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有自己的框架
为什么树立正确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很长时间里,是不太清楚的,更不知道和自己会有什么关系。
象牙塔的学生,可能不需要;
现实世界,无论知道不知道,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生。
为什么需要人生框架
人的大脑有个本能,就是归因。
遇到未知的事情,本能地寻找确定性,否则会恐惧,会痛苦。
一定要找到一个原因。
哪怕是假的,错误的,都可以,只要能解释这个事情就行。
临时找出来原因,很可能是错的。
比如和别人关系不好,是不是自己没有做好呀,然后去讨好别人。
这样的想法是不由自主的。
怎么解决?
搭建属于自己的人生框架。
有自己的框架,就能够跟着自己的节奏生活,不容易被外界所影响。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别人有别人的想法,自己有自己的活法,互不干涉。
什么框架?
就是三观,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
框架,也是一种解释标准。
这个很重要很重要,决定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就决定了人的行为。
在湖南一师时,杨昌济曾将胡林翼的话转述给教员:
“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山穷水尽之时,自有路走,只要切实去做。”
看着很有道理,
但仔细想想好像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啊。
这就是解释标准。
未来是未知的将来,不确定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如果相信,即便前路未明,
照样“切实去做”,不惧怕未知,也不会有焦虑。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为什么能力无法积累
学习了许多知识,做了很多事情,可是能力忽上忽下。
无法积累。
如同流水线工人,菜摊小贩,十几年还在原地。
还是框架的问题。
《红楼梦》里面有句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内心有架构,扫地也能成为扫地僧。
熟能生巧。
解决问题,而且解决一系列的问题,用自身的思维和这个世界进行碰撞。
只有进行的次数多了,自然精进。
扫地僧,手上在扫地,内心在修行,在解决浮躁的问题。
《金刚经》首要问题:“云何降伏其心?”
人心的念头,如同电影片段,一个接一个闪过,毫无头绪。
降伏其心的过程,就是在梳理杂乱的念头。
用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
杂念没有消失,只是被框架,串起来,秩序化,成为思考的一部分。
后面再有类似问题,依葫芦画瓢即可。
凌乱没有价值。
唯有秩序化,整整齐齐,有逻辑性,才具有生产力。
情绪、想法、知识,都是如此。
为什么需要学习成长
好吧,问了一句没有营养的问题。
在这里,学习成长,是为了框架。
怎么说?
内在的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跟生命体一样,需要吸收营养,不断成长。
否则,会慢慢枯萎。
香帅说:“你相信得太多,因为你知道得太少。”
学习要有质疑的态度。
如果没有质疑的能力,很可能知识结构太少,难以从不同方面映照真实。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
人也如此。
任何单一的思想,都无法解释,阅读大量的大师著作,面对自身也是脆弱的。
人一辈子,读懂自己都难。
只能永无止境地成长,挣脱一层一层的束缚,如同剥洋葱。
不断剥掉外层,逼近核心。
发现,高手阅读,其实很杂的,什么都会涉及。
不管有用没用,感兴趣就读。
还是那句,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门学科可以解释的。
每一门学科,都在使用一种框架理解世界。
用的框架越多,看到的世界越丰富。
很多问题,可能不是专业能力问题,而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够。
毕竟,淹死的都是会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