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读《做班主任,真有意思》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

这段时间在读《做班主任,真有意思》,这本书前两章从班主任的观念和思维转变谈起,从管控、压制的“兵法”到走进学生心灵的“心法”,变消极为积极,化不利为有利。班主任的观念和思维转变了,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会随之改变,反之,空有“术”,没有“道”,再多的妙招都是徒劳的。

第三章到第八章,从迈好开学第一步、班级管理渐自主、班级活动添动力、激发学习内动力、个体教育看成长、家校共育课程化等六方面详谈了张老师在理念引领下的具体做法。所有的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所有的实操都是经过反复实践并不断优化的做法。

第九章是专业成长杂记。张老师无论多忙,都会坚持阅读;无论多累,都会坚持写作;无论走得多远,都没有忘记来时的路。成长没有捷径,唯有比别人付出的更多。

观念转变:兵法变心法

管理班级有很多方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一般分为四种:兵法型、强制性、放任型、爱心型。我觉得可能更多的老师在管理时每一种形式都用一点,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出发点都是希望这个班级变得更好。班级管理有妙招,老师们也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一点点摸索出来,从刚开始的一头雾水、手足无措,到后来的游刃有余,最终达到班级自治,每一位班主任走过的探索之路都伴随着掌声与批评。

我做班主任的第一年,也充满着挑战与无奈,我接手的是六年级,我也是他们第五任班主任,我也不严厉,班里的一些男孩子就常常趁我不在时在教室里搞破坏:剪窗帘、踢柜子、画桌子……虽然这帮小朋友对我的态度很好,对我说的话也很尊重,但是他们总会在四下无人时陷入混乱之中。一个新手班主任面对一群刚进入青春期的大孩子,很多理论就无法运用在实践中,我们吵吵闹闹了一个学期之后,好在第二个学期大家就进入了平稳过渡期,大家相互理解,奋战小升初。

后来,在不断的实践中,在同伴的影响下,在理论的指导下,我也开始学会一些管理班级的方法,虽然现在我依旧不那么老练,但是也在一点点改变。

改变形式:从“一言堂”到“班级议事”

张老师的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班级议事的方法,如:“班级听证会”——征求意见,制定规划;“班级法庭”——解决问题,规范行为;“世界咖啡书会”——分享交流,树立榜样;“班级达人秀”——激励成长,拓展潜能。

作家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说:“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儿,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这个母亲的叩问敲击着每一个教育者的心门,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未来公民?

班级议事比较适合中高年级,它能让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再比如越来越多的班级里设立了超多的班干部,小到水杯、电灯、讲台、伞桶、窗户都要专门设立管理员岗位,为的也是提高孩子们的班级参与度。

除此之外,还要改变方法:从批评指责到优点轰炸。其实我最开始接触到“优点大轰炸”这个活动是在大学的一堂心理课上,心理老师让全班同学说说我的优点,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这项美好的活动。

比如,在班级组建初期,给学生发一张匿名表扬条,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在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里,我每天都会发现值得我学习的榜样。我有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表扬某某某,因为他……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学生写完后将纸条上交,教师再将表扬条发给被表扬的学生。因为到了高年级,与老师的表扬相比,学生更看重自己再同伴心中的形象。

思维转变:虐心变悦心

1.培养自主意识,变消极为积极

2.创意班级活动,变被动为主动。

写影评,上传豆瓣

写书评,智慧碰撞

写时评,百家讲坛

3.积极情绪管理,让消沉变乐观。

4.转变思维方式,把问题变契机。

班级管理渐自主

张老师在这一部分重点讲了班干部管理及培训,以及量化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低年级来说,班干部选拔往往采用教师直接任命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就需要换一种方式,可以自荐+他荐。但这也有一些缺点:可能会选出有群众基础但是领导能力不足的人,班主任后期的培训压力很大。还有“人人——事事式”,这不是班干部选拔方式,而是班级岗位设置机制。老师让班级里的孩子人人有事做,个个有职务,覆盖面很广,当然这些岗位也要定期轮换。还有“一班两制式”,即一个班级两套领导班子,两套领导班子互相监督,优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缺点是可能会导致恶性竞争。

自荐——民主选举式的班干部选拔流程:

1.前期准备。(1)两周留白:促了解。(2)培养种子:攒人气。(3)岗位设定:多样性。(4)岗位需求:合适的才是最好的。(5)调动积极性:小职位,大未来。(6)制度文化:职位无大小,所有班干部都是为班级服务。

2.选拔过程。(1)学生提交自荐表。(2)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讲。(3)全体师生民主投票。(4)公开投票结果。

3.班主任总结:巧祝贺。

4.考察期:一个月。

5.任命仪式。(1)宣读誓词。(2)颁发聘书。(3)就职感言。

量化考核制度的制定与施行:

量化表述要抓生心

(1)考核细则的表述要精准。比如“迟到扣三分”中的“迟到”是一个很笼统的表述,一定要精准到具体的时间,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去实施。

(2)表述要站到学生的视角。文字表述体现人情味,而不是冷冰冰,给人一种束缚和压迫感。

比如用“我可以做到准时到班级”来替代原先的“迟到扣一分”。这样既表达了学生对自己的期待,也体现了学生的一种主动自觉,更容易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

(3)表述要多一点积极的引导。一般量化考核都有扣分和加分。能否把某些扣分项尽可能地变成加分项。比如“自习课上走动讲话扣一分”是不是可以改成“我在自习课能够做到保持安静,不走动不说话,加一分”,这样变扣分为加分,变约束为自主,给了学生很好的积极的引导。这样他会感觉到每天都在加分。

量化考核的施行:每日一统分、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评选、每学期一表彰

量化考核在施行时要注重阶段性。具体操作如“每日一统分”,“一周一总结”。一周总结后,前20名的学生可以得到表扬信,并加星。每周的分数是独立的,不累计,这样给后面的学生留有进步的空间。“每月一评选”,每月的得分等于四周分数之和。这样四周每月评选出来得分高的同学可以优先选座位。全班在一月后进行按照积分排座位。“一学期一表彰”,把统计到每个人得到的星的数量,总数前20的学生,获得优秀记入学籍。

分阶段统计、奖励可以可以更好在每一阶段对学生发展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是一学期再 评奖,有一种时过境迁,让人失去耐心的感觉。如此一来,量化考核的积极意义就会变弱。

表彰仪式要隆重化:

“每周一总结”,选出班级之星和表扬前20名,形式要隆重。表扬性上要有班主任亲笔签名,班级的专用印章盖章,选择专门时间发奖,上一周的班级之星给予发奖,并且家长要有反馈签名。此外还由班级专门会为每周的班级之星设计一个宣传海报,上面印有学生的生活照和简介,挂在教室门口展示。这样的大张旗鼓既满足了被表扬学生被家长同学老师广泛关注的心理需要,也对其他同学起到鼓舞和鞭笞作用。

“一月一评选”,按一月的积分来排座位。让学生认识到选择权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会倍加珍惜尊重自己努力来的成果。

“一学期一表扬”仪式要更隆重,要有奖状,颁奖词,奖品。隆重仪式让孩子体会到被关注、被认可,也满足了在同伴中影响力的内需求,更激发了进取心。

家长周末反馈表:

常规事务创新化:

量化考核表考核的是一些日常的班级管理内容。如果一成不变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很难持久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所以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和心理需求制定不同的制度,让班级常规事务在创意中有新的发展。

比如学生对“抢座位”无感了,我们能不能够换一组“攒积分换座位”。“轮流值日制”失去效力,我们换成“值日招标制”试试。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苦口婆心感到不耐烦,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同伴效应设立一个“班级法庭”。学生对薄弱学科感到厌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的思路:在薄弱科目上课时,放置一个求关注牌,以唤醒学生的成长内动力。

通过这一些创意性的变化让孩子们感到有新鲜感,激发孩子们内在的动力。

有意思的班主任,是因为有一种创新的意识,是因为有深入内涵的思考,是因为有不断持续的实践,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成长。只有用心去做一件事,抛却功利,初心而为,才会在平凡琐碎中体会到有趣。

语文老师一枚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