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时,医生该怎么选才靠谱,内行告诉你这3点需要优先考虑
是新朋友吗?记得点击上方红字关注我喔~
我们平常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要去医院和医生、医疗打交道,所以今天我来告诉大家如何挑选自己的医生,来帮助你获得最佳的医疗体验和看病效果。
看医生时我们要先挂号,挂号则需要挑选医师,有的是副主任医师,有的是主任医师还有专家号之类的,这么多我们该怎么选?
首先我们要查找你的这个疾病可以治疗的医院、医生的相关信息,如今想要在网上找到某位医生的信息很容易,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医院网站公布的医生相关信息可以查询到;或者通过医生撰写的文章、出版的图书了解到医生的简历和医学观点;但千万别去问同行医生,比如你问本院消化科医生隔壁医院的消化科医生水平时,往往出于同行的礼貌或者利益,很难获得客观的答案;而对于医院的信息,也比较简单,国内目前都有各种医院综合实力,科室综合实力的排行榜,你可以参考下,比如复旦大学每年都会发布《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排行榜》,这些排行榜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所以可以作为参考。
中国医院排行榜前二十位
其次,学会处理收集到的医生信息,这个也是最难的。我们经常会陷入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你会看到各种光环式的头衔,你往往会被此吸引。比如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有在各个国家做过访问学者、做出过很多医学研究突破的医生。你会认为选择高学历、专业背景强的医生总没有错吧?注意,你要找的可不是科研人员或者老师,而是医生。在现在的医生评价体系中,医生的学术成就、行政头衔能让一个医生很有名气,但名气和医术并不一定成正相关。我们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医生,他在医院当到副教授后,中途出国攻读了博士学位,还在美国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发表过不少科研文章,几年后他回国发展,因为他的科研优势,很快就获得了教授的职称,还当上了科室主任。可是你要知道,做手术这是技术活,是需要持续锻炼的,这样一位学术成就极高的医生,手术技术可能还不如一位天天泡在手术台上的普通医生。
我们身边有很多医生,因为学历文凭上的短板直接影响了他的晋升,影响了他列席各种学会之中获得光鲜头衔的可能。可是对于病人来说,在乎的不是这个医生发表了多少论文,而是医生能不能治好我的病,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控制住病情,能不能开受益最大风险最小的药等等,这些才是重点。也就是说,比起学术水平,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医生的临床感觉、临床思维和临床经验。被学术背景迷惑,可能是你在选择医生时的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误区是,别太迷信选年龄大、待人温柔的医生。年龄大有经验,医术应该不错,待人温柔有人情味,医德也会更好。这样选也是一个办法,但你有可能陷入了另一个误区。医术提高确实需要经验积累,但现代医学发展更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年龄大的医生不一定能有时刻更新、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身边不乏出现年纪大、非常和蔼可亲的医生,但往往临床逻辑不太清楚,也很少更新知识。
所以家里有个医生、或者护士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是如果没有,亲戚朋友中有你也可以适当地先沟通下,他们虽然不一定会带来看病的方便,但是一定会有些行业内的信息可以提供,毕竟一个城市的医疗圈还是很小的,很多时候都是相互沟通信息的。
第三,选好了医生,就不等于万事大吉了,你的学会主动、甚至是强势沟通。
医生的注意力是非常稀缺的,他们上学的时候没有接受专门的沟通训练,工作后,现有的医疗评价体系也不会对他们的沟通能力做硬性要求,所以医生本人很可能并不擅长沟通。就算医生愿意沟通,但是精力很有限,他一上午在门诊会面对几十号甚至是一两百号病人,这些病人中每个人还会有不同的病史、不同的用药组合、不同的病情发展阶段,所以你的信息在海量的病人信息中,也只是很普通的一份,你出现在他面前的那几分钟,他也许已经看过很多病人,现在已经非常疲惫了,也许昨天刚被领导批评,被病人不理解而心情不好,就算他医德高尚,也很难给你100%的关注,你不能把希望仅仅寄托在医生个人的状态上,而是应该主动出击,唤起医生的注意力,让他在面对你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状态良好,给你提出最好的治疗方案。
聪明的病人在沟通中强势、主动,能把一次看病的收获,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最大化;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和需求,是积极、主动提问题的病人,他想知道每项检查和手续背后的原因;他为自己负责,并且勇于求证;他拒绝被操纵,不对医生唯唯诺诺,但也非常尊敬医生,能够坦率、真诚地交流。如果你也能做到这些,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并用自己的积极参与及时地消除治疗过程中的各种疑虑,大胆向医生提出自己的愿望和想法,避免医生可能会犯的错误。
但是如果你没有那么多的能力和水平让你和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怎么办?你可以尝试的问下,“医生,如果是你自己,你会怎么选择?”,这些话术往往会提醒医生客观的判断病情和治疗方案,但是也请你相信医生,毕竟你通过一二三步筛选出来的医生,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决策了。
最后,你还需要明确一个认知,那就是,你才是主人。什么意思呢?这要回到一个被广泛讨论过的话题“看病的时候到底听谁的”。有人说,应该听医生的,医生是专业人士,他们对疾病的治疗更专业;也有人说,应该听病人的,身体是自己的,自己怎么能没有决定权?其实病人应该有主人意识,但同时要尊重医生的专业建议。打个比方说,病人好比主公,医生是军师,军师当然很专业,也有谋略,但最终做决定的人,应该是主公自己。在面对重大决策的时候,你作为主公,不能只从军师这里拿主意,而是尽可能多方面地收集信息,其中包括必要的医学知识、你自己的经济情况、你对这场大病的各种预期等。
最后,因为最近频频出现的医闹问题,我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看到十分痛心。在此我想呼吁,别让医生成为高危职业!确实从患者角度来说,希望遇到的每个医生都是如沐春风,笑脸相迎,并且还能包治百病。但事实上可能在你之前医生已经看过几十个病人了,每天都有看不完的病人,值不完的班,并且医疗也不是灵丹妙药,不可能包治百病。当你对一个医生不满,可以有很多种解决方法,可以换个医生,换家医院,可以用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拳打脚踢甚至拔刀相向永远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疾病面前,医生和病人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士,保护医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外科之父”裘法祖老先生说过,医生治病是将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去的。通过沟通,你和医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信任,互相帮助一起过河。
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到你,欢迎转发给亲人朋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