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宁海】拯民于灭顶之灾中 ——慈善家孙荫庭
作者:叶元丰
平时,我们所见乡间庙里的塑像是义薄云天的关公,铁面无私的包大人,降妖除魔的玄武大帝……但你们见过力洋镇前横沙头庙和跳头村云龙庙这位头戴礼帽,身穿中山装的塑像吗?他是当年古渡乡沿海诸村乡民心目中救苦救难的菩萨孙荫庭先生。
1
-THE FIRST-
“民国十七年倒塘”事件
孙荫庭先生(1890—1936),名黉庥,江苏宝应人,曾在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及上海中国济生会等机构任职。民国十七年(1928年)九月十四日古渡乡沿海遭受暴风雨夹大潮水袭击,风趁水势,水借风威,冲垮塘岸,海水一泻千里,所到之处父唤子,儿喊娘,顷刻之间一片汪洋,让人直接感受到灭顶之灾。一夜间倒毁住房703间,死亡270人。这就是惊心动魄的“民国十七年倒塘”事件。第二年十月紧接着又是内涝洪灾,沿海全线塘岸决口四十余处,农田被毁19000余亩,5000多百姓屋倒粮绝,古渡沿海一线村庄乡民们饥寒交迫,民不聊生。
跳头士绅秦德波出面四处奔走求援,多次向上海济生会请赈,济生会派孙荫庭先生为工赈主任,来宁海赴灾区调查后证实灾情,递交预算方案。济生会商议决定筹资拨款,重修海塘岸,拯救灾区黎民。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三月,孙主任一行五人第二次来到宁海古渡乡,指挥部设在文正书院(今文正小学),制订计划,组织民工,以工代赈,亲临一线现场指导修塘。孙主任废寝忘食,哪段工地有困难他就奔向那里,哪个缺口有险情那里就有他的身影。
我少年时曾听家父说过关于孙主任在工地上的一件事。因为每天有五六十民工参加修塘,每个月需采购三四千斤大米,初夏气候潮湿,气温较高大米难免会有一些生虫,以前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是常见的,但并非就不能吃了,自古以来百姓们对粮食是极为珍惜的。有一次,孙主任到前横峧下塘工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工地伙房得知孙主任要在这里吃中饭,故意不洗米,一大锅饭煮熟后米虫都浮在上面,开饭时为表示“敬意”第一碗先給孙主任盛,把上层的虫和饭皮刮来装上满满一碗,恭恭敬敬地双手奉上,周围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盯着孙主任的反应,孙主任接过饭碗,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随即大口大口往嘴里扒饭,边吃边说;还是大锅饭香,以后还得经常来吃啊。很快吃完,让伙房再来一碗。全体民工看在眼里服在心里,想到孙主任对这次救灾投入了整个身心,深感自愧。从此他们不仅没有为饭米闹过情绪,而且修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
-THE SECOND-
心系古渡沿海百姓
修复被冲垮的塘岸可根据实量计算出土方得出所需的费用,但要围堵多个有潮水进出的缺口就绝非容易的事了。海边人都知道这句老话:筑塘望夹缺,内家望落月。说的是千辛万苦筑好了塘岸,最后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堵缺;正如妇女饱受煎熬十月怀胎,最后还需拼死一朝分娩。修堵的塘缺中最大最险的就是在前横峧下塘,离村几百米当年决口附近至今地名还叫“倒塘缺”,可见这缺口给当地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事隔三十五年后(1968年),我们大邱大队在峧下塘外海涂上又筑新塘时,孔先利老人已六十二高龄,他亲身参加过济生会修复这个“倒塘缺”工程,说这个缺口水面宽,水底淤泥松软,倒塘后又长期被潮水进进出出带走了两边大量的泥土,是先用石头、黄沙填底,用青松树作木桩打入水底,再用硬柴,铁狼萁(山上一种带刺柴草)一层层柴夹泥垒叠加高,而且还受潮汛的限制,必须赶在最低潮位的小水潮几天内完成,否则一切前功尽弃。所用工时,材料无法估算,只能无限随用直至两岸合拢,由于缺口附近已无泥可取,要到更远的地方组织大量民工肩挑土方。还传说这峧下塘内港里有水妖作怪,堵缺前一天请和尚做了佛事,夜里缺口两岸挂上大红灯笼,指引出口,请它移驾。虽属迷信,亦可见用心良苦!
孙主任尽职尽责,心系古渡沿海百姓,历时三年修复了从毛屿塘岸东的峙后埠起至船湾的蛤蟆山嘴全长35里的海塘岸,共用7万余银元,堤成乡民们定名为“济生堤”。由于全线修堵多个缺口耗资巨大,致使整个工程款失算,修塘完成后,孙主任用家里的积蓄又变卖家产助资3262银元,在这一带买了五百十亩土地,每年的收入充作护塘维修资金。组织制订古渡济生堤防修委员会各项简章。1933年3月回沪前亲笔书写“古渡公塘防修意见”一书,交当地政府备案。孙主任受命于济生会赴宁海援灾,全心全意为民办事,不惜以自己的私产用作修塘资金。更难能可贵的是孙先生的家人,全力支持,无怨无悔,实在可敬可佩!
1936年孙先生已是家道中落,女儿患病得不到及时医治而亡,又闻讹传古渡济生堤倒毁,心力交瘁,百念俱灰,只身赴黄浦江投水而亡,年仅47岁。宁海百姓得悉后悲痛万分,县长李涵夫主持祭江招魂追悼大会,跳头士绅秦德波撰挽联:
大慈善家
来处自西天,一片婆心,淹淹灾黎皆得济
返身赴东海,长秋仙逝,茫茫彼岸独先登
古渡乡平岩、小青、前横、跳头、文正等沿海村庄乡民感恩孙先生功德,在前横(沙头庙)、跳头(云龙庙)、山头朱(上山庙)三处立庙塑像纪念。
3
-THE THIRD-
永记孙荫庭这个名字
近年,孙先生的后人也多次来过宁海。2014年清明时节,跳头村秦祥奎书记接待了孙先生的孙子,面对爷爷的塑像,小孙泪流满面,举杯祭奠,又到当年爷爷主持修复的峙后埠、峧下塘、钓鱼礁一线参观了近年修建的雄伟壮观的新标准海岸长城,特别感谢宁海沿海乡民八十多年来对爷爷孙荫庭先生的怀念和敬重。
如今,山头朱的上山庙因公路扩建已不见踪影,前横沙头庙和跳头云龙庙里依然端坐着头戴礼帽,身穿中山装,慈眉善目的孙荫庭先生塑像。让我们的后辈们永远记住孙荫庭这个名字,让孙先生的克己奉公造福百姓的精神,千秋永存!
恩公碑记
排版:聪丛
审核:浩海紫烟
聚集文化工作室
很 高 兴 认 识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