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是属于科学的特权,诗歌是唯一不被发现“玷污”的神秘之所

诗的真相——《诗的写作课》创作谈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10-21 03:45【光明书话】作者:黄梵(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诗人、小说家)

《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 黄梵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写诗课的书,背后是十一年写作课的经验积累,既透着我对写诗秘密的窥探,也透着无数学员对这些秘密的反复验证,所以,说它是写下的一本书时,难免就会丢掉许多东西:会丢掉课堂上学员亢奋的即兴写作气氛;丢掉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精神激励,灵感互鉴;丢掉学员经历深刻转变时的醒悟;丢掉大众写作向专业写作迈进时的进阶历程……不过,丢掉的哪怕再多,这本书还是锁住了写诗课的魂魄,或说精气神,这是我颇感欣慰的地方。我讲课以来,从无讲义,只有提纲,这让我既看重预先想好的提纲,也看重讲课时的即兴发挥,这种已知与未知交织的讲授,颇似我自己的写作,每堂课交织出的内容,不尽相同。这大致可以解释,一些学员读到书后的感受:既熟悉又陌生,有平易的面容,又有还想穷尽的深度。书中的主体来自课堂录音,写书时,为了弥补阅读比现场聆听容易产生误解之不足,我扩写了录音内容,增添了示例和阐释文字,增添了因讲课时长不够,从未披露的内容,竭力让这本书既是写诗的入门书,也是爱好者成为专业诗人后,仍可以反复阅读,通过“攻关”一些意味深长的提示,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书。这本书第一次把大量的写诗秘密公之于众,难免会让一些诗人不舒服,不只是多数诗人都持天才论,不管是出于自我维护,还是出于对诗歌事业的敬重,他们都希望诗歌是技术的例外,唯一高高在上,可以俯瞰其他文化、体裁的例外。我并不打算撼动诗歌的这一崇高地位,但我打算撼动天才论。当我把诗人也纳入可以通过教学“生产”的造物,这个想法堪称大逆不道,似有玷污诗人的天才盛名之嫌,我是如何说服自己去做这件事的呢?勇气来自我早年写诗得到的无私帮助,它们来自周亚平、车前子、韩东、张子清、王德安、高加索……若没有当时他们只言片语的写作提示,我可能至今还是爱好者。就像安德森用他的片言只语,令福克纳完成了从爱好者到专业作家的转变。我也希望通过写这本书,让学诗者可以在书中找到千千万万的“只言片语”,给他们提供一个个向诗人转变的时机。考虑到不少爱诗者受到的诗歌教育比较古典,了解旧诗词甚于了解新诗,甚至心头还堆满对新诗的偏见,写书时,我特意梳理了认识,让大家意识到,旧诗词主要仰仗什么维持诗意?采用白话之后,诗丢掉了什么?自由体的白话诗,又要靠什么才能产生足够诗意?作为一个诗人,若不是写作课和书稿的“逼迫”,大概我不会主动去收集、归纳我的写诗经验和散落在写作课上的千言万语。王鼎钧先生得知我写这本书,大为惊异,来信说:“我没想到诗人也写这样的书,弟前所未见,期待有新发现。”我真能如鼎公期待的,有所发现吗?我相信这样的发现,早已遍布古今诗人的书桌,只是他们不在意自己是怎么写下诗的,我不过比他们愿意多事,通过探究方法,帮写诗者减轻无处下笔的“痛苦”。我来归纳写诗规律,倒有其他诗人少有的便利,我曾是一个理工男,教过四年飞行力学的实验课,成天与数据和数学模型打交道,归纳的思维已进入血脉,现在不过是把它用来归纳写诗。谈到“发现”,很多人会认为,不可能有来自诗歌的发现,发现是属于科学的特权,诗歌是唯一不被发现“玷污”的神秘之所。大概从事过科学研究和教学的缘故,我太清楚众多的科学发现,比如公式、定律等,与世界真相不能画等号,真正能“看见”真相或本质的,是哲学的探讨,一旦降格到具体的方法和原则,比如公式、定律等,它们就只是模拟真相的模型而已,概莫能外。同样,我写这本书也必须做相同的事,采用类似的讲述顺序,先致力哲学和诗学的探讨,让学诗者把握诗意的真相、本质,通过深入浅出的辨析、举例,清除学诗者脑中的错误观念,这些观念提供的错误“真相”,已贻害了他们不少年,成为写得好的障碍。接下来,我再发挥归纳的“所长”,献出我从无数诗歌文本归纳出的诸多“模型”,比如,写诗的四种模式——创造足够诗意的模式。这样就让诗意水落石出,从哲学的高地下凡到方法的模式中,新观念会引导学诗者,迅速掌握方法。写诗者过去难入诗门,原因归结起来无非两种。其一是观念不对,这样就看不到新诗的诗意,究竟跟什么有关。比如,很多人认同那句鸡汤话:“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包含的观念是错误的,以为诗意跟远近或某些事物有关,实际上,诗意跟任何事物都没有关系,也都有关系,它来自人的注视。你能把月亮看作别的什么,比如银器、宝石等,月亮就有诗意,把月亮只能看作月亮,月亮就没有诗意。新的观念会让你意识到:只要你的注视恰当,你可以让一切事物都有诗意,哪怕是蚊蝇。其二是不得其法,常人的思维有太多惯性,造成事事有陈见,怎么去打破,跳出成见的窠臼,成为写诗的关键,这时书中提供的一些模式,就派上了大用场。这些模式就像科学模型一样,是对诗意真相的模拟,会给学诗者带来新的思维习惯,一旦成为血脉,学诗者就像学舞者那样,等于学会了基本舞步,就可以自如跳舞了,甚至尝试用舞蹈来表达自我……这本书在读者未读之前,容易被人想象成是一本技术之书,实际上,书中提供了大量让读者找到表达自我的时机,甚至提示读者如何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常人把技术看作是隔离情感、思想的屏障,却没有看到技术背后的人性根据。当洛尔迦说天空“只有一颗男性的星”(赵振江译),诗人是靠什么打破了死气沉沉的常规描述?男性的星也好,女性的星也好,诗人激发的是人性中的冒险冲动,看似荒唐的描述,实则是人不甘庸常,想摆脱陈见束缚的努力。一旦把这样的努力,用到我们身边的苟且事物,一样可以产生无数诗意的成果。所以,这本书不只是生产诗意的技术之书,也是重新认识诗意的纠正之书,还是衔接诗与人性的真相之书。《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1日 15版)[ 责编:张璋

(0)

相关推荐

  • 诗意,来自诗人的注视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学文 日期:2021-10-16 黄梵 (1/2) ■本报记者 顾学文   黄梵,诗人.小说家.副教授.已出版<第十一诫><浮色><南京哀歌> ...

  • 读诗如得珍宝

    早上醒来后如果不急着上班,我会躺在床上或沙发上读一会儿诗.有时在晚上也一样.有时稍有空闲,也会随手摸到诗的刊物或诗集看上几首.我收到不少朋友寄来的诗集,也购买了国内外的一些诗人的诗.从少年时我就对那种 ...

  • 「诗情画意」李鹏| 诗歌随想录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作者简介: 李鹏,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诗歌随想录 诗歌是什么 是从生活海洋里 捞出的最美金鱼 是心田里 盛开的灿烂花朵 诗歌是什么 是灵感的火花 是灵魂 ...

  • “诗神”伴我入眠

    从热爱诗歌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心中给自己定下了写诗的准则.诗观或者叫座右铭:低调做人,高调作文:写诗为做人,做一个好人:写诗是一种无奈,面对纷繁的世事,我不得不写. 我觉得,诗人必须首先是一个心灵透明. ...

  • 人们喜欢谈论“诗和远方”,但是远方到底在哪里?能解释大家不再爱诗歌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不再崇拜诗人,大家也不再喜欢看诗歌,写诗这条路慢慢的变成了纯粹的个人爱好了. 最近几年杨角风突然又开始写诗,原因完全是受到了高晓松的影响,他的<人生还有诗和远方> ...

  • 诗的写作课一一意象的帝国

    诗歌是一切写作的起点和终点 黄梵,诗人,小说家,副教授,已出版<第十一诫><浮色><南京哀歌><月亮已失眠><等待青春消失><女校先先 ...

  • 剑舞飞花笔走龙‖读高国柱诗集‖《书剑情怀》

    高国柱诗集<书剑情怀> 诗书客 剑舞飞花笔走龙 --读高国柱诗集<书剑情怀> 文:赵鹏飞 挑灯看剑诗书客,梦里灯花落长安. 捧读高国柱先生即将付梓的诗集<书剑情怀> ...

  • 诗过2021

      2021年,真是神奇的一年.这一年如果只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诗.   今年二月,重庆最冷的一天,我随70多岁的傅天琳老师走进武隆文凤.傅老师给山区脱贫的群众送春联,给山区的孩子讲写诗.重庆新诗 ...

  • 高处

               一个人写诗的机会很多,但写出好诗的机会却很少,甚至有些人写了一辈子,还没有入诗,这是一种悲哀.         诗是无法定义的,它的不确定性,是它的魅力所在,吸引更多的人去探秘, ...

  • 科学最前沿,2020年全球最顶尖的18项科学发现,刷新科学认知

    2020年,科学界硕果累累,马里兰大学的一队地球物理学家出人意料地在地核附近发现了广泛分布的结构.当研究人员分析了数千份地震波在地球上传播的记录后发现了这些结构,它们原来是由异常密集的热岩石组成的区域 ...

  • 这位教授观察了几千所学校发现,进行科学探究,考分大都只会提高不会降低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 2月18日,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原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首批终身教授陈玉琨,做客"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有请校长"节目,畅谈科学教育的家校联动. [科学探究的 ...

  • 王颖:在“瞬间”发现了伟大的哲理——克金诗歌管窥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在<序曲>里提出了"瞬间"(spots of time)(又译为"时间之点")的诗学概念."瞬间" ...

  • 首个室温超导体问世,为了发现它,科学家用废了几十颗钻石 | Nature封面

    边策 金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一项新纪录,今天轰动整个物理界. 在15℃温度下,竟然也能观察到超导现象! 这就是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的最新研究,他们设计出了一种新型氢 ...

  • 「Nature」评选年度十大科学发现:生命科学占半数,赶紧过来围观

    2020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世界带来沉重打击,如今疫情已经持续一年,却仍未见停止的趋势,面对疫情,我们既感受到了人类身体的渺小,也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伟大.荀子曰:君子生非异 ...

  • 做最恶心的实验 发现最真的科学!

    做最恶心的实验 发现最真的科学!

  • 山洞考古发现“人头”兵器,专家愣住了,鉴定后却揭开一神秘古国

    在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其实曾经出现了许多的小国,但是因为存在的时间过于的短暂,导致没有出现在史书中,所以我们后人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知晓,好在考古工作的确是非常有成效的,这几十年中发掘出了许多的墓葬,为此 ...

  • 成都发现战国船棺墓,出土11枚印章,却揭开了神秘的巴蜀文化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太多的文化内涵了,其中太多的文化对于现代来说就是个千古之谜,能真正被专家破译的是少之又少,比如当年古巴蜀文化,这个就非常的神秘,至今都是谜一样的存在. 我们知道古墓其实有很多的墓葬形 ...

  • 在美洲发现的古代中国剑?在世界各地获得的6个神秘的考古发现

    你能想象在美洲发现了中国古代的刀剑吗?又或者是大规模的食人族遗址!在考古研究的过程中,总有许多惊喜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今天的文章,安迪整理了,在世界各地获得的6个神秘的考古发现. 1.美洲发现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