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之悲就是晴雯之美

红楼梦里,除了黛玉,当属晴雯美得最为惊心动魄吧。

王熙凤很少赞美旁人,却说那些个丫头,统共都不如晴雯生得好。而且,在王熙凤眼中,晴雯之美,也当是伶俐的,不是那种空花瓶,袭人回娘家了,王熙凤听说是由晴雯接管袭人的事,也大为放心。

再就是王夫人间接的赞美,她说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像林黛玉的。这是她在大观园里的匆忙之见,可谓是过目不忘。只不过,王夫人审美观与别人不同,她不喜欢晴雯身上的这种美,更不喜欢拥有晴雯这身美的女子。

不过,贾母却格外钟爱这种美。贾母说晴雯之伶俐,晴雯之模样,晴雯之言谈,晴雯之针线都是一流的,将来只她晴雯还可以给宝玉使唤。经贾母这么一说,晴雯之美,也更加立体了。

贾母的钟爱,也决定了晴雯在贾府的地位。贾母把她赐给了宝玉,一夕之间,她就成了人上人。再加上贾宝玉对她聪明灵巧及其美丽皮囊的喜爱,其个性之美,更是得到了尽情的释放。

只不过,这种个性美,宝玉看来好,他人看来,却是娇气乖张了。别人对她的愤慨,也立马油然而生。而她却蛮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做最骄傲的自己。她不知道,她的命运,就此埋下了祸根。

同处一个屋檐下的袭人就不同了。早先,贾母虽然也对他大加赞许,宝玉因跟她有云雨情,对她很是特别,她却远比晴雯世故得多,平常恪尽职守,不言不语,唯命是从,用她的温柔缠绵捆住贾宝玉。

相比于袭人的好,终于,有一天贾宝玉也开始对晴雯生气了,甚至要撵她走。而晴雯,却依然不懂其中的蹊跷,她一心只想跟着宝玉,说贾宝玉是变着法子撵她走,她死了也不愿意出去。

这话,更是她内心里的天真烂漫了。她自小在贾府长大,她认为贾府就是她的家,更是认为她会永永远远地和宝玉在一起,从来不想袭人一样,觉得要为自己的将来考虑什么。

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吧。贾母宝玉虽然那么样的喜欢她,呵护她,她可以尽情享受那份美好,但是人世间又有什么是长久的呢?一时的安逸,让她看不到未来,看不清自己的身份,荣国府可以好好地养着她这个奴才,有朝一日也可以将她打发到千里之外。她的命,只不过如草芥一般啊。

袭人是被卖进贾府的,她知道生活的苦,是个明白人,她也就说晴雯是个糊涂人。一个人怎么能如此心无城府呢?纵然像兰花一样娇美,却不懂生活,人生之路全靠他人呵护,又怎么会有顽强的生命力呢?

黛玉作为千金大小姐,更是有贾母的庇护,有个性一点,都被一些小人说三道四,晴雯的喜怒哀乐全部挂在脸上,做最明澈的自己,其被小人们诽谤,从而早夭,也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当然,我们还是要赞美晴雯的。不能因为世俗容不得她,就觉得她的个性不可取。

她眉清目秀,一身稚气,可气更可爱,仿佛家里一个淘气的孩子。她平常帮着宝玉磨墨,铺纸,宝玉写出了好看的字,她负责贴到门楣上,从来都是自己干,不偷懒,不指使人。

她也可以帮贾宝玉传递手帕,传送宝黛之间的情意。撕扇子做千金一笑,更是反映了其性格天真烂漫的一面,内心里不记仇,只要开心就好。

她生病的时候,勇补孔雀裘,感动了宝玉,更是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一个人能得她如此真心,她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原谅了。

整个怡红院中,她也是最没有奴性的一位吧。唯有她敢和宝玉直来直去,数落宝玉,像数落自己的男朋友一般。坠儿偷了东西,她也自动担当起了主子的正义,狠狠地教训坠儿,并撵走了她。只是,她的这一作为不得人欣赏。她讽刺袭人是“西洋点子哈叭狗”,更是表现出了她内心对于奴性的鄙视。

抄检大观园的时候,作者又写到了她的反抗。她当着众人面,把箱子掀了个底朝天。这又何尝不类似于探春扇王善保家的的一耳光。只是她是奴才,人们就觉得她过分,探春是主子,因而得到一致的赞叹。她的作为,实在也应该拍手称赞。

晴雯更是洁身自好了,她受宝玉宠爱,跟宝玉相处得近,宝玉未免不对她动歪心思,但是那么多年,她却一直守身如玉,没有像袭人一样,跟宝玉有云雨情。丫头们杜撰她死后司管芙蓉花,真可谓是对她一生品性的最佳赞美。她就如芙蓉花一样,品性高洁。

曹雪芹在薄命司里,把晴雯列在又副册之首,也可当是对她这一美好品性的最大赞许,为其一生的悲哀鸣不平。一支《晴雯歌》,将其一生的悲情,也着实写得荡气回肠: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珍爱红楼梦

伴你轻松读红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