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曹叡的托孤选择是如何成就司马懿夺权上位的?
第一章:曹丕的托孤选择与曹叡时代的司马懿
(每日十分钟极简两晋史,跟随星衍一起快速读懂这个堪称“华夏之殇”的时代!)
两晋的一切都还要从曹丕说起——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曹丕本是一个很有抱负的皇帝,生前实行了很多积极政策:如重振儒学、继续发展屯田制、提倡节俭、收复西域等等。但是他万万没想到,曹魏的坟墓在他这个仅仅7年的开国皇帝这里就已经开始刨了。
魏文帝·曹丕
曹丕一心想要统一天下,结果事实证明实力还是不够——季汉军队和东吴军队在彝陵火并时,曹丕就看出了刘备要输。可曹丕明知如此却不作为,等到东吴打赢之后局面都稳定下来了,曹丕才下令进攻东吴,结果三次南征一次谈和,两次失败。曹丕本以为来日方长,结果四十岁就嗝屁了,留下来的是魏国这一堆烂摊子……可这些都还不算太糟,真正糟糕的在后头。
曹丕死时,他儿子曹叡不过22岁而已,于是乎曹丕便下了遗诏,让四个人以后齐心辅助曹叡。让我们来看看是哪四位——
曹真,曹操养子,征战多年,颇得曹家人信任,和曹家人关系好得胜似亲生的。因其本身能力很强(三国演义在故意黑这哥们,警惕),位列托孤大臣很合理。
曹休,曹操的族子(有点复杂,意思是曹操祖父的兄弟的曾孙),总之也是曹家亲戚。当年曹操讨伐董卓时曹休就开始跟着曹操混了,所以成为托孤大臣也很合理。
陈群,九品中正制的创立者,主持创立了《魏律》,可以说是曹丕时代文治功劳最大的人之一了,位列其中也很正常。
但是接下来还有一个人,也在四个托孤大臣名单中就不正常了——就是他,万恶之源,司马懿。
司马懿
司马懿的名字一出现在遗诏上时,魏国凡是姓曹的基本都炸开了锅:'文帝怎么能这样!难道忘了武帝死前说的,不要重用司马懿吗?'
司马懿就这样受排斥吗?
很正常,曹丕死之前,司马懿做的官真的不大,功勋也很小。之所以能被任命为托孤大臣,就因为当年曹丕、曹植争嫡位时司马懿给曹丕出谋划策、支持曹丕,所以曹丕当年就和司马懿混得特别好。不过曹丕尽管一直记着曹操的话,在他执政时都不敢重用司马懿——但是现在死到临头了,儿子曹叡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万一被老曹家亲戚们欺负了呢?总之,曹丕也跟曹操一样叮嘱曹叡慎用司马懿,然后丢下这烂摊子杀青了。
魏明帝·曹叡
曹叡年纪轻轻,涉世未深,上台后不久(227年),就遇到了孟达准备叛变投靠蜀汉。结果这事情有点玄乎,蜀汉方诸葛亮害怕孟达反复无常,就专门请人去找魏国魏兴太守申仪泄露孟达叛变消息,直接断了孟达后路,这样孟达就可以全心全意投靠蜀汉啦!
结果这事情很不巧,最先得知消息的辅政大臣就是司马懿。结果司马懿密报曹叡,这事情很紧迫。曹叡才上台没啥经验,屁颠屁颠让司马懿来主持平定这件事。由此,司马懿在军事上初露头角。孟达之乱很快被司马懿平定,其才能曹叡自然历历在目。
次年,诸葛亮开始北伐。身为托孤大臣之一的曹真全权负责抵御诸葛亮北伐。前两次都非常顺利地击退了诸葛亮(三国演义把曹真黑得一次都没赢),到第三次(230年),曹叡一转攻势,决定直接反攻蜀汉,于是搞了个骚操作:任命司马懿为大将军加大都督,配合曹真一起伐蜀。之后的事情,简要着说就是——曹真病死了,现在换司马懿全权负责抵御蜀汉。
诸葛亮
而司马懿这一硬拖,就直接将诸葛亮拖死。事实证明,人们往往都喜欢看重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击垮诸葛亮前两次北伐的曹真没被满朝文武给记住,赢到最后的司马懿却是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曹叡不傻,看到满朝文武都围着司马懿转,心里自然也不是滋味。加上此时四位托孤大臣已经走了两位(曹真、曹休),陈群不过是个文人,不能真正震慑司马懿。蜀汉军队撤退的战报到达洛阳时,满朝欢呼雀跃,唯独曹叡不知是忧还是喜。看来父亲当年的遗言,果然没错。
司马懿辅王平乱
战报中,司马懿请求乘胜追击,继续伐蜀。但曹叡力排众议,坚决让司马懿撤退。司马懿回到洛阳后,曹叡该给的奖励还是给,只不过就是不给权,给的都是些可有可无的爵位和虚职。与蜀汉战争刚结束不久,辽东公孙渊事变,曹叡又不得不请司马懿出来平定。当然,平定辽东后,司马懿得到的还是那些不实在的东西——这是曹叡学聪明了吗?不不不,其实事情到这一步已经不可挽回了,当曹叡以为这样就压住司马懿后,他没想过,N年后满朝文武认为司马懿当年功高,却没得到该有的奖赏,都为其抱不平。而在曹爽得罪了满朝文武后,他们终于——
转向了司马懿。
(未完待续)
我是星衍史谈,如果您喜欢这个系列,不妨点个赞同、收藏和关注,或者分享给您的亲朋好友!如有错误和其他想法,欢迎发表在评论区!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