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引镇街道南寨( 东、西) 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大峪口西北4公里。分东村和西村两个村委会。2010年,南寨东村有6个村民小组,370户,1524人,耕地1756亩;南寨西村有7个村民小组,405户,1529人,耕地1222亩。
主产小麦、玉米、水稻,也产大麦、油菜、谷子、大豆、棉花、红芋、土豆等,有大面积果林,出产苹果、桃等。主要有李、张、何、益、马、赵六大姓。
据村中部分村民族谱记载,祖上于唐代即居于此。原曾称南家坡、北家坡、小堡子等,后于明朝在村另建南坡村军寨,合并称南寨。清嘉庆《咸宁县志》记为南寨。《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称南寨村。
村中有城隍庙一座。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大封功臣,其中封替他赴死的功臣纪信为“阴间王”,与他的“阳间王”平级。在刘邦、文帝、景帝在位的半个世纪中,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疆域扩大,国泰民安。他们认为是阴间王纪信荫庇保佑之功,于是改纪信为城隍,在王曲建城隍庙,年年祭祀。王曲城隍庙为全国级别最高的城隍庙。
明朝朱元璋在王曲全国总城隍下大封城隍王、城隍公、城隍侯、城隍伯,大建城隍庙。此后,以南寨村为中心的七村五社(南寨村、青禅寺、二里村、刘秀村、白道峪、胡刘村、太平村),共同修建南寨村城隍庙。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七村五社村民整好队伍,手执彩旗,锣鼓开道,前往王曲城隍庙,抬一尊木制的城隍回来,在南寨村城隍庙中供奉,又各自抬着供品,排好队伍,整好仪仗,锣鼓前导,依次到南寨村城隍庙中祭拜城隍。此日即为南寨村城隍庙会,远近人都来赶会,人山人海,戏楼上唱大戏,庙外的街道和农场成为集贸市场,摆满食品、粮食、布匹、木料、家禽、家畜、山货、杂货。其繁荣景象远近闻名。
据中华民国34年(1945)《樊南乡南寨村城隍庙碑记》载,由何永宽、侯松山、赵炳寅、张德智、李禄封带头出资,七村五社重修城隍庙,有戏楼、山门楼、钟楼、鼓楼、大殿、后殿、瘟神殿、娘娘殿、道房及厢房,周围地基六亩二分。城隍庙是七村五社的活动中心,早年如遇土匪,庙内大钟一响,七村五社的神团蜂拥而上,土匪闻风丧胆。
新中国成立前,李志中、王新茂、刘崇英等中共地下党员,在城隍庙创办秦岭小学,以秦岭小学为掩护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当时有进步学生赵伯荣、赵生瑞参加革命后随红一军赴青海。秦岭小学后改名为南寨小学。
1969年,由庄买成、何孟启、王双回领工,七村五社对南寨小学进行扩建,在校生达700人。从南寨小学毕业的学生中,有一大批后来成长为优秀的党政干部、企业家、文化人和教育工作者,他们多数在西安地区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中,有一批人在西安从事理发工作,有的在人民大厦、陕西宾馆、止园饭店等高级宾馆为贵宾和外国人理发,有的则被选派到中国驻外国大使馆理发。据2008年统计有300多人。他们靠理发勤劳致富,普遍在老家盖了三间两层楼的新式民居,一部分人积累资金后在西安购买出租车,开办商铺,创办学校。每逢过年、二月八城隍庙会、清明节、七月初一古会、中秋节,在西安理发的青年同时乘车回家,挤满西安至大峪的每一趟远郊车。久而久之,被称为理发村。
除农业外,现有两个大型果林场、两座大型砖瓦窑、四个沙石场、四个水泥预制厂。近十年来,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半数农民在麦田里栽植优质桃树,桃树陆续到了产桃旺季。每到春天,桃花盛开,西安市民和县城居民专门开着私家车顺环山旅游路来到南寨村千亩桃园,成为环山旅游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