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 梦如人生, 每读一遍红楼梦都是对心灵的最好洗礼
作者:fish
蒋勋先生说红楼梦是一部佛经,读不尽的是作者心中的慈悲。这是蒋勋读红一辈子的收获。
不敢说我们大家的品读与教授一比高低,但是我们也是在一点一滴地感悟。大家为什么读红楼?不管各自起因如何,或曰动机如何,相信也都与蒋勋先生一样有心。就我个人而言,目前就比较欣赏红楼梦以下三个方面的美。
其一,见众生
将先生既然说它是佛经,自然会囊括众生。
据有心人统计,红书里描写了荣宁二府及府外众多人物九百多号,光有名有姓的就有七百多号。而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当属宝玉、十二正钗、十二副钗及围绕在他们身边的贾府等一众主子奴才。那么多人物,使得它早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缩影。
年少看红楼,钟情于人物之间的对话,尤为注目于宝黛钗及其中女子的戏份,别的多半是跳了过去。
现在重读,才发现跳过去了好多曲廊、小径、幽亭、别院及沟沟壑壑,它们皆是明月照过的风景。正所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红楼一梦深邃的意境,越探秘越有趣味。
我们试着列举几位人物。
刘姥姥,初次见她,很不待见她的出场,慢慢地你却会越来越注意到她,甚至会在身边人中寻找到她。
凤姐,一开始就是你职场上风风火火泼辣狠严的女上司,叱咤风云,慢慢地也会感触的这样的生词,也有着艰辛的人生。凤姐,在你的心底,慢慢的也就有了温度。
再如贾雨村,门子劝他循情罔法,他明明贾已被门子说服,话语上却还只笑说:不妥,不妥!如此场景,总会让你心念一动,似这般的人,何止一二。可是贾雨村的才气与过往,又甚是让许多人赞叹,她的改变,总是会令人生出一声声的叹息。
其二、见人性
小时候看红楼梦,觉得宝钗是个梗,梗在宝黛之间。
袭人拥护宝钗,讨厌和反对黛玉,是黛玉的敌人。
王夫人和元春不折不扣地拥护金玉良缘,是木石前盟的反对者。
那些时,这些反对者在我看来,都是坏人,只不过坏人长得也蛮好看而已。
另外,晴雯、紫鹃则是我心底明明确确的好人了,只因她们始终爱惜、维护宝黛,没有袭人那么的好论是非。
而凤姐,在前八十回居然也老将宝黛凑成一对,让人不禁念她的好。
后来,接触的理论和现实多了起来,才发现人不是平面的,人性是复杂体。原因是每一个人身上都可能有着各种需求,而这些需求驱动着他们的行为。
行为导致后果,后果供人从不同角度评说。
宝钗为了家族发展,坚决自觉梗在宝黛之间,于她自己、她母亲、王夫人等,是善;于宝黛、众纯善的人,她就是恶。
她也喜欢宝钗,但更多的是家族利益驱使她往贾府少奶奶之位靠拢。为现实利益驱动,就是宝钗最鲜明的个性了。
依此类推,袭人、王夫人也是如此。
可惜为现实利益驱动,她们的自私,使得她们均忽略了人并不是一个物件这一实事。宝玉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他自己的喜恶。
晴雯、紫鹃、黛玉,槽点也是不少。晴雯是包探,谁碰烫谁的手;紫鹃爱啰嗦,像老娘;黛玉不用说了,有名的小性儿、爱哭。需要百般疼爱。
可是,在她们身上,最鲜明的却是真实、真诚。驱动她们行为的,更多是情感而非利益。
晴雯爱高洁,紫鹃重与黛玉之情,黛玉只为了自己的心,她们都是从本心出发,希望他人好,也希望他人对自己好。只是生活被塞进了许多无奈,重感情又未免多出了许多惆怅。
这一切应当就是红楼梦表现人性的所在,他们的选择,有时候真的很难分出对错。因为他们的行为,分别折射出不同的人性。而作者却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包容,没有对谁加以口诛笔伐。
当然,也不说我们读者不能有爱憎,你可以去欣赏某一方面,也可以对有些对立面怀抱充分的理解,不去管他人喜好,读出自己的美感,就已经足够。
其三、见理想
小时候,语文老师总念叼,小说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以前似懂非懂,但也觉得小说有它的不像。现在来看,这个“高”更多指超越。
红楼里我们见了现实,也可见现实之高,即理想人、理想情、理想境。
理想人指宝黛。虽然他俩的性格、处事很多地方会让人吐槽,可是却贵在坚守自我。
宝玉一肚子风月文墨,却于经世致用上不上心,他只羡老庄逍遥自在,不羡为国为家做栋梁。因为这个,没少挨骂,即使遭痛打,也不改初衷。真是至坚者宝,至贵者玉也。
黛玉一肚子诗书风情,于无才之德无缘,还不遵礼教,由心出发,为爱而生,最终泪尽而亡,成全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草木本心。
理想情有宝黛之情、黛玉和湘云的闺蜜情、紫鹃和黛玉的姐妹情、黛玉和香菱的师生情、刘姥姥和贾府的恩情,等等,甚至令人神往。
理想境当指大观园。这里是名园仙境,无饥馁,也无忙乱,贾母让这些青春的女儿和宝玉住进世外桃源,隔离了俗世蝇营狗苟,创造了一个纯真诞生之境。宝黛、晴雯紫鹃们在这里"放飞自我"。连热心世俗的宝钗,也有了短暂的停留。
红楼,就是这么伟大的一部作品。它的内容,涵盖了芸芸众生,它在道不尽的宽容与慈悲中,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更是饱含真情地描绘出了人生的最朴实的理想。
可谓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每读一遍红楼梦,几经反思,都是一次对于心灵的最好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