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麒 | 行走岔路 红色风吟
行走岔路 红色风吟
作者:章麒
7月17日,在宁海县作协主席阿门、副主席袁伟望等作家的带领下,我随着作协团队来到岔路采风,车辆行驶过蜿蜒的山路,相继来到梅花村会议遗址和山洋革命根据地。
行走在梅花村的风中,我听到一次会议深沉的声音。1947年1月28、29日,在白岭根村葛希曾家,中共上海党组织驻浙东代表顾德欢、中共浙东工委书记刘清扬与上海、台属地区及各县地下党负责人张任伟、许少春、应为民、童衍孝共六人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传达上海会议精神,确定了独立自主开展台属地区武装斗争的方针和政策,明确党的工作方针,由原来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转变为“普遍点火、全面发动、跳跃式向前、广泛发展群众性的武装游击活动”。梅花村会议后,台属地区、浙东地区革命战斗发生重大转变。
行走在梅花村的风中,我听到一行诗句浓重的声音。梅花村会议结束后,顾德欢同志凭窗远眺,大雪纷飞,梅花傲人,轻声吟诵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梅花村会议的名字由此而来,梅花村会议精神是浙江“红船精神”的延续,是宁海“红船精神”的缩影。
行走在山洋革命根据地的风中,我听到许多战斗激烈的声音。从南田缴枪、台属武装初建;到里金突围、桑州和前童缴枪,武器装备得到丰富;到冠山伏击战、台属游击“铁流”部队创建,“机动”“铁流”部队平溪会师,游击队力量壮大;接着,双庙伏击战、马坑激战,迎接“东海支队”上山洋,成立武装工作队,历次战斗中,战士们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多次阴谋围剿,为解放台属地区贡献了重要力量。
行走在山洋革命根据地的风中,我听到许多民众拥戴的呼声。在山洋一带,革命干部们访贫问苦、发动群众、组织民运。1948年10月初,为解决浙东纵队及台属各县部队军衣被服供应,筹建浙东第二被服厂。全体职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日以继夜地从事生产。1948年9月,修械所成立,修理收缴来的旧枪,12月,浙东纵队后方医院成立,受到了当地群众支持和保护。国民党多次围剿,都在群众的通风报信和全力保护下,安然度过。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回到奉化老家,浙江的国民党兵力增加,为加强与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健全和巩固情报网,在宁海建立以山洋为中心的七路交通联系网点。由地下党员和进步群众担任通讯员,许多民众参与了情报网的维护。
行走在岔路红色的风中,耳边不断回响革命先辈们事迹故事,他们的英雄事迹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长夜,带给沉睡的大地一轮希望的曙光。这些先行者和引路人,挺拔的脊梁,坚定的脸庞,前赴后继的牺牲,才有了如今这盛世华章。
我生在红旗下,沐浴着幸福的党辉,党把我培养成一名人民教师,享受着教师的荣光。经过这次岔路采风活动,作为青年作家和年轻党员,我坚定信心,继续用手中的文字去记录感动世人的故事,书写坚韧不拔的同胞,歌颂繁荣昌盛的祖国。
作者:章麒,小学教师
在阅读、写作、美术三者之中,寻找着人生意义和价值。
栏目主编 | 西湖雨
编辑 | 平安
审核 | 浩海紫烟
图片 | 林克刚、许懿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