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2望舌形
六、望舌苔
舌苔—指散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向上熏蒸胃中谷气、食浊,凝聚于舌面而形成。
正常的舌苔,一般是薄白均匀,干湿适中,舌面的根部和中部稍厚。
(一)望舌质
苔质—是指舌苔的质地、形态。
1.薄厚苔
舌象特征:
薄苔—透过舌苔能隐到舌质者。(见苔底)
厚苔—不能投过舌苔见到舌质者(不见苔底)。
临床意义:
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的深浅。
薄苔—多见于疾病初起,病邪在表。
厚苔—多主邪盛入里,或内有痰饮食积。
薄白苔—正常舌苔。
舌苔由薄转厚为舌苔长—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为病进。
舌苔由厚转薄为舌苔消—提示正气胜邪,或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
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
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2.润、燥苔
舌象特征:润苔—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正常表现之一
滑苔—舌面水分过多,扪之湿滑,甚者伸舌欲滴。
燥苔—舌苔干燥,望之干枯,扪之无津,甚者舌苔干裂。
糙苔—舌质颗粒如砂石,扪之糙手。
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润苔—正常舌苔的表现,是胃津胃液的上承,
濡润舌面表现。
疾病中见,提示体内津液未伤,如风寒表证,
湿证初起、食滞;瘀血证。
滑苔—水湿之邪内聚的表现,主痰饮、水湿。
燥苔—体内津液已伤:
邪热炽Chi胜,大汗,吐泻后,
或过服温燥药
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
津液输布障碍不能上承。
光滑舌(镜面舌)一舌苔全部剥脱,舌面光洁如镜者。
类剥舌—舌苔剥脱处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可见者。
临床意义:
主胃气不足,胃阴损伤,或气血两虚。
舌红苔剥—阴虚。
舌淡苔剥或类剥苔—血虚或气血两虚。
镜面舌色红绛—胃阴枯竭,胃乏生气。
舌面光洁如镜,毫无血色—营血大虚,病重难治。
舌苔部分脱落,未剥脱处仍有腻苔—正气亏虚,痰浊未化,病情复杂。
地图舌以儿童多见,多与阴虚禀赋体质有关。
剥苔范围大小一与气阴或气血不足程度有关。
剥苔程度—多与舌面脏腑分属相应。
5.偏、全苔
舌象特征:
全苔—舌苔遍布舌面。
偏苔—舌苔半布,偏前、后、左、右某一局部。
临床意义:
病中见全苔—常主邪气散漫,湿痰中阻。
舌苔偏于某处,常提示该处所候脏腑有邪气停聚。
舌苔偏于舌尖部—邪气入里未深,而胃气却已先伤。
舌苔偏于根—外邪虽退,但胃滞依然。
舌苔仅见于舌中—痰饮,食浊停滞中焦。
舌苔偏于左或右—肝胆湿热。
偏苔与剥脱苔的区别
偏苔—舌苔前还左右厚薄不均。
剥脱苔—本来有苔而剥脱。
6.真假苔
舌象特征:
真苔(有跟苔)一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难去,像从舌体上长出者。假苔(无痕苔)一舌苔不着实,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不像舌上自主出来的。
临床意义:
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意义。
平人正常苔—薄苔有根—胃有生气。病人初中期—舌见真苔且厚—邪气深重,正气亦盛。
久病见真苔—正气虽耗,但胃气尚存。
无痕苔—脾胃肾之气不能上潮, 正气已衰竭。
舌面上浮一层厚苔,望似有根,刮后却见已有薄薄新苔,是疾病向愈的善候。
燥苔进一步发展糙苔:
舌苔干结粗糙,津液全无
一热盛伤津。
苔质粗而不干者—秽浊只邪盘踞中焦。
舌苔由润变燥—热重津伤,或津失输布。
舌苔由燥转润—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
3.腻腐苔
舌象特征:
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
脓腐苔—舌上黏厚一层,有如疮脓。
腐苔—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kai之不去。
临床意义: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
腻苔—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
舌苔白腻不燥,自觉胸闷—脾虚湿困,阻滞气机。
舌苔白腻而滑者—痰浊,寒湿内阻,阳气被遏。
舌苔黏腻而厚,口中发甜—脾胃湿热,邪聚上泛。
舌苔黄腻而厚—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胸气不畅。
腐苔—主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
脓腐苔—多见于内痈,或邪毒内结,邪盛病重。
病中腐苔渐退,续生薄白新苔—正气胜邪,病邪消散。
腐苔脱落,不能续生新苔—病久胃气衰败。
内痈分为:肺痈,肠痈,肝痈。
不论是腻苔还是腐苔用:
陈皮5克,山楂1-2个,茵陈10克,泡水喝。治疗肺痈,肠痈,用薏米。
4.剥(落)苔
舌象特征:
舌面本有舌苔,疾病过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
前剝苔—舌前半部苔剝脱者。
中剝苔—舌中部剝脱者。
根剝苔—舌根部剝苔者。
花剝苔—舌苔多处剝苔。
地图舌:
舌面仅斑驳残存少量舌苔者。
舌苔不规则地剝脱,边缘凸起,界限清楚。
形似地图,部位时有转移者。
(三)望舌形
1.老、嫩舌
舌象特征:
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形色坚敛苍老,
舌色较暗者—苍老舌。
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肿娇嫩,舌色浅淡者—娇嫩舌。
临床意义:
老舌——多实证,
嫩舌——多虚证。
2.胖、瘦舌
舌象特征:
胖大舌—舌体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
肿胀舌—舌体肿大满嘴,甚至不能闭口,伸出则难以缩。
瘦薄舌—舌体比正常舌小而薄。
临床意义:
胖大舌—脾肾阳虚,水湿,痰饮内停。
肿胀舌—主湿热,热毒上壅。
瘦薄舌—主气血两虚(瘦薄色淡)、阴虚火旺(瘦薄红绛,舌干少苔,无苔)。
舌红胖大—脾胃湿热或痰热相搏。
舌肿胀色红绛—
心脾热盛,热毒上壅;
素嗜饮酒,邪热夹酒毒上壅;
中毒。
青紫肿胀—先天性舌血管瘤患者。
3.点、刺舌
舌象特征:
指突起于舌面的红色、白色或黑色星点
大者为星,称红星舌;
小者为点,称为红点舌。
刺:指舌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的红色或黄黑点刺,芒刺舌。
点刺舌:点刺相似时常并见合称点刺舌。
临床意义:
(1)主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2)舌红而生芒刺—七分热盛。
(3)点刺色鲜红—
血热内盛,阴虚火旺。
(4)点刺色绛紫—热入营血而气血壅滞。
(5)舌尖生点刺—心火亢盛。
(6)舌边有点刺—肝胆火盛
(7)舌中有点刺—胃肠热盛。
4.裂纹舌
舌象特征:
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少不等。
临床意义:
主阴血亏虚,脾虚湿侵。
舌红绛而有裂纹—热盛伤阴。
舌淡白而有裂纹—血虚不润。
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脾虚湿侵。
先天性裂纹舌一生来舌面上就有较浅的裂沟,裂纹裂纹中一般有苔覆盖,且无不适感觉者。
5.齿痕舌(齿印舌)
舌象特征: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故多与胖大舌同见。
临床意义:
主脾虚、湿盛证。
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者—寒湿壅盛,阳虚水湿内停;
舌质淡红而舌边🈶️齿痕者—脾虚或者气虚;
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湿热痰浊壅滞;
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且边有轻微齿痕者—
先天性齿痕舌,或多见于小儿或气血不足者。
四、望舌态
1.痿软舌
舌象特征:舌体软弱,无力伸缩,痿废不用。
临床意义:主气血俱虚,阴亏已极。
舌痿软而淡白无华——气血俱虚。
舌痿软而红绛少苔或无苔——
外感病后期,热极伤阴。
或内伤杂病,阴虚火旺。
舌红干而渐痿——肾肝阴虚,舌肌筋脉失养。
2.强硬舌
舌象特征:舌体板硬强直,失于柔和,屈伸不利,甚至语言謇涩。
临床意义:
主热入心包,热盛伤津,风痰阻络。
舌强硬而色红绛少津者——因邪热灼盛。
舌体强硬、胖大兼厚腻苔——风痰阻络。
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者——中风先兆。
歪斜舌
舌象特征: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
临床意义:多见中风或中风先兆。
4.颤动舌
舌象特征: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
轻——仅伸舌时颤动。
重——不伸舌时亦抖颤难宁。
临床意义:多见肝风没动,或气血亏虚。
久病舌淡白而颤动者——血虚动风。
新病舌绛而颤动者——热极生风。
舌红少津而颤动者——阴虚动风,肝阳化风。
舌体颤动——亦见酒毒内蕴。
颤动舌
主要和风有关。
风主要是肝风内动,肝风内动有虚实之分。
实——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虚——血虚生风;阴虚生风。
5.吐弄舌
舌象特征:
吐舌—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者。舌舐shi口唇四周,掉动不停。
临床意义:
多主心脾有热。
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弄舌—多为热甚动风先兆。
吐弄舌—可见小儿智力发育不全。
6.短缩舌
舌象特征:舌体卷短、紧缩,不能伸长,甚者伸舌难于抵齿。
临床意义:主寒凝、痰阻,血虚,津伤。
舌短缩而胖,苔滑腻—脾虚不运,痰浊内蕴。
舌短缩而红绛干燥者—因热盛伤津,筋脉挛急。
总之,是病情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