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身体的策略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零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我们先看原文∶“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原文很短,意思有一些是有争议的,咱们先把整体的意思给大家顺一遍。“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就是病在初起的时候可以用刺法来解决。“其盛,可待衰而已”,当病势正盛的时候必须要等待它稍微衰退,然后再刺之,而使人体痊愈。(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故因其轻而扬之”,所以病轻的要使用发散轻扬之法而治之。“因其重而减之”,病重的要用削弱削减的的办法来治疗。“因其衰而彰之”,衰就是气血衰的意思,当气血衰弱的时候可以用补益的方法进行治疗,这就是治则、治法里面的一些内容。“其盛,可待衰而已”,正邪相争的时候病势比较盛,这个时候人体大多数都是症状非常明显,比如高热、疼痛,身体的症状非常明显,这个时候叫做病势正盛,这个时候如果用针刺的办法来治就会伤到正气,所以要等到病势稍衰的时候再进行针刺治疗,讲的就是针灸的事情。
我们一般老百姓说你去扎着针灸,其实很多人就是把针灸统指针刺,其实针是针,灸是灸,针指的针刺,我们去医院扎针,用毫针也好,用火针也好,或者用梅花针也好,这都属于针。灸就是艾灸,无论是间接灸,还是直接灸,无论是指的雀啄灸,还是回旋灸,还有现在的温灸法,艾盒的灸法等等,这都是属于灸一类的,针和灸合在一起叫针灸。
中医院一般都会有针灸科,我硕士的时候学的就是针灸。针灸科里边就有针刺,也有艾灸,也有拔罐,也有刮痧等等,中医的很多外治法大部分都在这,还包括耳针,就是在耳朵上,咱们都知道耳朵是缩小的人体,所以贴耳豆就是用王不留行子贴在耳朵相应的穴位上就可以治全身的病。比如腰椎间盘的问题,肠胃的问题,眼睛的问题,耳朵的问题,四肢的问题,脏腑的问题,在耳朵上都能找到相应的穴位,用王不留行子,再加上一块小的胶布,贴好了之后,每天揉一揉,对身体有很大的益处,这就属于耳针,贴耳豆也是在针灸科来进行,还有捏脊,扎四缝穴等这些内容,还包括简单的体表的治疗方法,比如刮治法,简单的穴位刺激、按摩这些方法都是在针灸科来进行。所以针灸科很多人说就是去扎针,其实不全面。除了去扎针以外还可以拔罐,还可以艾灸,甚至还可以贴耳豆等等,很多内容都有。刮痧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也是我们经常用到的。
我们在学针灸的时候就会发现,针灸门诊患者非常多,而且各种各样的病都有。比如皮肤经络的病,有湿疹、荨麻疹,扎针灸效果很好,有的是经络上的问题,比如面瘫,或者是中风的后遗症,这都属于经络的问题。还有一些是脏腑的问题,比如胃痛、失眠、高血压等等,很多内科杂病,针灸科的效果也很好。我们在读《黄帝内经》的时候,尤其是在读下半部的《灵枢》,《灵枢》在古代叫《针经》,讲的大多数都是针灸的治疗方法。《素问》里边有大部分的内容,可以说是权重非常大的,至少是在八成以上的治疗的内容都是与针灸相关的,尤其是与针刺相关的内容非常多。
《黄帝内经》里边关于如何用药,如何用方,如何开汤药,这些内容涉及的不多。与针刺相关的内容占的比例非常大。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内经》时代,我们说的《内经》时代往前追溯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往后可能到了西汉末年到东汉这段时间,这就是《内经》成书的时间。这个时期的治疗方法是针刺的方法,是比重非常大的治疗方法。《黄帝内经》的作者,他就说“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可待衰”指的就是针刺治疗方法的时机。
《黄帝内经·素问·疟论》里边讲∶“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谓也。”如果病势特别盛的时候不要去针刺,要等到病势稍微衰弱了之后,这时候叫做“事必大昌”,“事必大昌”指的就是这个时候进行治疗,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对于病机来讲,都是属于非常的好的方法。关于这段经文后世的医家有一些争议。我们一会儿再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