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古诗词中去寻觅 秋天的浒墅关
□欣萱
秋天,是一年中最迷人的季节,浒墅关从初秋到深秋都有不同的美景。真山真水为浒墅关搭起了骨骼和肌理,千年文化为浒墅关注入血脉和灵魂,因此诸多文人墨客也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句。追寻这些诗词,穿越古今,跟着源远文化品浒墅关之秋。
龙华寺
清·朱日望《龙华晚钟》诗云:“依约寒山夜半声,龙华寺里晚钟鸣;粥鱼初静月初上,木叶渐疏风渐清。响落诸天空万虑,敲残尘梦忆三生;蒲团禅板前身事,认取灵光一点明。”浒墅关的龙华寺因康熙首次南巡驻跸而名震天下。
如今,龙华寺遗址上两棵参天古银杏树尚在,一到金秋,遍地金黄,将秋之景诠释得淋漓尽致。
民国年间,龙华寺仍为浒墅关中心的佛祖岚光之地,寺内的银杏树高耸挺拔,虽几经雷击,却仍安然无恙,枝叶茂盛苍穹。每逢春节期间,全浒墅关男女老少都要到寺前公园场及附近欢度新岁。
阳山耸秀
行走在浒墅关的玲珑山水间,一如潜入古诗词的隐逸之境。在吟咏浒墅关的诗歌中,关于大阳山的篇章占了相当大的篇幅。
“五光十色,莫可名象,所谓沐日浴月是也。”大阳山上的满目青翠之中点缀着诸多名胜古迹,如文殊寺、凤凰寺、浴日亭、四飞致爽、半山亭等等。其中的“浴日亭”,亦称“日月同辉”亭,每年的农历九月三十日清晨,于此亭即可欣赏“日月同辉”的奇特景观。
明清两朝,大阳山乃“雅集”胜地,上自内阁首辅大臣,下至各级地方官员,再到诗人、画家、医家、僧人以及各路文人墨客纷纷以游历大阳山为风尚,观景生情,咏叹题诗。如今满山的摩崖石刻,便是千年的风情,青史的明证。
在吟咏浒墅关的诗歌中,乡愁也是一个重要主题。而大阳山也承载着满怀别离的乡愁,《近乡》中所云:“已望吴关算到家,终年故国属天涯。……情深最觉秋山好,百里争迎带晚霞。”诗中的“秋山”即大阳山脉,于秋日回到浒墅关,遥望远处的大阳山,感觉山也分外青了,晚霞也仿佛在欢迎归乡的游子,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白荡菱歌
俗话说:“秋风起,菱角香。”秋天一到,正是菱角采摘的时候。清·吴铠《白荡菱歌》诗云:“荡开十里欲浮天,到处栽菱不种莲。花影重重堆雪白,歌喉串串贯珠圆。渔家旧业田先熟,小女新腔曲未全。佘桥一带风物好,秋来采采荡轻船。”
白荡在浒墅关南运河西岸三里,俗唤“大白荡”。古诗云:“阳山山水活,泻入白荡里;养得菱棵肥,水清实累累”。自古以来,白荡盛产白菱。“居人以种菱为业,白菱之名始于此”。采菱时节,满河翠绿,
渔家小女,轻舟缓行,翻叶摘菱,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吴歌吟唱,此起彼伏。此等盛景,吸引了人们前往观光,文人墨客更是作诗吟唱,把此景誉为“白荡菱歌”,这也是清代浒墅关八咏之一。
如今,蜕变后的大白荡城市生态公园东临运河,水流缓缓,西望阳山,古韵悠悠,亦是秋季漫步赏景的好去处。公园的中间为大块的水域,白荡清波,常有白鹭水边栖息。可以想象,当年文人墨客站在这里,暮霭中轻舟散布,随即便吟诵出“秋风河上起,一片采菱歌。”到浒墅关,就一定不能错过这满园的美景,从古至今的风光情怀,依然在流传。
旧时的浒墅关风物很多都已经成为历史云烟,那些归隐于大阳 的士们也早已走入了泛黄山的名的 卷。书但浒墅关的乡愁和思念,登顶大山看日出月升的豪情和 阳龙华寺的晚钟、大白荡达观,以及的……至今仍在古诗词的 菱歌字里行间栩栩如生,令人无限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