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修——张延龙书法翰墨艺术品鉴
张延龙,字潜之,号长山布衣、默渊,斋号碧草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三和画院翰墨艺术培训中心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执行导师。济南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滨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滨州市政协委员。自幼酷爱书法艺术,拜山东省文史馆员宋勉之、郭连贻二位先生为师,以二王为宗,旁涉唐、宋、元、明、清诸大家,遍临古帖,兼习国画、篆刻,暇中填调词、赋诗、作文。二00二年获中国首届书法兰亭奖最高奖(创作奖)二00五年获山东省书法特别贡献奖。十几年来共获全国各类书法大奖十余次。凡获奖入选作品皆以自作诗词文赋而应制。追求文德双修,技艺共进。
练字,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说是一种持久性的工作,从小开始练字非常有必要,4-5岁开始练字是最好的时候,不过这时一般是练一些简单的,像画图、数字、字母、拼音之类的,上了小学就要正式开始识字写字了,孩子和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看看身边的同学、同事,10个里面至少有8个字可以说是字写得很烂吧,虽然不是涂鸦,但也难登大雅之堂,一问便知,小学学字的时候肯定没下多少功夫,到了初中大学,高中,开始因为升学考试认识到练字的重要性的时候,由于自身的惰性,始终没能咬牙坚持练习几篇字帖,随着字体字型的越来越固定,最终放弃了练字,从而造成了现在的样子。
字体写的不好,主要原因在于小学没有打好基础,很多大人都没有意识到练字的重要性,更别说刚刚开始学写字的小学生了,他们能按照老师家长的步伐做好作业就已经很不错了,整天还嚷嚷着累,想回家,想要出去玩,想要玩电脑游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父母责任很大,如果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告诉你,不写好字的后果有多么多么的严重,并做好正确的引导,现在可能结果会更好。
那么接下来具体说一下练字的好处即重要性,罗列了一下,分为以下8点:
1.学习成绩
看过小学课本的人都知道,小学的东西很简单,而且问孩子的时候,他也是说都会、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完成的也还不错,但是为什么每次考完试,分数都让家长很头疼呢?你可能会说他学习方法不正确,其实没那么复杂,试卷发下来后,对于错误的题目,十有八九他都会做,唯一的理由就是:考试的时候没有认真做,粗心了。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的时候也是说: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也很乐于助人,同学跟老师都很喜欢他,就是做题太粗心了……粗心,这可是硬伤啊!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考试成绩好的他们的字都写的很好,最起码也是方方正正,一笔一画写上去的,虽称不上赏心悦目,但看起来非常流利;成绩不好的卷面就不一样了,涂鸦、潦草,什么都有,像这样的态度想得高分都难啊。
如果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就把它当回事,最好每天回家都练字,练字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性的,小学一般是描红,可以说是比较乏味,练字可以培养耐性,这是众所周知的,有耐心则心静,心静则细致,细致就不容易出错,这就会使学生在考试中避免粗心大意而失分,考试时把会做的都做对了,成绩马上就上去了。
像《好字行天下》系列字帖上面有古诗词精选,有的是一些简单的名著,有跟课本同步的文章生字,在练习字帖时,不仅能把字练好,还能顺便记住点生字生词,背几首古诗,练名著还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而且上了高中,语文和英语是大多数人不怎么复习,但是分数不会很高的科目,如果从小语文修养很好,那么高中时就能抽出更多时间放在其他的科目上,眼光要放长远。
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的高考阅卷都是把试卷扫描进电脑里面进行批阅,老师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尤其是对于千篇一律的语文作文,所以大多数人的作文成绩都差不多,要是遇到字体很潦草的,老师连看都不想去看,直接来个中等偏下,这是如果你的作文写得字迹工整,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阅卷老师心情一舒畅,直接把最高分给你也未尝不可,这样,仅仅语文作文你就可以甩别人十几分了。
2.身心的历练
目前写字不佳的人当中,有一部分人是没有练过字,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练过字,但是因为方法不正确,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后放弃了。所以正确地引导孩子非常重要,如果孩子能够每天练字30分钟,坚持1-2个学期的话,对其意志力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如果每天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在固定时间段内练字,比如说晚上8:00-8:30,也是对孩子执行力的很好地锻炼。
马云说过:一流的策划加上三流的执行不如三流的策划加上一流的执行,一流的策划加上一流的执行才能达到超一流的效果,所以不管是在职场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执行力都非常重要。
3.学习积极性
古语有云:“是金子迟早会发光”。只要孩子的字写得好,一定会被老师发现,按照老师的一贯做法,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好好写字,一定会把你的作业在班里展示,并当众夸奖,还会让每个小朋友都向你学习;老师知道了,家长也就马上知道了,父母会将孩子的练字帖、奖状挂在墙上,亲朋好友来串门时,看到了也会夸奖孩子,孩子被表扬的多了,自信心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树立一个好印象
字如其人。一个班里面往往不会有几个字写的很好的,孩子字体好的话,老师会对他有一个很好的印象,有什么事总是会想到他,从而得到更多的关爱,每周的国旗下讲话、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三好学生评选、奖学金,都会考虑在内的。
5.开发大脑
人的大脑是永无止境的,而且是越练越活,练字的时候,不可能只写字,大脑一定是在思考中的,动手即动脑,二者是分不开的,即使是潜意识地用脑。有时候可以练一些迷宫类的游戏卡片,非常有利于锻炼右脑,右脑开发的好了,孩子的记忆力会得到质的提升。
注:右脑开发即开发孩子的形象记忆能力,就像一篇课文纵然只有200字,孩子也很难背会,但是一部两个小时的动画影片,中间的情节、每个主人公在何时说过什么样的话、用的什么样的表情,孩子都会一五一十的描述出来,可见孩子并不是记忆力不好,而是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记忆东西。
6.个性标志
无论在什么年代,亲笔签名都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古时候人的书信也是通过字迹来辨认的,现在的一些疯狂粉丝也是争先恐后地想要到喜欢的明星的亲笔签名,信息化时代也是从未改变。
7.审美观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学生可以自觉地去手摹心追,去自觉感受流动的线条的美,也感受到,写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因为它就在眼前。 此外,书法的内在美更需学生去审视。因为每一个字的点捺都有生命的顿挫,每一根线条的流走都有人性的重量和质感,学生透过文字的痕迹可以感受到书法者的喜怒哀乐与悲欢情愁,感受魅力。
8.形成严谨踏实的作风
中国的汉字是讲究间架结构的,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形成一丝不苟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培养起学生一种严谨的作风,不但在写字上是这样,在学习上,在生活上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要想把字练好并非一日之功,要经过长时间的耐心的临摹才会有所收获,学生循序渐进地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写字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练学生的毅力,并养成学生一种良好的踏实的作风。
除此之外,就不一一列举了,而且信息化时代,电脑打字仍然无法取代练得一手好字,平时记笔记、做练习题、考试、写作文、办黑板报、写通知,哪一件也离不开亲手写字,无论以后会发展到什么时代,练字只会被越来越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绝对不会被大家遗忘,提笔忘字现象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这是一个趋势。
练好字终生受益,让小孩子从小养成练字的习惯非常重要,父母在其中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引导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书法兰亭奖创作奖获得者张延龙谈书法
学习书法是件很容易的事,但要写好书法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傅抱石曾有一印曰“往往酒后”,齐白石“宁饿死不出京城”或曰“愿为青藤门下走狗”。这便是搞艺术,写好书法人的心臆写照。
写好书法首先要有极大的兴趣爱好,人对每一事物产生无法控制的喜爱之后,便会全身心地、毫不顾忌地、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去思考。写出很好的书法作品需要有合理的、科学的、客观的训练方式方法,也要有正确思想和理论指导。我认为,最朴实的、最实际的、最易懂的是宗白华《美学散步》中所讲“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段。他把书法学习概括为三段:一、用笔。二、结构。三、章法。
人需要机遇、需要机缘,但机遇与机缘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记得2000年因工作变化,从繁杂的工作中一下子清闲了。便一头钻在了字帖和书堆里,又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第八届培训班,并获得了两届培训班学员成果展一等奖,2001年自作文《沂蒙山游记》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全国书法展,获“纪念苏东坡逝世九百周年”全国书画展银奖。自作诗书法作品入选“纪念焦裕禄全国书画展”,作品被纪念馆永久收藏。这个时期书风取二王之法,“兰亭序”、“圣教序”、“王公督木传”等一大批二王风格的书法字帖置满案头,临摹多遍,同时对孙过庭《书谱》进行系统研究,在旅游中撰写了多篇游记和诗词,使诗文创作水平得到了大的提高。这个阶段正是刘炳森领导中国书协力倡二王及晋唐正统之风,使在前几年的“流行书风”总领下的书坛有了一种面目。我的作品《九龙大峡谷游记》从三万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自作文《碧草赋》以全国第二名高分,一举获得书法艺术创作金奖。
书法的“内涵”与“形式”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颜鲁公祭侄稿乃悲愤所至,故迅急怒驰。苏东坡《寒食帖》困顿冷寒,不计工拙,反成佳篇,可谓无意于佳乃佳尔。唐孙过庭《书谱》曰:“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环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甚至是每个人的脾气,性格不同,所表现于书者亦不同也,所书写的内容不同,所用笔状形,章法,迟速也不尽相同也。《书谱》中又有所论:“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健不道,刚很者又倔强……”
我在2010年7月《兰亭群星荟中原》书法精品展上所作的“创作感言”中写到:“书法是文化人的事,因之没有文化品位的书法乃下下之品也,以此类推。造型不准确,线条粗劣乃次品,错字连篇乃废品也。要真正成为书法家,第一要多读书,第二要把字写好,第三还要道德文章,缺一不可也……吾辈不可不知、不可不察也。余参加各类大赛均以自作诗文以付,意在此也。”
总之,书法的内涵与形式同等重要,而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如绘画,如音乐,如建筑……一切艺术形式都应该是这样的。
古今书法家的学书之路,没有一个不是从临帖开始的,并且还要和同期的书法高手交流切磋,互相影响,共同提高。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说:“入之不深,出之不高”就是这个道理。而今销声匿迹,究其原因乃入古尚浅,或只取一家,或成名后不再临帖,甚至有的固步自封、排异存己、不读书、不看报,这样的人艺术生命已经消亡了。学习书法,艺术的生命就像冲锋陷阵的将军,能杀能进,又能杀能出,还可以再杀再进、再杀再出,就像常胜将军赵子龙。才能留下赫赫战功,名留青史。如偶尔侥幸,沾沾自喜,纸上谈兵,犹如赵括之流,夸夸其谈,手上功夫了了,岂不“黔驴技穷”后功不足,“立见消亡”乎。故此要求源溯本,取法乎上,过去的荣誉只能代表过去。
我的导师郭连贻说:“临帖是终生的事。”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七八十岁的老人,伏案临“兰亭”、临米帖,就像小学生一样执着和认真。我的导师郭连贻又是饱学之士,故书中卷气涓涓生出,可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当今书家有几人还在读古文、作诗词、遍临名帖?有一大名家对学子言,诗在五秒钟思成,结果憋了半小时未得,大跌眼镜,灰头土脸告终。岂不贻笑大方,自欺欺人乎。
“流行书风”一词虽然不知何人所创,但从字面上看没有错,出发点也是积极地,他是与世俗的“万马齐喑”的旧局面进行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并且是应该称赞的。
从古到今,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等等人类的生活都在渐变和大变着。晋王羲之父子就是改革派,宋四家也被世人指责过,明朝的徐渭、王铎、傅山、倪元璐、黄道周,清扬州八怪,都是成功的,也应该是“流行之风”,元代的赵孟頫及弟子们大举复古大旗也不失明智之举,也被“流行”了一代。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流行歌曲、时装、饮食……”是否是有益的健康的?是否适合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和观念。是否有持续性、延续性。就像有的道友画美女图作品,“美女”个个像侏儒,据说他自己家里从不挂此类作品。总之艺术需要学术性、探索性,更需要的是观赏性、可读性,美而不媚,大俗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