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物都存于心上
2012.12月10日 阴
“巧言令色,鲜有仁”;“巧言乱德”;“辞达而已矣”。从这也可以看出,孔子对语言也是很不信任的,与老子是一样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足可把人感动得流泪,“仁”绝不是空谈,是和最基本的人伦紧密相联的。拳的根本是站桩,孝悌可谓“任”的站桩。
“袛”?连孔子都不知道。似乎其地位在“仁”之上。“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英语中的介词,名词对应在汉语中,实际上是一动词,所以英语是一种不重视动词的语言。
2012.12月23日 晴
“世界MO日”已来临三日了,阳光反而一日比一日好,清亮,甚至还带着些许的灿烂。
沐浴在这冬日阳光下,不管是睁眼还是闭眼,不管是否用心感受,这阳光都直透心脾。
凡物都存于心上。
凡事也都作于心上。
而先贤所谓格物 ,就是通过事物与心的互动来达致一种和谐。早上,我穿衣、洗漱、吃饭,忙完了这道程序,稍息片刻,又给孩子安置作业,我接着又开始了下一道程序,和面压面条。
穿衣、洗漱、吃饭、洗碗、安置孩子学习、和面、压面条……每做一件事,心里总会有一丝波动,但随即就平息了。有时,这波动夹杂着勉强,有时,完全不相干的情绪又突兀地飘了进来……
心被动着,被物动着。这能叫格物吗?显然不是。心已经随物转了,不能主动,犹如鱼儿跃出了水面。
然而,只有心反复地被动,被物格,才有可能达到格物;而达到格物,其实也就是致知了,也即心回到原处了。
由此观之,读书是格物,做事也是格物,没有高下之分。一个做事用心观照之人,其格物的境界要远远高于那些只读书而不用心的人。
多读书,或多实践,如果皆能作于心上,引起了心的共振,效果是一样的。圣人的意都载于经上,用心读,总会有心动的那一刻。万事万物,莫不是用心去做的结果,也莫不是行之无倦的不二法门,从此去体悟,相对而言,比读书更直接、更便捷。因为读书毕竟隔了许多障碍,时间、空间、文字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