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分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太极拳论指出,练太极拳是“由熟练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因为,太极拳是一门历史渊源流长、功法内容深邃的拳术,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习练方法。它不仅以神秘的养生之道而闻名遐尔,还以其严谨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药物所不能及的治病和抗衰老的特殊功效而著称于世。要真正练好太极拳,学到精致,必须要把握以下精要:
这是对太极理论新的挖掘和解释,是对刚柔相济理论的发展。柔者度量大,柔者心胸豁达,柔者易智聪颖,柔是长寿之本。所以练太极拳的人,必须以柔活为主才能做到轻松自然。柔即是松,活即是领,柔而不松,就难做到轻松,无法实现以柔克刚;活而不领,不能做到自然,也难实现化解来力,打击敌手的目的。 习练者要充分理解太极拳的动静作势俱从圆形中来的内涵。圆是一切的母体,万物变化之轨迹,万物运转之机枢,无不以圆而运动。太极拳的运动就是圆的运动,其虚实开合,起落旋转,气血运行,皆是小圆与大圆的结合,小弧与大弧的相拌,发于无端,成于无迹,绝无迹象可寻,端绪可指。凡初学者均要先明此理,方能精练而速进。 1.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敛臀坐胯,顶头悬;
2.立身中正——主要表现在牮柱式和立柱式的身形上;
3.步法准确——是指“川字步”中的正步和隅步一定准确规范;
4.“四平三合”——是在练拳过程中整个身体始终保持处在顶平、肩平、胯平、脚平的状态,运动起来要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5.“三尖对齐”——是指练吴式太极拳时的弓步姿势必须做到鼻尖、膝尖和前脚尖要在一条垂直线上,整个身型要形成牮柱支撑之势。
上述这些要点贯穿在练拳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式式注意。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腰是主宰,所有的动作都应以腰带动四肢和手足,使身体上下相随,左右呼应,使动作在进退起落中自然顺畅,毫无滞涩之象。“命意源头在腰际”,腰既能承传,又可疏导。练拳时要特别注意腰胯要松沉,即人们通常说的塌腰,塌腰就是实腰,要有意识地向下垂,臂部不可外突,塌腰与头顶虚领相结合可使脊柱上下对拉,松直一线。动则腰为先,腰是中枢,初学者不可不知。 变招和转势是太极拳套路中上一个式子和下一个式子的过渡动作,称之谓转换。其功能在于使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都能很迅速的、连续不断的进行虚实变化,使实的部分在某一时刻用意识立刻使它变虚,以便不会为对方拿住或打出。和美太极拳对虚实的转换讲究的非常严谨,特别强调运动中的重心只能在一只脚上,即重心与一只脚在一条垂直线上,以保证运动中的升降、伸屈、旋转等活动自然顺畅,反映迅速。虚实转换的关健是重心的转换,练和美太极拳重心转换的特点是以实腿送虚腿,重心先不动,腿脚先探出,增加腿的悬吊功力,然后缓慢地将脚落平,再将重心随脚而缓慢移动,靠拢重心位移之距离,完成整个身体重心的位移,这是功力增长之要法,学者应详知此法。 严格地讲,太极拳的套路一经起势直到结束,没有停的地方。一个式子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式子的开始。式子与式子,动作与动作之间绝无亮象之势。一招起势,永不停歇,直到全套练毕。既不可先快后慢,也不能先慢后快,更不存在快慢相间。一般来讲,练太极拳应以慢为佳,不纵不跳,纯任自然。初学者必须牢记“柔、圆、连、缓、匀”是练好太极拳的真经。 和美太极拳是一门科学,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伪。现今有些初学太极拳的人喜欢多而杂,什么都想学,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样也练不好,动作无法做准确,反而误入油滑的途径。这也是有些人练了几十年的太极拳,却练不出一个准确动作的原因。所以,贪多妄动,误人误己。初学者一定要牢记。精进自易,多妄难成。一般来讲,初学者学一套拳应至少学练半年以上,若肯下功夫,经师傅经常点拔,一年内可基本成型。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