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始于曹操北征乌桓?网友:史书上明确记载过!

众所周知,中国最大的平原区域是被燕山、太行、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黄山、天目山、会稽山等众多山脉包夹。在古代,这块面积极其庞大的平原区内又横亘着黄河、济水、淮河、长江等四条巨大的河流,古籍称之为“四渎”。何为“渎”,即拥有自己的出海口。以上四条大河都自西向东流平行流入大海。其中,黄河、淮河、长江自成水系,并不相通。战国时期,魏惠王迁都大梁(开封),开凿鸿沟将黄、济、淮、江联通。后来,秦始皇南征百越,又开凿了灵渠贯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从此,自黄河流域至岭南均可乘船直达。虽然鸿沟系统在王莽末年遭到了黄河决口的破坏,但旋即又被东汉明帝委派的治河官员王景恢复。此次治河成功,使黄河安流了近千年,为500多年后隋炀帝开凿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基础。实际上,王景治河只是为通济渠的开凿奠定了基础,奠定永济渠开凿基础的真正功臣则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事情源起一次民族战争,即公元206年曹操讨伐塞北乌桓之战。

曹操讨伐塞北乌桓之战的起因是曹操与袁绍家族的争霸。东汉末年,凭借“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优势,袁绍兼并了冀州牧韩馥、青州刺史田楷和幽州军阀公孙瓒。尔后,袁绍又以汉朝大将军的名义北联乌桓、鲜卑和辽东公孙康,西诱河西群帅,南结豫州牧刘备、荆州牧刘表及南阳张绣、江东孙策、淮南袁术对曹操形成了包围态势。为争取主动,仅据有兖豫两州及雍州一角的曹操自建安五年相继北灭河内眭固,南收庐江刘勋,东逐徐州刘备,收服青州豪强臧霸和南阳张绣。同年十月,曹操终于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但由于袁氏家族依然据守黄河、泰山一线,所以曹操并不敢乘胜追击。实际上,曹操的后方也并不稳定。建安六年,曹操自黄河一线移师南征刘备、龚都,收复了汝南。建安七年,曹操闻江东孙策死,这才开始筹备北征袁绍的战争。恰好,袁绍家族的内乱给了曹操机会。

曹操通白沟、凿邺渠

袁绍死后,其子袁尚和袁谭为夺位相攻。袁谭力不能及,乃约曹操共图袁尚。是年冬十月,曹军进至黎阳,袁尚部将吕旷、吕翔举阳平降,曹军顺利进军至邺城一带。因为袁尚及时返回,且粮草供应不足,曹操旋即退军。次年正月,曹操再度兴师。吸取上次出兵不利的教训,曹操乃“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白沟即永济渠的前身,本是东汉时王景治河后黄河南移留下的故道,原名宿胥渎,可与漳水汇合入海,虽有水量却不足以大规模通船,所以才需要“遏淇水入白沟”。遏的意思就是阻止淇水流入黄河,迫使它改道流注白沟。淇水发源于林虑山西脉,经殷商故都朝歌南下注入黄河,是一条先秦时代十分著名的河川。

(注:图中的枋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著名的军事要地,称枋头。后赵开国皇帝石勒自黄淮地区北趋冀州,即路由枋头;西晋末年向冰率众数千壁于枋头;东晋谢尚北征,即遣戴施为先锋据枋头;后赵时,氐人苻洪家族驻守于此,随后近水楼台抢先进入关中创建前秦帝国。369年,东晋大司马桓温和前燕名将慕容垂在枋头还进行了一场巅峰对决,直接影响了南北朝的对峙格局。)

曹操“遏淇水入白沟”主要进行了三项工程:一是在淇水入黄河口的北面选择适当作大坝的地形,然后以大木桩填以土石筑成大坝横截淇水;二是在大坝上游开凿深沟,使本不相通的白沟和淇水连成一河;三则是再做一石堰防止淇水流入白沟后再注入黄河。如此,自许昌和谯县经鸿沟北上的曹军漕粮便可溯黄河而上进入白沟,然后转入洹水。洹水距离邺城30里,且邺城周围遗留着战国时期西门豹开凿的漳河十二渠的些许遗迹,所以曹操又在漳河十二渠的基础上疏浚出了邺渠。白沟和邺渠的成功开凿,增强了10万曹军持久作战的能力。同时,曹军又分兵攻拔了武安、涉县、邯郸、易阳,邺城遂陷入战略包围。此次围城战自建安九年二月一直持续到同年八月,最终以袁尚战败北逃结束。击破袁尚后,曹操又攻灭袁谭兵进幽州。袁氏大将焦触和张南反叛,幽州牧袁熙和袁尚战败后窜入燕山,并得到袁绍扶持的乌桓大单于蹋顿的庇护。此后,袁氏兄弟频繁引乌桓骑兵入塞骚扰,兵锋直抵潞河沿岸。为稳定北疆,建安十一年,曹操乃定计讨伐乌桓。

先秦黄河故道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解决大军给养问题,《三国志》记载,“太祖患军粮难致,(董)昭建策凿渠自滹沱河入泒水,名曰平虏渠,又从泃河口凿潞河名曰泉州渠,入海、通运。”滹沱河本是《禹贡》黄河的支流,东汉时黄河南移后遂自成体系,沿黄河故道汇集漳河后奔流至今马场减河一线入海。泒水(今大沙河)发源太行山,汇合滱水(今唐河)和易水等大川东流入海。董昭建议的“凿渠自滹沱河入泒水”即是利用两水之间的沼泽和河流分支开凿运道。平虏渠开凿成功后,为了联通幽州城,曹操又开凿了泉州渠连接泃河。因为这条渠道与平虏渠相接于泉州(今天津市武清)境内,故名“泉州渠”。

曹操开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北征乌桓

(注:1.潮河古称鲍丘水,白河古称沽河,二水本不相接。西汉时海水东退,鲍丘河和沽河会合为一水系。以下大致走今北运河河道,时称潞河,别称笥沟,几与泉州渠平行。但笥沟无水,故曹操未采用;2.平虏渠上起青县的木门镇,下至靜海县的独流镇,大体上相当于现在流经静海段的南运河。608年,隋炀帝下诏征调河北男女百余万开挖永济渠,洛阳至涿郡(今北京城西南)之间千余公里的河道全线贯通。静海一段的永济渠即是在平虏渠的基础上开宽加深的。)

平虏渠和泉州渠开凿成功后,曹操依然面临着千里行师的窘境,原因即是泉州渠北口位于今宝坻一带,而乌桓单于蹋顿的王帐则设立于燕山山脉深处的大凌河流域。于是,曹操又开凿了一条名为“新河”的人工渠联通泉州渠和濡水(今滦河),以求最大程度地接近乌桓。《水经注 濡水》载,“魏太祖征蹋顿,与沟口俱导也,世谓之新河矣。”当然,曹操开凿新河的本意是想将辽西走廊作为北征路线。不过,当曹操利用夏季水涨利于行船的时机顺利自邺城经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抵达滦河河畔时,却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难题:辽西走廊泥泞不堪,浅不通车马,深难承载舟船。若非要通行,则必须等到冬天结冰之时。无法,曹操遂选择了卢龙古道。史载曹操七月出兵,八月大捷,九月即班师,前后用时仅两月,可谓进兵神速。

大运河

白沟、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的开通将黄河以北的漳河、滦河、滹沱河等大川成功地连接至济水、淮河、长江、钱塘江诸水系。自此,东至吴越,西及巴蜀、汉中,南尽五岭、珠海,北达幽州、滦河,华夏各地域的百姓均可乘船往来无间,并进行亲密的经济和人文交流。这种交流,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再次走向大一统,也为日后隋唐大运河的形成奠定了舆论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