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尤游宁海】游双山 品蛎黄
游双山 品蛎黄
濯清涟|文
山水尤|摄
据《宁海县志》载:"铁江之中有两屿,曰石孔双山,县此三十八里,两岛矗立,状如印,内一岛平夷,古神庙在焉。宋进士冯唐英避乱隐此,见岩边牡蛎盛生,教居民聚石养之。"
宁海县城北面西店镇,有一景双山,以两小山兀立海中而得名。传说古时象山港有一孽龙常入狮子口骚扰,仙人挑两小山填海镇龙,扁担折断,山落海中,故也称仙人墩。双山两岛四面环水,风景秀丽,清静幽雅,是散落安逸横卧在铁江之中的绿洲。清末乡贤邬谦题诗:"几欲寻幽境,双山古道传。凫飞犹对峙,羽化已千年。野鹤随云远,苍松倚石偏。洞仙归海去,履齿惹轻烟。"
从石孔头望去,二山仅一孔之隔,因而亦称石孔山。远眺,青山苍翠,蓝天悠悠,村庄沿江而建,错落有致,旧貌新颜。近前,江水湛蓝,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两座小岛如灵龟伏水,又如两颗巨棋对弈,颇为奇特。江面上零散圈围着养殖标,有如给平静的港湾添上灵动的音符。
石孔头村前泥涂中有一条水泥路,海潮一退,行人即可循路至双山,闲庭信步,观海吹风,捉蟹挖蛎。稍大岛上有一座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的隔沙庙,以佑一方百姓平安。边有小阶蜿蜒而上,顶有石亭,四角飞檐,极有气势,信步亭中,眼观江海,自是一番美妙和惬意。
两座小山相望相守,使人遐想,是盼夫出航归来的渔妇,化作了两座痴情的望夫山?还是一对挚爱的情人,为爱相守百年?我想应是情侣,你看在经年后,在稍小的岛边分离出一小块山体,这不正是他们爱情的结晶吗,村民在边上建立的小亭恰好是给孩子的摇篮。
蓝天上朵朵彩云轻柔地飘着,江里星罗棋布的一堆堆碧绿的海草和着草间嬉戏的小动物们的欢叫,构成了双山一道迷人的风景。
在这里你可以与海鸥一同翱翔;与海鸭一起歌唱;与海蟹一道捉迷藏。聪慧的西店渔民是不会放过这么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进而科学套养海鸭、海蛎,西店可是著名的“牡蛎之乡”和“中国蛋鸭之乡”。
港口水色清晰,风平浪静,滩涂宽阔平缓,有凫溪等大小20多条溪河淡水注入港内,涂质肥沃,是贝类养殖的优良场所,沿港群众世代养殖牡蛎。
海水满盈,夕阳之下,水面一片金色,波光粼粼,两叶小船在这金光闪闪的江面上轻悠地漂动着,正是铁江渔民满载而归。
既到西店,就要感受靠海吃海的情怀。铁江村有着悠久牡蛎养殖历史,铁江人深挖牡蛎文化,在码头因地制宜建起牡蛎采挖场,并在岸边建起海鲜夜排档,既能让你体验钓鱼、抓螃蟹、收牡蛎这样的渔家生活,还能享受新鲜小海鲜美食。
在采挖场西边有一座迄今275年的廊桥——镇东桥,几经岁月冲洗,由原木桥改建石桥又兴复为木桥,横跨紫溪,是璜溪口南北交通要道,北门上书:潮涌澜廻,南门上书:虹垂彩焕,为渔民下海捕捞观潮憩息和游客凭栏东眺海涛澎湃渔船回归提供了便处。
说到牡蛎养殖不得不提一位先祖,南宋末年,有位进士冯唐英,先世河间人,祖先均系宋室臣将。当年三十五岁的冯唐英中了科举进士,适遇乱世,南宋覆灭,报国无门,只好流离隐避西店石孔头。冯唐英在这荒僻的象山港畔生活,亲眼目睹这里宽阔的滩涂上生长着一簇簇的牡蛎,无人问津。他想何不教民众开采野生牡蛎,聚石养蛎?
经冯唐英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教诲,西店沿海各村的村民深受感动,纷纷下海采挖牡蛎,养殖牡蛎。春整滩,夏抛石,秋翻苗,冬收获,三年轮作,坚持不懈,牡蛎养殖业越来越兴旺。村民们不忘进士冯唐英的恩德,把他视作养蛎之父。冯唐英去世后,人们在冯唐英住地立碑,以作永远纪念。
自此西店人民开始聚石养蛎,但野生环境的海蛎分布密集,生长期缓慢,个小且采集起来费事,为了提高产量和便于养殖和采收,经野生驯化,就用水泥棒来养殖牡蛎,可当潮水退去,裸露在外的牡蛎往往很难养大。
养殖户随之采取一种漂流养殖法,以橡胶圈替代了老式水泥棒养殖牡蛎。这种方法非常适宜牡蛎的生长,所以延续至今。
每年冬天到次年清明,是牡蛎的收获季节。养殖户会利用涨潮时机,把“飘”在海里的海绵棒、橡胶圈捞到船上,然后进行首步处理:把附在上面的牡蛎用机器先刮下来,再运往岸边棚屋,开始撬挑蛎肉。
曾有《竹枝词》写:“采蛎家家放早舡,蓬头妇女趁江边。持刀挑出石中肉,一日功夫数百钱。随潮落水蛎家舟,茅屋连间坐并头。”可见寒冬腊月,养蛎人家有多艰辛。但是看到堆成山的蛎壳,渔民眼中还是露出欣喜,因那是满满的希望。
看老师傅熟练的手法,一手托蛎,一手持刀,还未等我看清,细小的刀尖已敏捷剔出乳白的蛎肉。挑蛎肉全是手工活,看似简单,其实很辛苦。牡蛎壳尖硬又锋利,虽然戴上手套,但稍有不慎,也会弄伤手。一个挑蛎人,一天也就能撬挑约10斤的蛎肉。
牡蛎虽然外表粗陋、坚硬如石,但一旦用工具撬开,却又能看到一团层叠又圆润的软体,肤白貌美,味道更是鲜美。这让我想到,以前出门干活来回交通不便,是不是就带几个霞客饼赶海,饿了直接用刀撬开蛎肉,卷在饼子里头一起吃啊。
西店牡蛎之所以鲜美,跟这里得天独厚的水质有关。此地的海水咸度在20‰以下,是适宜牡蛎生长的最佳水质。所产蛎肉,肥壮鲜嫩,口感爽滑甘甜,素有"海牛奶"之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核黄素等营养成分,是补肾壮阳的优品。据《本草纲目》载,牡蛎还有治虚弱、解丹毒、止渴等药用价值。
2018西店镇蛎黄节
同庆丰收:“蛎嫂”“蛎王”大赛
舌尖美味:蛎黄宴
蛎乡文化:书画展、摄影展、工艺品展
文艺汇演:民俗风情演绎
西店的人工养殖牡蛎极大地丰富了象山港的水产资源,养殖牡蛎也就成了西店沿海各村的一大产业。如今又将有一条新国道G228经过,使交通更为便捷,西店牡蛎必将走向世界。镇政府为支持渔民养殖,打响西店牡蛎这张名片,特此在2018年12月份举行“海湾星城 万亩蛎香”西店镇蛎黄节系列活动。
这个冬天,面朝大海,吃个牡蛎
当你游玩好不妨带点牡蛎回去,小编现送上12种做法,吃货们回家自己学起来吧。
蛎肉清洗
先挑去细杂蛎壳碎,再把蛎肉用清水洗净,也可放苏打、面粉、盐等一起清洗,反正有啥用啥,只要能清洗干净。注意:蛎肉很娇嫩,一定要小心轻柔地洗。
01
牡蛎炒圆
材料
猪肉、蛎肉、豆芽、油豆腐、冬笋、白菜、胡萝卜、蒜叶、番薯面、黄薯、糯米粉、盐、糖、鸡精、料酒、酱油、油
做法
1、先将黄薯去皮蒸熟,趁热碾压成泥,加入糯米粉揉匀,再搓成一个个扁扁的小圆,放油锅里煎至两面金黄。
2、热油锅,先放入猪肉煸出油,再依次放入笋片、胡萝卜片、白菜、豆芽、油豆腐块、粉丝、煎好的糯米圆、加入蒜叶、蛎肉、盐、料酒、酱油、糖、鸡精,翻炒均匀就可出锅。
蛎黄节逢冬至,做个节日蛎菜最应景,通常宁海北路角喜欢咸炒圆,而选用黄薯和糯米粉做成黄金圆,不仅寓意好,而且口感软糯不腻,更有助于消化。
02
蚵仔烙
材料
蛎肉、蛋、葱、薯粉、胡椒粉、盐、料酒、猪油
做法
1、将蛋、薯粉、盐、胡椒粉、料酒搅成面糊,再放入蛎肉、葱花轻轻拌匀备用。
2、热锅放入两勺猪油,化开后倒入拌好的蛎肉面糊,煎至两面熟即可。
蚵仔煎,也叫海蛎煎,台湾名小吃,口感又黏又Q,猪油来煎出美味的蚵仔煎,辣椒、酱油等熬成的酱汁做最完美的搭配。
03
油炸牡蛎
材料
蛎肉、面粉、盐、料酒、椒盐、油
做法
1、将面粉、盐、水调成面糊备用。蛎肉洗净后用料酒稍腌一下。
2、油热至5成,将蛎肉一个个挂糊轻轻放入油锅中,轻轻搅动,炸至两面金黄,出锅装盘,上撒些椒盐粉。
一份黄灿灿又透着诱人鲜香的油炸牡蛎,咬一口,外脆里嫩,满嘴鲜汁,回味无穷。
04
牡蛎炒蛋
材料
蛎肉、蛋、香菜、料酒、盐、油
做法
1、将洗净的蛎肉先在开水中焯约5秒捞起。香菜切末。
2、蛋打散,加入些许盐、料酒和焯好的蛎肉搅拌均匀。
3、油5成热,入蛋液糊,炒熟,放入香菜出锅。
蛎肉的鲜美和鸡蛋的香嫩完美结合,越是简单,越是有家的味道。
05
蒿菜蛎肉羹
材料
蛎肉、水淀粉、冬笋丁、油豆腐粒、海鲜菇粒、茼蒿末、猪油、盐、鸡精
做法
锅里放适量的水煮开,先放入猪油、笋丁、油豆腐粒、海鲜菇粒、盐,稍煮,轻轻边搅边倒入水淀粉,后放入蛎肉、茼蒿末、鸡精,搅匀后大概30秒即可关火。
清透的羹,翠绿的叶,白白的菇,嫩嫩的蛎,赏心悦目,喝上一口,怎一个鲜字了得!
06
青红椒炒蛎
材料
蛎肉、青椒、红椒、姜片、蒜片、料酒、盐、糖、鸡精
做法
油热7成,放入蒜、姜片爆香,入青椒、红椒翻炒,洒点料酒、盐、糖、鸡精,最后倒入蛎肉迅速炒匀,蛎肉出水即可关火。
色彩就够诱人,加上鲜香的味道,无需别的,只要一杯好酒。
07
鲜吃蛎肉
材料
新鲜牡蛎、姜米、蒜米、生抽、醋、柠檬、芥茉
生吃蛎肉让我马上想到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里精彩地描写:“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巴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把壳扔到海里”。
牡蛎生吃最有范,当海的味道混合着丝滑的口感一吮而尽,特别是蘸着少许芥茉,这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准叫你迷醉留连。
蒸蛎壳
蒸蛎壳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它的原汁原味,但如何才能够方便快捷并且完整地取出蛎肉?用以下法子蒸出的蛎黄壳,外壳微微开启一条缝,用手轻轻一掰,壳就会很容易打开。
做法
在高压锅加些许水,然后放上蒸架,把洗净的蛎壳一个个小头朝上码好,盖好锅盖蒸,排气阀一往外冲气就关火,接着一点点手动排气,开锅即可。
08
牡蛎什菇汤
材料
蛎肉、鹌鹑蛋、牛肉、香菇、白玉菇、口蘑、豆腐、冬笋、葱、茼蒿、小番茄、杭白、菇菌浓汤宝、糖、盐、鸡精、猪油
做法
1、先把材料洗净切好备用,牛肉焯水,鹌鹑蛋煮熟去壳。
2、把适量的水加入沙锅,待开后加入浓汤宝和牛肉、猪油,先煮约10分钟,再依次放入笋片、鹌鹑蛋、香菇、白玉菇、口蘑、豆腐、杭白、小番茄、茼蒿、蛎肉,根据口味适量加入盐、糖、鸡精,蛎肉放入后煮30秒就可关火。
一锅色彩靓丽、味道极美、营养丰富的风花雪月鲜汤完美亮相。
09
蒜蓉烤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