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品新解|绮丽】艺术只有先“悦己”才能真正打动别人
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馀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樽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金樽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法国人特别爱在创作中追求阿谀奉承,吸引人的魔力和动人的效果,所以把面向观众的轻松愉快的风格当作艺术要务加以尽量发展了。——黑格尔
“金樽酒满,伴客弹琴。”古人多以酒赋琴歌来怡情畅怀,东晋戴逵《酒赞》中有“余与王元琳集于露立亭,临觞抚琴,有味乎二物之间。”适量的饮酒或可使人暂时忘却小我,神思浩然天纵,一时大化齐均,故李白有诗“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当然,《二十四品》的作者言及于此并不是为了探讨了饮酒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只是取象以尽意,以饮酒弹琴来比喻轻松愉悦,自在高雅的精神状态以及感情饱满,酣畅淋漓的表达状态,“酒满”也即精神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饱满。
每个人都有理性、情感的表达需求,当这种表达充实饱满、不落俗套、富有创意时便可以称之为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如同酒逢知己而饮,琴遇知音而弹,艺术表达自然也希望能够有人理解和欣赏,即使不偶于当世,亦望见知于将来,此即“伴客”之意。
艺术即是自内而外的,又是由己及人的,所以结之以“取之自足,良殚美襟。”因为提到绮丽人们往往更容易注意外形,而这也往往影响到艺术创作者,使之迷失自我,溺于流俗,重外而轻内。
畅怀借助金樽,然而人们喝的是酒而不是酒尊,怡情借助弹琴,然而人们听的是曲子而不是古琴的名贵,故金樽、古琴所代表的物质性与外在性的内容是产生绮丽的条件,但却并非产生绮丽本身之物。如果内在的精神情感贫乏而强作绮丽就如金樽无酒而强饮,有琴不会而乱弹,又像辞藻华丽内容空洞的文章,徒有迷惑人的做作表象而已。
艺术创作只有先实现“悦己”才能真正的打动别人,高品的艺术首先应是“良殚美襟”的自我表达,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求得别人的欣赏和共鸣,而非主动的讨好和媚俗。就如梵高的作品,是其内心真挚情感、艺术洞察力和丰富想象力的结合,是自内而外的充沛而发,故其作品不求绮丽而自绮丽,而这才是绮丽的极致状态。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二十四品新解」| 沉着与书法中的“静、松、慢、韵”
「二十四品新解」孔子问志,冲淡之极即雄浑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