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以梦为马,纵情驰骋
初见陈晶的拼布作品,让人不由得发出一句“太好看了!”的赞叹——明丽的色彩即刻吸引人注目,精巧的细节可见其扎实技艺,作品的构想设计耐人寻味——拼布居然可以如此写实或写意、如此挥洒自如!
待到有所了解,便会感慨,拼布之于陈晶,就像一片广阔而绚烂的“草原”,而陈晶对于拼布的理解和创作,则宛如在这片草原上纵情驰骋的骏马。
“相见恨晚”
艺术科班出身的陈晶,在1995年做大学毕业设计的时候,毕业作品便使用了绗缝工艺。只是那时候的她还不知道,这便是今天所说的拼布。
陈晶的毕业作品
“那时国内没人玩这个,只是隐约地知道中国民间有类似百家衣的传统工艺,而在美国有艺术家把这作为一个艺术门类。”
陈晶说那时候既没有相关的书籍资料也没有技法指导,更买不到专门的布料,跑遍整个北京也只能搜集到一些用于做衣服和床单的布,有的甚至是“的确凉”。
这段主动探索却因外部因素而无果的经历,与其说是和拼布的缘起,倒不如说是埋下了一颗种子——因为毕业后的陈晶从事了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职业,但是“那段与布为伍,整日拼拼缝缝的时光短暂而美好,给我留下了磨灭不掉的记忆。以至于后来每每看到漂亮的布,总忍不住扯上一块,不为别的,就是攒着。老同学笑称我这是职业病,我则自嘲一句‘职业早就没了,只剩下这点病’。”
正是这点“病”,让陈晶与拼布再次不期而遇时痛感相见恨晚。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多年以后,陈晶迎来了可谓命运般的转折。在此之前,陈晶只是随便做些布艺小品调剂生活,未曾当真,直到有一天,一个名为“化零为整”的中美拼布艺术展,让偶然前往看展的陈晶认真起来,决定将拼布当成事业去做。
“那些作品一下子唤起了我久违的记忆,仿佛有一个遥远的声音在说‘你终于来了’。其中一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众多美国拼布作品中独树一帜,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却展现出特别的现代感。天啊,我离这个领域是有多远了,中国有这么牛的艺术家,我竟然都不知道!”
这几幅作品不仅让陈晶赞叹不已,让她流连忘返、久久不舍离去,更让她坚定了要学习拼布的念头——是时,拼布这颗种子,终于在陈晶心里生根发芽。
“我要找到这位艺术家,成为她的学生”。抱定了决心的她终于有一天如愿找到了这位艺术家——金媛善老师。
“此时距离我大学毕业已经过去了18年,但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奋起直追,融会贯通
2016年,陈晶得偿所愿成为金媛善老师的学生,开启了她在拼布路上“奋起直追”的进程。
“金老师对学生的筛选十分严格,这使得她身边聚集了一批相当出色的学生。能成为其中一员,和同学们相互学习切磋,真是非常美妙的经历。从金老师那里得到的远远不只是技巧,她让我领略到精湛技艺本身的独特之美,感受到拼布传递的情感温度,更为我的拼布之路打上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底色。”
金老师引导学生从传统拼布中学习技法
这件作品是金老师课程中的一件习作。说到这件作品,陈晶讲了一个创作过程中很有意思、对创作很有启发的小故事:
“我想用蓝黄对比色做出月光的效果,第一阶段课完成时是下面左图(5*5=25片)的样子。金老师对色彩不满意,建议我重做。我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局部看都还好,但整体看起来就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呢?后来完成第二阶段研习课的学习后,我回过头来再看这个作业,感觉是色彩面积的比重出了问题,于是加上了左侧的一列和下面的一排,增加了蓝色的比例,使黄色月光部分不是居于中间,而是偏向右上方黄金分割点的位置。这次再交给金老师,她特别满意。因为此事,我对金老师在色彩上的独到眼光更佩服了。”
上为第一阶段课程所做,下为第二阶段课程后修改并最终呈现的样子。
而这件习作作品,则凸显了陈晶对拼布的热爱、追求与匠心。
上图是制作钱形纹过程中的一个步骤,下图是完成的钱形纹作品。陈晶很享受拼布的制作过程,很美,很舒畅。享受之余,陈晶触类旁通,在此后的拼布实践中做了延展——同样的色调,以不同的技法反复尝试,并完成了以下作品。
说到习作,陈晶还特别举例分享了自己融会贯通的创作心得。
“针扎是金老师拼布教学的入门课程,适合初学者上手,常规的作业成品是这样的”——
针扎
“学习了技法之后,运用它做出变化的空间其实很大的。比如,我看了一个龟兹壁画的展览,就试着把其中的色彩运用到这个针扎上。”
龟兹壁画
“进而把龟兹壁画的一些元素提取出来做了一个小品。”
这种融会贯通的灵巧机敏,结合善于捕捉周围事物激发灵感的触目皆道,再结合勇于探索尝试的行动力,让陈晶在拼布之路上保持着新鲜感和创造力。此外,广泛地学习、吸纳不同的知识内容,对于创作来说,更是锦上添花。
“拿来主义”
陈晶说,“我不喜欢拘泥于单一的技法和风格。”于是,她不仅在创作上勇于创新,在拼布相关的学习上,更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广泛的涉猎:
“无论手缝还是机缝,美式还是日式,从不设限,只要能为我所用,统统‘拿来主义’。好像饥渴了多年的人不管不顾地尽情吸收营养,恨不得一下子补上迷失了十几年的遗憾。”
不管是传统刺绣技法还是国际色彩课程,不管是美国的拼布课程还是日本的证书体系,陈晶都去“取经”。对她来说,坚持发扬我们自己悠久的拼布传统和学习国外系统的拼布之间,并不存在争议,她认为,学习和借鉴才有可能发展和超越。
作品《秋》获得2016中国国际拼布邀请赛“银奖”、“最佳色彩奖”。
《秋》
创作札记:
“作品《秋》是完成金老师第一阶段课程的创作作品,灵感来源于明媚的秋色。大包的前后两面是不同的设计,一面将写实的秋叶画面与色彩条纹并置在一起,条格的色彩分布深浅间隔,寻求变化;另一面切分的色块参差错落,形成一道隐约向上的图形,寻求一种节奏感,又仿佛是夕阳下红墙上斑驳的树影。”
“当时设计这组作品就是想运用真丝面料和金老师的倒三针技法,创作出不完全模仿老师的作品,于是我加入了刺绣元素。后来,为了让自己的刺绣技巧更好地配合拼布创作,我还专门学习了传统刺绣。”
作品《龙颜》获得2016年“玩美杯”第三届中国国际手工艺术(拼布)大赛“最佳工艺奖”;2017年ROWAN拼布创作邀请赛“最佳创新奖”。
《龙颜》
创作理念:
“龙——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威力无边、变幻莫测的,有着驾驭水火、主宰万物的力量。作品在有形和无形之间塑造龙的形象,既借鉴传统龙纹造型又有提炼创新,使其更具现代感,与背景几何色块分割的手法相呼应。
“颜——色彩是作品表达的重点,从视觉中心位置的最明亮处出发,由暖到冷的丰富变化中既有和谐的过度又有明快的对比,象征了阳光普照下欣欣向荣的天下万物。
“龙颜将丰富的色彩世界与龙的形象巧妙叠合,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总有一天要让自己的作品挂在这里”
另一位重要的拼布老师是姚昕老师。在得知这位在国际上已久负盛誉的美籍华裔拼布艺术家要针对中国的学生授课时,陈晶当即决定飞过去向她请教。
“姚老师详细地介绍了美国拼布的发展和现状,以及国际拼布大赛的规则和标准;带领我们参观休斯敦拼布展,并对作品进行逐幅点评;带我们参观美国拼布爱好者家庭,感受拼布文化在美国的传承。
“姚老师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多年来在国际拼布展上会看到很多亚洲面孔,但她们不是日本人就是韩国人,鲜有中国人的身影,希望有一天中国人能站在这个舞台上。
“当时,在休斯敦拼布展的展览大厅里,我就在想,总有一天要让自己的作品挂在这里,总有一天要站在这个舞台上。”
作品《花样年华》获得2017年第四届中国国际手工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大赛“铜奖”;入围2017年美国休斯敦国际拼布大赛。
《花样年华》
创作理念:
“作品灵感来自影片《花样年华》,尝试将电影流动闪回的画面凝固在拼布的静态画面上。通过拼布语言捕捉、再现和诠释影片传达给人们的情感和意向。作品采用红、黑色调,既体现了影片的主基调,也更加突出了舞台效果,使其充满戏剧性的张力。近景人物的浓郁色彩和背景影片镜头的灰调处理形成两个层次,增加时间上的纵深感,突出影片的怀旧感,玫瑰的烘托契合影片的爱情主题。”
精美背后的“谨慎和吝啬”
相信“用作品说话”的陈晶,作品不仅在国内的各大拼布展获奖,还先后两次入围国际拼布展——她真的把作品挂到了休斯敦。
“只是还没能真正站到国际领奖台上。”陈晶说。可是对于有着一份繁忙的全职工作的她来说,时间是多么宝贵啊,一针一线里蕴含着的,可不仅仅是光荣与梦想,还有多少艰辛与年华!
“拼布是冷酷的时间杀手,每一幅作品都是用时间堆起来的。所以在投入时间方面,我相当的谨慎和吝啬,轻易不敢跟风做东做西,必须‘靶向设计,精准打击。’”
“这听起来似乎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岁月静好。但是,无论哪个领域,要向更深处探索、向更高处攀爬,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就像我的作品《以梦为马》中所表达的,‘拼布是我的梦想,多么希望有一天能驾着梦想的马儿自由驰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全身心投入做自己喜欢的事,白天繁忙的工作之余,只有夜晚能用于拼布。画面左侧和右侧的两匹马分别象征白天和夜晚,它们彼此牵连撕扯,朝着不同的方向奋力前行,平静之中是倔强的坚持。正如我为了梦想愿昼夜兼程地奔跑。’”
作品《以梦为马》入围2018年美国休斯敦国际拼布大赛。
《以梦为马》
“以梦为马,纵情驰骋”
陈晶说,拼布是一门高度依赖实践的技艺,没有反复的实践摸索就无法习得,而不进行创作就无法真正领会。
“我认为,创作是引领和指导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所在,所以从一开始学习就开始创作。每学习一个技法,我都会思考它适合表现什么,如何运动到作品中;每冒出一个想表现的主题,我又在想,有什么样的技法适合去表达它;每一个课程结束,我都要以一幅创作作品来检验自己学到了什么,对老师要求的创作作业更是按照参赛标准去精心完成。事实上,几年来我参赛或参展的大部分作品,当初都曾是某个课程的作业。”
“身为一名专业的业余爱好者,虽然很遗憾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爱好当中,但也正因为业余而具有某种优势。正因为不以拼布谋生,所以创作的动机更纯粹、状态更超脱。”陈晶很珍惜这种状态,表达自己、实现自己想法的强烈愿望,促使她不停地创作。作品里散发的美、灵气、潇洒、壮阔等等,同时也是她内在的一部分。
陈晶说她有太多东西想通过拼布去表达,她要让作品说话。而作品,不仅承载着人的温情与梦想,更予人最踏实的陪伴与激励。
作品《旺》获得2018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拼布邀请赛“金奖”
《旺》
创作理念:
“作品做于狗年之初,画面主体是一只小狗,色彩明快,形态洒脱,命名为“旺”,取吉祥兴旺之意。作品尝试运用透明的真丝材质表现水彩画效果,手工拼接的色块做到疏密有致,营造轻松愉悦的感觉,再通过灵活的机缝压线,适当增加‘点’和‘线’的层次,凸显画面的灵动效果。”
作品《星辰》获得2019年亚洲拼布节一等奖
《星辰》
创作理念: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作品运用简单的构图和统一的色调,营造朴拙浑厚的视觉效果,表现从远古至今日,人类对宇宙星辰的崇拜和对永恒力量的敬畏。作品看似简单的结构中,灵活运用多变的技法,做了丰富的局部修饰,以达到整体大气统一,细节耐人寻味的效果。”
林语堂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
拼布之于陈晶,正是这颗埋在心底的种子,潜伏了那么久,终于得以生长壮大、开花结果。不过花与果,并不是一种结局,而是一种状态,一种以梦为马,在梦想与现实间纵情驰骋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