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方法:增加突破性认知
主播:大宝
①
『尝试切分』
想从“看山是山”进阶到“看山不是山”的阶段,你需要带着规划力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
即便是家常便饭,也不要满足按照菜谱做,你最好多思考一下不同菜谱对同一道菜的不同流程,切分出它们背后的规律;看电视的时候,不要只图个热闹,思考一下这些节目是以什么样的结构在播出,想制作一期这样的节目,幕后需要做哪些工作,尝试用“规划”这把刀做切分练习,非常重要。
《堂·吉诃德》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满脑子幻想,几乎和现实完全脱节,但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有规划力的人。他准备了非常充分的装备,选马、买马、给自己起了骑士的名字、给幻想中的公主取了名字,同时为了筹措资金变卖了家当,还给自己找了一个侍从。总之,有理、有据、有节、有目标,还有牌面儿。
如果你没有规划力的概念,那么阅读《堂·吉诃德》这本小说时,就只是觉得有趣好笑,仅此而已。只有在你所有的生活场合里,不断使用切分观念,那么你的规划力才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②
『 “意”“物”结合』
有意识地给意象和材料建造通路,你就用活了规划力。比如做饭时,你有土豆、茄子和豆角,这三种蔬菜就是你掌握的材料,而意象就是你要做的菜品。做土豆炖茄子?茄子炒豆角?还是三个一起做?规划好这些菜的做法,就相当于你给意象和材料建造了通路。
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福尔摩斯了。他能仅从一个陌生人的细节就推断出关于这个人的来龙去脉,非常精准。这和他不断地做推演练习是分不开的。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隐藏的“规划力”使用现象。比如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在吃货眼中变成了“烧花鸭”;店里的一枚钻戒,能让一些姑娘幻想出自己的婚礼等。
再比如雕刻。如果自己很清楚作品的最终形状,那么就能以此为基础,先找到适合的材料,再规划雕刻的时间,最后按规划完成作品。如果没有这种意象就贸然下刀,那最终的呈现也一定不能让人满意。
③
『观点明确』
使观点或切入点明确化也是锻炼规划力的好方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写文章。
规划可以说是文章的命脉。文章的主题是什么,需要哪些观点支撑它,怎么阐述这些小观点,如何让最后的结束非常圆满……以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规划。不管是网文、报社通讯、毕业论文,这些环节都需要我们明确切分,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有力量。
而写文高手和菜鸟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贯通文章的新鲜观点或切入点。如果写作者有较强的切入点意识,就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是什么,也许读过一本书就能写出几篇观点不同的文章。而规划能力较弱的写作者,也许读了好几本书,也找不到一个好的切入点。
与之相似,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职场分工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因此大多数人做事都停留在了“差不多”这个层面上。所以,学会给每项工作做切分,提炼完成各项工作的关键点,规划起来就非常简单,也可以帮我们减少一些无谓的劳力付出。
④
『背后规划』
规划分为“表面规划”和“背后规划”两种。表面规划是指可以看到的时间变化、空间迁移等流程。以餐厅为例,客人点菜,餐厅制作,客人吃完后付钱,这些全都属于表面规划。但在这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暗工作,比如提前采购物料、遇到纠纷时的处理流程、关门后的卫生清扫及核账等都属于背后规划。
所谓门外汉,就是对于类似采购这些事是无意识的。“规划高手”和“小白”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把“采购”纳入规划的意识。看看那些职场高手、整理高手、写作高手,他把表面和背后这两方面,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我们要学会看到背后编写剧本、排练、拉赞助等流程;对于一个漂亮的平面模特,我们要看到她10几秒换一套衣服的疯狂和为了保持身材辛苦的节食。
这在任何领域都是相通的,已经非常成熟的东西,其背后的规划往往非常复杂。如果能够把这些都看穿,你就是相当有规划力的人了。你也因此可以判断自己在目前的工作上能走多远,飞多高。
总结一下,有干劲是好事情,但如果你没有规划力,只是干劲十足地往前冲,也只是在原地空转。尝试切分、“意”“物”结合、观点明确和背后规划,它们构成了一个锻炼规划力的完整闭环,我们一定要多多练习。想要走出眼下的困境,就要多思考,多为未来积攒突破性的认知,这样你的胜算才更大。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就从切分今天的晨读文章练起吧。
参考书目:《规划力》[日] 斋藤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