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王莽街道西坡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位于尹村塬下,大峪河以北,西与南坡村紧邻,东和东坡村相伴,南边面临大峪河,北面紧靠尹村塬,村村通道路由西向东穿村而过。2012年4个村民小组,240多户,867人。主要有王、尤、李和金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古时候,陕西关中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地震,致使这里荒无人烟。明朝移民时这里才有了人烟。据说,王姓是明朝时从尹村迁此,尤姓是明朝移民时从山西大槐树底下迁来,李姓从韦兆二村的李家拐迁来,金姓从南坡村金家砭搬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据清嘉庆年间《咸宁县志》记载:该村以前未分东坡与西坡,统称三角坡。当地人一般叫尤家坡和三角坡。关于村子形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该村和尹村呈三角形,故而称做三角坡,清朝末年始分为东三角坡和西三角坡;另一种说法,该村由尤家坡、王家坡、吴家坡组成,故而又叫三角坡。当地人叫转音了,称为三吊坡。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将东三角坡与西三角坡分别改称为西坡与东坡两个行政村,人们随之把这两个村叫做东坡、西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土地肥沃,既有塬地,也有川地,耕地1100余亩。主产小麦、玉米、水稻、谷类。塬上土层厚,适合种植小麦,川道土层浅,水位高,宜于种植玉米、水稻、谷类作物。近年来,由于水位发生变化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水稻和谷类作物逐渐减少,大部分种小麦和玉米。
新中国成立后,原农会主任尤吉新,在韦兆地区第一个办起敬老院,成为当时长安县仅有的一所养老院。20世纪70年代,村里办起麻绳厂、铺衬厂等村办企业,产品交给了三五三八厂。
村民以前大部分靠塬而居,住的是土窑洞或土木结构的瓦房。几家人住在一个院子里,称为“大杂院”“十家院”。吃的包谷面馍,喝的是包谷糁、稀米汤。那时候用钱全凭卖粮食,细粮卖的钱多,所以把细粮攒起来卖成钱。穿衣服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烂了打个补丁老三再穿。大人们穿的是补丁纳补丁的粗布衣,除非是走亲戚出远门,才穿件好一点的衣服。基本没有什么家具,一般仅有个大板柜和木箱,箱子是媳妇结婚时娘家陪的嫁妆,板柜存粮食,箱子放一家人的衣服。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最近几十年,青壮年村民都掌握有一种或多种技术或智能,从事着各种不同的事业,有的在外承包工程,有的从事建筑装饰、粉刷墙体,有的搞水电、木工等。如今的村子,道路硬化,水泥路面通往大街小巷,通到各家各户门前。晚上,路灯通亮。近年来绝大多数村民住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里,不少村民建起二层楼。
村委会办公室修建在村的最南端,占地二三亩。院内全部硬化,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装有夜间照明灯九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西坡有三座古庙,分别是三官庙、土地庙、药王洞庙。三官庙和土地庙建于清代,药王洞庙建于明代。20世纪50年代被当做封建迷信被拆除,庙址成为村民宅基地盖成民房或成为生产队的饲养室、仓库等公共场所。药王洞庙,每年二月初二过古会,两台大戏(真人演的戏叫大戏,木偶和皮影称小戏)对着唱。锣鼓队云集庙前广场,摆开场子,几家对着敲锣鼓曲牌。东道主村,抬着社火,走着柳木腿(也叫高跷),装扮出各种戏剧小段,给庙会增添异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陈尊祥)
长安地下党负责人李浩,曾在这里搞过地下活动。1946年底,本村人陈尊祥和地下党员刘崇英商量,于1947年春在三角坡药王洞办起一所民办初级小学。藉以隐蔽,从事革命活动。1947年2月22日,陈尊祥得知李浩来意后,将他安排在自己创办的学校教书,暂作隐蔽。经过在汤房庙小学和三角坡小学的长期考验,李浩于1947年7月1日介绍陈尊祥加入中国共产党。陈尊祥现年97岁,碑林博物馆离休干部。
地下党员尤振纲,原三角坡小学教师,思想进步,靠拢党组织,为李浩在三角坡隐蔽期间提供了不少帮助。受李浩指意,他当了伪保长,对开展地下活动提供了不少帮助。李浩在三角坡小学期间的生活全部由尤振纲负担,分文未取。经陈尊祥介绍,尤振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4年,长安社教运动中,尤振纲的家里被定为漏划地主,他本人被定为历史反革命,上台被批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时给予平反。
尤晓航,太原机械学院毕业,曾任某研究所所长,相当于地市级干部。已退休。
王利平,现在最高人民法院任审判长。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