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原文】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诠释】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此气过水声,水饮聚肠,分清别浊失职,时而便干,时而下利。阴水蓄腑,脾失转输,碍气下行则生腹满,水津不化,津不上承则口舌干燥。治宜攻遂水饮,行气消胀法,方主己椒苈黄丸。

【治法】攻遂水饮,下气除满。

【方药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各1两。

【服法与禁忌】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经方方论】已椒苈黄丸是直攻饮邪、消胀除满的代表方剂。

方中防己、椒目,辛宣苦泄,导水利尿;葶苈、大黄,攻遂水饮,行气通便,治证以形证俱实者为宜,性质以热结为妥,而肠道蓄饮,寒性多,热证少,故用时宜适当权衡,必要者适当加温热药。若兼脾虚气亏,虚实夹杂者,适宜配合补益药,以免峻攻伤正,饮去复聚。方后注:若服药后,口中有津液者,为水饮欲解,津液上承之佳兆;若口渴更甚,为饮邪加重,水气结聚,当加芒硝,攻遂水饮,散结利水。

【经方新用】

(1)郭某,女。水肿喘满,呼吸急促,腹胀便干,小便不利,面浮肢肿,夜难平卧,苔腻微黄,脉象沉实而弦。证属水饮犯肺,州都不利。治宜蠲饮肃肺,利尿平喘,方宜己椒苈黄丸加桑皮30克,茯苓皮30克,苏子12克,石韦30克,地龙30克,6剂肿消喘平。

(2)瞿某,男。索盛今瘦,脘腹胀满,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口干少津,小便短少,气短疲倦,纳呆食少,舌淡苔白,脉沉弦而迟。此狭义之“痰饮”证也。治宜己椒苈黄丸配苓桂术甘汤加人参,标本共图,迅速奏效。

(3)刘某,男,肝硬化腹水。证属:水饮结癖,二便不通,肝脾瘀阻,腑气不行。治宜己椒苈黄丸去防己加甘遂、水蛭、沉香、古月、二丑、榔片、桂枝、干姜,效可。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中“初头硬,后必溏”的四种情况

    在<伤寒论>阳明腑证中,仲景在四处原文中(宋本第238条,251条,109条,209条)均用到了"初头硬,后必溏"来描述患者的排便情况."初头硬,后必溏&qu ...

  • 探析《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证(肝硬化腹水、胃癌腹水...)| 山海精舍

    己椒苈黄丸出自<金匮要略>,笔者在研究条文.方解以及临床实践中发现,该方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中"肠间"这个病位是值得商榷的,今衷中参西对其作解,该方证水饮内停导致口 ...

  • 金匮要略瓜蒌瞿麦丸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原文]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瓜蒌瞿麦丸主之. [诠释]肾主水,司气化,正常者小便利下,维持体内水钠代谢和.再吸收的相对平衡.如果肾虚下寒,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则小便不利,下焦有水气,水气内停 ...

  • 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原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牡汤主之. [诠释]长期患有失精之人,肾精不足,由阴损阳,肾囊虚寒,则少腹拘急空 ...

  •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十一)痰饮咳嗽病→己椒苈黄丸

    逐饮己椒苈黄丸,化气行水善攻坚: 肠间水气肠鸣胀,口干便难脉滑弦. 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功效:攻坚逐饮,化气行水. 主治:大肠水结证.症见腹满,肠间有水气,肠鸣腹胀,口干舌燥,二便不利,舌 ...

  • 己椒苈黄丸方证方义解析及验案两则

    己椒苈黄丸证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29条说:"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己椒苈黄丸证为:腹部胀满膨隆,或腹痛,口舌干燥,口不 ...

  • 己椒苈黄丸方证学习笔记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己椒苈黄丸方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己椒苈黄丸. ...

  • 《金匮悬解》己椒苈黄丸——四条医案

    椒目 附一:医案,肠功能紊乱(本条是网摘医案,未标注医师姓名) 薛某,女,41岁,1978年6月初诊,患者于1968年盛夏劳动后,一次吃数支冰棍,随后出现胃脘疼痛,继而腹部胀大,身体消瘦,不能坚持正常 ...

  • 《金匮悬解》痰饮——苓桂术甘汤,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

    痰饮十五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心下有痰饮,停瘀胃口,土湿木郁,胆经莫降,故胸胁偏支胀满,目珠眩晕.以君相同气,甲木失根,君火亦腾,神魂浮荡,无所归宿,是以发眩.目者神魂之开窍 ...

  • 经方心裁(117)己椒苈黄丸:输卵管积水

     己椒苈黄丸 [原文]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组成与用法] 防己  椒目  葶苈熬  大黄各一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