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育苗怎样防止猝倒病?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及时对症用药防治
黄瓜育苗期间如果管理不善,特别是在气温低、土壤湿度大时常会发生猝倒病,菜农常称这种病为 “卡脖子”、“小脚瘟”、“掉苗”等,是冬春季黄瓜苗期常发病害。这种病害先期可造成烂种、烂芽,出苗后导致幼苗猝倒,造成育苗计划失败,影响幼苗定植。根据多年的试验、示范研究,现总结出该病的一套综合防治技术,供种植户在生产中参考使用。
一、黄瓜猝倒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黄瓜猝倒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早期种子吸水发芽时侵染病菌时,种子会直接腐烂,也可导致幼芽腐烂而不出苗,出现“掉苗”现象。幼苗露出土表后,病菌侵染的胚茎基部或中部会呈现水浸状,之后变成黄褐色,最后因枯缩而成为线状,俗称“卡脖子”,此时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致使幼苗贴伏在地面上;有的瓜苗被病菌侵染后出土时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拔出受害幼苗发现病株根系发育不良,白根少、黄根多,根毛短,俗称“小脚瘟”。
黄瓜猝倒病症状
二、黄瓜猝倒病发病规律有哪些?
引起黄瓜猝倒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德里腐霉菌,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此外德巴利腐霉也可引致黄瓜猝倒病。德里腐霉菌的游动孢子趋向于幼苗根的伸长区和切口,造成根毛较少,距根的伸长区和切口越远越少,根的成熟区几乎见不到孢子。卵孢子也可在茎细胞内大量形成,菌丝体在茎内由一个细胞扩散到相邻的细胞,再继续生长。
黄瓜猝倒病症状
黄瓜猝倒病大多发生在黄瓜苗期,保护地育苗期最为常见。该病在气温低、土壤湿度大时发病最为严重,常可造成种子腐烂、幼芽烂掉,常见的是幼苗发生猝倒现象。同时,在低温、高湿,土壤中含有机质多,施用未腐熟的粪肥等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由于育苗期间多在保护地里进行,棚室外面冷空气较强烈,菜农采用温室或大棚育苗,苗床常常会出现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湿度偏大等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情况,这样就很容易诱导幼苗发生猝倒病。
黄瓜猝倒病症状
三、黄瓜猝倒病如何进行综合防治?
黄瓜育苗期防治猝倒病,应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其中应以农业防治为主,配合化学防治。
1、苗床地的选择。育苗用的苗床应选在避风向阳高燥的地块,这样地下水位低,不易受地下水上返而造成床土湿度大现象,而且即有利于排水,调节床土温度,又有利于采光,提高地温。
2、选种及消毒。选用适合当地丰产性好搞病力强的优良品种,尽量选用耐低温弱光、早熟的品种育苗。播种前将黄瓜种子用50℃温水消毒20分钟,或70℃干热灭菌72小时,之后再催芽播种也有一定效果。为防止种子带菌可使用黄瓜种衣剂9- 2号包衣,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
3、苗床处理。育苗用的苗床土可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这样减少化肥及农药施用量,抑制病菌侵染。育苗床土不宜采用旧床土,可更换新床土。播种时可采取种子“上铺下盖”药土,抑制病菌侵染。一般可在播种前15~20天,每平方米苗床用40%的拌种灵粉剂加50%福美双粉剂1︰1混合或用40%拌种双粉剂每平方米用药8克,拌细干土40公斤,充分混匀后即为药土,播种前先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1/3 拌好的药土撒在床面上,然后再将催好芽的种子播好,最后把余下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覆土厚约1cm,使种子夹在药土中间。
4、强化苗期管理。等播种出齐苗后,苗床管理主要是控制温度和湿度,白天苗床或棚温保持在25~30℃之间,夜间保持10~15℃之间,要注意防止寒流的侵袭。苗床或棚室湿度不宜过高,防止病菌繁殖侵染加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或雨雪天气,控制浇水或不浇水;苗期尽量床土不干则应少浇水或不浇水,如果必需浇水时可用喷壶轻浇,以避免床土湿度过高。当塑料膜或玻璃及秧苗叶片上有水珠凝结时,要及时通风或撒些草木灰降湿。
5、合理使用药剂防治
(1)育苗土时加添加剂。在苗床土配制时可在土中添加稻壳、蔗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再加适量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等制成土壤添加剂均可减轻发病。
(2)以肥治病。育苗期间可采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提高幼苗抵抗病菌侵染,幼苗生长期间可喷施惠满丰多元复合有机活性液体肥料,每320毫升/亩,稀释500倍液,喷施2次,增强植株抗病力。
(3)常用药剂防治。可选用72%普力克水剂 500~800 倍液、38%恶霜嘧铜菌酯高科80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高科600倍液、72%霉疫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