑,确定一项学校的代表性特色。在理解文件过程中,很多学校直接将“学校管理”“党建”“德育”这13个大类作为学校的特色来申报,这就有些宽泛了,缺少独特性,每个学校都会做的工作,也就很难凸显其特色。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学校都以这13个大类来申报特色,难道说河南的2万多所中小学只有这13种特色吗?显然不是,这已经偏离了省教育厅开展特色校评估认定的初衷——鼓励全省的中小学积极发现、打造属于自身的特色,百花齐放、百花争艳,多出好经验、多出新经验,进而助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因此,对文件的理解一定要到位,“我们学校的特色是什么”这个问题,是需要每一所学校在申报时认真思考,并深度梳理、总结的。
当然,并不是说一定不能以《通知》中的13个大项进行申报,而是要学会比别人多往前走一步,从所有学校都在做的工作中发现自己学校做这项工作的独特之处。
例如,在第二批特色校评审时,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阳光实验小学申报的特色为:德育——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学校制订《争创雷锋中小队细则》、每年 3 月 5 日前夕在全校范围内隆重召开“争创雷锋中小队”表彰活动、邀请雷锋生前亲密战友和雷锋生前辅导学生等英模人物进校讲述雷锋故事、在校内修建雷锋长廊……以雷锋精神为抓手,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
焦作市马村区九里山小学申报特色为:体验式德育,学校设立成长超市让学生自主经营、开展多样节日庆典仪式,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让学生体验走好新的长征路、红领巾志愿队走进孤寡老人家、开展红色研学旅行……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得到最好的教育。如此,学校特色便有了细分,便形成了人无我有的特点。
其次,严格遵守文件要求,尽量言简意赅、直达主题。在省教育厅下发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与特色相关的申报材料”:重点围绕学校特色进行阐述,包括做法举措、取得成绩,不超过3000字,并提供相关高清图片10张左右。如有反映学校特色的相关佐证材料,可与申报材料装订成册一并报送(A4纸大小,内文字体四号仿宋,不超20页)。这样的要求是非常明确、清晰的!
但是,在评审过程中,有不少学校只嫌自己的材料不够厚重,与要求有没有关系的材料都往里装,各种奖项、证书,复印的、彩印的,一本不够就两本!其实,学校特色是否鲜明,与材料的厚薄没有关系,关键点就一个——按要求来。一不浪费,二也能让评委专家一目了然,而不是看了半天,不知所云。
最后,特色校在申报的时候要注意首先亮明学校特色,不要在前面堆积太多无用内容。有部分学校提交的特色校申报材料和提升报告,其内容是学校的整体办学理念,包含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学生评价等,而其特色是什么,从头到尾都没说清楚。如此申报材料的学校,基本都没有通过评审,这是今后申报学校要特别注意的。
据教育时报记者采访和统计,在特色校评审中,多数评审专家表明,学校被淘汰的原因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学校特色不清晰”,这也是整体申报学校最为突出和严重的问题。
学校特色,应该是基于本校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独有的特点提炼总结而出的,是可复制、可学习、可推广的,这也是特色校评选的初衷。一所学校之所以可以成为特色校,是需要将学校特色的独特性和优质性,稳定地、实践地、持久地在校园建设、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每一项工作中贯彻落实,并取得一定影响和成果。
“有些学校在特色校申报材料中全方位地展现了学校的方方面面,似乎想要全景式展现,以全代特。我们常说:都是重点了,也就没有重点了。同样,都是特色了,也就没有特色了。在我看来,'特色学校’是学校文化的沉淀,具有整体性,他的理念渗透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环境的方方面面。”第二批特色校评审专家、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体局副局长、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校长徐建梅说。
针对特色校的整体性、渗透性,在特色校评审中,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锦小学和郏县新城小学的创建工作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锦小学以“艺术——戏剧”为特色,在建校之初就结合河南省地域精神特色和文化名片,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要义,开发实施“豫美戏剧”课程。学校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打破学科界限,通过课程整合,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构建“豫美戏剧”课程体系。
学校还通过开展社团活动、节日活动、名家进校园活动,以及“班班有剧、人人有戏”“盒子剧场”“创客嘉年华”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的空间,提供强大的精神营养。此外,学校还在2019年被上海戏剧学院艺术教育基地挂牌,更为学校的戏剧特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经过多年探索实施,该校的“戏剧”相关工作获奖无数,成为学校的一张璀璨名片。
郏县新城小学立足当地 “东坡文化”特色,布置学校“东坡文化”长廊和教学楼前墙壁文化、开发《千古风流苏东坡》系列校本教材和课程、开展“东坡文化”吟诵等系列活动,将东坡文化植入校园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校特色体系。
寻找学校特色时如何避免踩雷?第二批特色校评审专家、郑州市郑东新区教文体局基础教育负责人乔健也指出了特色校创建在明确学校特色时容易陷入的两大误区:
一是盲目跟风,用理念代替特色。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口号式”文化,把“阳光教育”“博雅教育”“绿色教育”这些教育理念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高谈阔论的办学特色中看不到学校的内涵提升和师生的成长进步,徒有文化建设之名,并无特色文化建设之实。
二是急功近利,将特色学校创建异化为一项面子工程。有的学校将校园足球、戏曲等文体活动作为学校可标榜的政绩工程,只注重比赛的成绩和活动的效果,却忽视了校园足球、戏曲在育人功能中的独特价值。特色学校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应摒弃功利主义思想,让特色创建回归育人本质,不能为了发展“特色”而失了教育“本色”。
特色是独特性和优质性的综合展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才能成为特色。要多角度、多层次展示特色之所在。
第二批特色校评审专家、郑州市第八中学校长郅广武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在选择展示学校特色,创建特色学校的时候请不要轻易选择那些每个学校都具有的,比如管理特色、安全特色、德育特色,如果你选择的是大家都在做的,那就努力去思考,怎样展示'人有我优’。在申报中有不少学校以某一特色体育项目为基础申报特色校,然而,有的只停留在如何将这一项目做大、做强,取得更多优异的比赛成绩,培养更多具有特长的学生,有的却以此项目为切入点,与培养学生性格品质、打造系列特色课程、提升学校办学环境相结合,促进学校全面提升。两者之间的区别显而易见。”
千人千面,一校一品。任何一个学校都会有其独特性,但如何培育和打造学校特色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应该思考的内容。
在特色校申报中,也有许多特色鲜明的学校,如邓州市古城实验小学以“校外实践教育”为切入点,将育人理念、课程打造、教师发展、基地建设等内容贯穿起来统筹规划,这种从一个特色入手提炼出一种文化内涵的思考才是有深入和广度的,才能真正推动学校未来发展,促进教师学生共生,这才是评选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的初衷。
安阳市第六中学基于古城特色和旅游文化需要,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将志愿服务教育与德育相结合,与学科素养相结合,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与家校共育相结合,带动学校德育建设、课程建设、活动开展、教师培养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这就是打造和培育特色校的有效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确山县普会寺镇中心学校以“食育文化”为特色,编写《食育》校本教材,学校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食育课程,让食育文化教育走进了课堂,与基础课程相结合,开发“语文+食育”“数学+食育”“科学+食育”“体育+食育”“德育+食育”等系列内容,将“食育文化”贯穿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解决了明确特色校特色之难题后,还有两个容易踩“坑”的问题需要学校格外注意。
第一,特色校的特色应该是全体的而非个别的。特色校的特色一定是所有孩子都享有的资源,而不是个别孩子独享。不能只是开办几个社团、多上几节某学科的课或者培养了一些特长生、搞了一些活动等。应该是在每一个空间、每一个时刻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田。
很多学校在创建特色校时往往会出现以点概面的情况,将特色学校窄化为某一特色项目,有的学校组建个武术队、舞蹈队、书法小组,取得了一些比赛成绩,培养了一些特长学生,便美其名曰武术特色学校、舞蹈特色学校、书法特色学校,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培育方式不利于学校特色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第二批特色校评审专家、郑州市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校长王艳娟强调,特色校创建要坚持全员共建,全员实践,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要脚踏实地,不断沉淀,铸就学校特色文化品牌。
有些学校在特色创建时仅仅有少数人参与,仅在校长和学校领导层面达成共识,没有全体师生的参与,这样的特色创建面窄,无法让教师、家长、学生引起共鸣,其特色创建必然无法落地。
对此,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鼎路第一小学就做得比较好。该校聚焦学生品德培养,以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为教育主线,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坚持养成教育课程化、系列化、校本化、常态化开展,全校师生一起参与,边学、边做、边研究,依靠习惯养成教育特色课程教学,很快成为全国知名的养成教育示范学校。学校还在不断探索、实践与沉淀中,出版了两套养成教育教材,形成了以养成教育课程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品牌。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学校“互联网+”下的《未来之星》养成教育网络公益课程上线,面向北京、天津、山东地区学校及贵州、甘肃等偏远农村学校进行网络授课,全国有220所学校参与,受益学生达16万余人,学校将习惯养成教育的种子再次撒向全国。
第二,特色校的特色应该是长期的而非速成的。学校特色不是昙花一现的短期行为,特色学校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果荣誉,它应该是管理者用心浇灌,是教育人合力培育的蓬勃生命,它应该融入育人体系、学校制度、教育行为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个学校的特色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并且在发展中不断提升和完善,是源于长期实践的积累。在评审中,有些申报的特色校缺乏积淀,学校开办时间过短,有的甚至是刚刚开办不久,这些学校的淘汰率相当高,建校时间低于5年的,更是实行一票否决制直接淘汰,这也是当地教育局在把关申报学校时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
目前全省评估认定成功的特色校已有299所,但是,特色校创建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按照省教育厅要求,要对特色校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为一个创建周期,期满后经省、市两级检查考核,合格的继续保留,不合格的予以摘牌,期满验收合格的特色校才可以重新申请创建示范校。
希望已经认定成功的特色校可以通过一个特色的创建,掌握特色打造的方式、方法和路径,进而让学校呈现多个特色齐头并进,加快学校全面发展的步伐,从特色校逐步成长为示范校,再进一步影响、带动本地区更多的学校协同发展。
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能力
提升工程2021专项培训
暨观摩研讨会的相关内容
到本期已全部推送完毕
接下来
“河南校长”将继续推送
第二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
示范校和特色校的展播内容
请持续关注
来源:教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