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高能干货:制冷新增长点、新机遇在这里!

“创新成果化·促进双循环”2021长沙高端对话论坛成功举办

农产品产地补贴、社区冷库、中央厨房冷库等,让冷链物流热度持续;热泵烘干、热泵采暖、多联机加速发展,增长持续。亮眼的成绩离不开创新,也离不开企业、高效、科研单位、行业组织、国家的共同努力。

2021制冷创新成果转化(长沙)论坛“创新成果化、促进双循环”为主题,组织了中国制冷产业创新型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一起讨论如何创新以及创新怎样落地。

中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制冷学会理事长、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杨昌智教授,湖南省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卓宗祥副秘书长,海尔智家湖南分公司孙梁君总经理;湖南华通汇达冷链运营事业部郭明鑫副总经理,湖南智仁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黄新兆总经理,株洲时光制冷与暖通工程有限公司龚光明总经理,力喜冷冻设备(苏州)有限公司赵通生总经理,长沙强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李义强董事长、长沙强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王贵华总经理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刊现将论坛内容(空调、社区冷库、中央厨房、产地冷库新增长点;产地冷库政策解读、工程施工要求;专家指导和点评三方面)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入世十年,世界家电看中国
王贵华先生:首先请问海尔的梁总,如何看待企业创新,怎么样创新,以及持续性创新?
孙总:海尔一直在与时代合拍,所谓创新就是在时代的大潮中踏准节拍。目前,中国老百姓对电器的诉求从能用到好用,所以海尔在做去家电化的标签。前不久海尔集团的副总裁李华刚向全球发布“三翼鸟”品牌战略,老百姓已经不满足单个的电器,而是一整套方案,“三翼鸟”将为用户提供阳台、厨房、客厅、浴室、卧室等智慧家庭全场景解决方案,推动定制化智慧美好生活的全面普及,开启智慧家庭升级的新时代,实现物联网时代的全面引领。所以,我认为创新要以用户的需求来展开。
中国家用空调,2020生产总台1.4亿台,全球也只有1.72亿台,中国生产家用空调占全球82.7%,这就让我想起来中国WTO入世谈判的时候,中国把家电和纺织产业完全开放。入世十周年,对话栏目主持人采访龙永图老先生,问为什么当时只开放了这两个产业?他回答,中国家电业是一个很皮实的孩子,很禁打。通过这10年来的发展,中国家电业从一个很皮实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很争气的孩子。
应该说当今世界家电之格局,是中国所有家电品牌的努力结果,家电代表了中国,中国又代表了世界。去年,普通空调受到疫情影响,可也带来更多消费需求。消费者对空调要求不局限于制冷或者制热,更追求舒适、健康、洁净,海尔以及海尔旗下的卡萨帝的空调具备这几个标签。
同时,还需关注到,消费已经由纺锤型变成了哑铃型,意思是低端有一定需求,高端需求增加,中间部分变小。如果要我预测下半年,我很有信心,相信祖国就会相信空调的未来。
此外,海尔在冷链上也有一定代表性,海尔生物主要解决疫苗冷链和生物冷链,我们在湖南也为会各维度的冷链贡献海尔力量。
中央厨房、社区冷库会是新增长点吗?
王贵华先生:华通·汇达食品供应链基地项目好像在2019年就已经立项,目前进展如何;中央厨房概念提了很多年,真正成功也不多,华通·汇达是怎么做的?
郭总:我们做的是第三方中央厨房,以整个食品供应链的体系去打造,中央厨房是整个体系上的一环,我们为供应商提供优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我们是供应链的优化集成商和方案的提供商。我们致力于打通链条,使其相互赋能,通过整合信息流,创造价值。
同时,我们引入重资产,为入驻企业降低资金投入,通过线上平台打通销售渠道,降低产品在流通中的运营成本,通过智慧化冷链物流,提高入驻企业的运营效率,提效降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王贵华先生:社区建冷库,打通国家冷链战略最后一公里,时光在社区冷库的建设方面如何保证后期的承诺能够兑现?
龚总:这个问题一针见血,承诺兑现关键就是产业链利润,没有利润谈什么都是空话。一个企业要良好生存必须建立起生态系统。我们为社区冷库提供优质的生鲜产品,社区冷库赚到钱,工程商才能赚到钱,株洲时光就能继续发展,食品企业也有了利润,这就是一个闭环。
工程商建冷库前要准备什么? 
王贵华先生:智仁是我们湖南省知名的设备生产之一,黄工也是我省的知名工程领域的实干专家之一,您对这么多市场新热点有什么看法?
黄总:整体感觉机会多要求高,机遇与风险共存。国家在湖南投资4个亿,带来10个亿的市场,工程商要仔细研读一下里面的标准规避风险,寻找适合的项目。如果农户要建一个冷库,没有了解清楚需求就去建,那以后可能很难收手。我遇到一个案例,农户要做柑橘储存以及冻结,按照标准就是零下18度的冷库,但零下18度把产品冻结做不到,我们一定要精准设计,选配机型的时候要整体考量。
我们最近在广西桂林做了一条速冻隧道线,入口的温度特别高,不便于采用遇冷,遇冷后导致产品品质变性,客户要求产能非常大,每小时4吨,我们针对具体要求,把企业的产品拿到我们建成的速冻隧道里所实验,然后根据需求设计了,经过检验这条设备在国内不多见。
解决了冻结的问题,还要解决解冻的问题。绝大部分企业是自然解冻、水解冻,水解冻缺陷是排放废水,污染环境,低温高湿解冻是一个方向,无污染,食品无干耗,解冻出的产品恢复弹性,我们在华为也有成功的案例。每天都在满负荷的生产。
所以工程商一定要了解客户需求,制定精准方案,这样才能成功把握比较大,也能规避风险。
王贵华先生:力喜入选“2021湖南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建设目录”,力喜将从哪些方面支持本次“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项目”的建设?
赵总:力喜是生产活塞机和螺杆机,2009年力喜就入选了苏州市政府重点支持项目,公司投入巨大的资金,引进了“OKUMA”卧式加工中心及数控车床、立式升降台铣床、压缩机(组)全性能检测中心等国内外先进设备,产品靠的是精度保障,精度靠的是设备,我们产品质量不会比国际品牌差。
为了支持湖南省的用户,力喜在原有冰逸制冷代理的基础上,在长沙设立了一个仓库,长期配备业务员,有充足的货源保障。
专家:产地冷库 无规矩不成方圆
王贵华先生: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项目中对压缩机有明确的要求,可是对于冷风机、电控箱、库体库板要求不是太清晰,后续会不会有一个指导的标准。
卓工:为什么对压缩机有要求,这是政府的引导,我们对品牌要自信,没必要山寨别人的品牌,所以才有了压缩机品牌的推荐。至于其他产品会不会有品牌指导,政府是在慢慢深入。
对于农产品冷库建设,我认为有三个角度需要重视:
首先,冷库追求稳定性,如果空调坏了,大家还可以熬,但冷库坏了就不是这么简单了。站在农户的角度,他建冷库希望能给自己带来经济价值。去年,郴州桂东县农户种了200亩生姜,邻居种了600亩,冷库投产后,他的生姜越卖越贵,最后200亩和600亩经济收入差不多。
其次,冷库不能带来增值,整天出故障,伤农也伤工程商和厂家口碑。去年有一个冷库放沃柑的,冷库温度设定0—5度,实际温度是零下10度,沃柑全部报废。还有一个案例,去年我们去验收冷库,发现很多冷库施工是惨不忍睹,膨胀阀不知道绑到回气管上,问工程商还说自己装了20多年,这听起来非常可怕,温度传感器更是装的很随意,工程商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其次要规划好发展路线,这才是发展的趋势。农产品冷库都在田间地头,出一次故障维修成本很高,如果工程商为了赚快钱,不重视工程质量,势必会被市场淘汰,毕竟社会信息越来越透明,政府系统越来越简洁。
此外,站在政府角度,希望国家的钱发挥最大作用,投资4个亿带动10个亿的投资,并产生100个亿甚至更多的产值,如何实现,一是农户冷库好用,二是工程商保障工程质量,制冷企业生产出更多的好产品。
专家:创新的难点在于落地的过程
王贵华:请问杨教授:行业组织、高效、科研单位等如何引导企业创新,并为企业提供帮助?
杨教授:创新是一个很古老的、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实高校、科研单位等有很多创新成果,如何与企业结合并转化为是非常关键的。有些发达国家是企业、学校、科研单位组织非常紧密,创新成果化显著,我们仍需在这方面努力。
此外,我们企业的创新不仅仅是要和科研院校结合到一起,更要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刚刚听了杭州华光介绍,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动力,创新结果都让我深受感动。
强华的活动我每年都参加,我发现企业每年都在进步,也印证了大家都向着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奋斗,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希望企业家能把这种势头继续保持下去,振兴民族企业。
王贵华先生:作为制冷行业既懂技术、懂产品,又懂营销专家,李总您对创新怎么理解,以及作为媒体平台如何引导企业创新落地?
李总:我们行业每年都涌现出很多创新产品、技术、模式等,比如原来连续性设备做不了小冷库,为此,湖南中冷就推出了精准挂钩机制板,生产出来以后再上挂钩,位置非常精准。产地冷库基本都是中小冷库,又要求保温材料达到B1,这就要求必须用机制板,然而传统机制板安装不是很方便,所以中冷这种模式放眼全国都是领先的。
还有华光的焊条,填补了中国的空白,特别是在军工行业。酷奥的制冷剂拿到国际上也是丝毫不逊色,不凝气体的含量和水分的含量,代表全球水准。
创新东西很多,创新落地还需要很多工作做。我们特意请来了专家,大家可以与他们多沟通。冷链协会很有责任感,对国家政策负责,对老百姓负责。他们有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大家不要凭经验来做。从产品和技术角度,大家可以多和杨教授沟通,他是全国知名专家。引导创新和落地的同时,我们不忘挖掘行业热点,比如空调、热泵、多联机、社区冷库、中央厨房、产地冷库等,大家也可以和企业负责人交流,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版权声明: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