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演员跨年猝死,年仅25岁,2021年千万别拿生命开玩笑!

    全文共 1707 字 , 阅读需 5 分钟
    如果生命戛然而止,你会怎么办?
    2021年开头就是一则沉痛的消息:
    知名女星孙侨潞跨年夜,心梗猝死,年仅25岁。
    她扮演的小魔仙凌美琪,陪伴过无数90后长大,在2020年末还在分享新年愿望。
    但是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夺走生命,谁能想到前一天还是活蹦乱跳的女孩就这么早早凋零。
    她的母亲也证实了这一死讯:
    母亲的那句"之前和你看到那些心梗猝死的新闻,并没有放在心上,可谁知道,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实在让人惋惜。
    确实,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疾病和死神只会光顾别人。
    被猝死阴影笼罩的大国
    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高达55万,居全球之首,可怕的是猝死抢救成功率却不足1%。
    猝死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疾病,因为它能让一个平时身体健康的人,在出乎意料之间,突然去世,压根不给普通人反应时间。
    绝大多数猝死患者最终死于心脏停搏,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够和猝死相比。
    更让人担心的是,猝死越来越"偏爱"青年人,我国猝死者的平均年龄只有43.8岁。
    猝死是什么感受?
    猝死是什么感受呢?肯定不能去问死人,倒是可以去问问在猝死边缘爬回来的人,DrX作为医生,专门了解过"猝死未遂人"的感受,胆小者可跳过。
    • "大概连续加班一个月,一天都没有休息的那种,然后每天精神特别紧绷,吃饭也随便应付"

    • "因为公司琐事,那一天的心情都很差,回想起点点滴滴的不易,于是找同事去楼下咖啡馆外起诉了一番"

    • "之后大概坐了半个小时,忽然感觉心脏很难受,透不过气,一种强烈的窒息感,接着手脚冰凉,眼前发黑,看不清同事的脸"

    • "同事也发现我不对劲,问我怎么了,我想张嘴回答却发不出声,舌头也麻痹了,发现手脚也动不了"

    • "脑子里浮现很多画面,想到家人朋友,用最后的意识试图唤醒自己,不停地告诉自己要挺过来"

    • "大约过了一分钟,情况终于好转,意识也逐渐恢复,同事也说我脸色惨白,特别吓人"

    • "急救车来了,一量血压,高达175!,医生说这个情况非常危险,容易发生脑梗,最后在病房里吊水睡了一下午才恢复正常"

    在陈述之后,这位患者告诉DrX"想起那天的事仍然心有余悸,真的特别害怕,感觉一只脚都踏进了坟墓,还没有来得及孝顺父母、陪伴家人就这么走了,实在不值得!"
    DrX在了解有同样经历的其他人之后,才发现猝死有多么可怕和猝不及防。
    你离猝死有多远?
    本身有心脏病或家族心脏病史,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时猝死的风险较高。
    本身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过度劳累之后有较高的猝死风险。
    本身健康,也没有三高和其他疾病,但是长期熬夜疲劳、神经高度紧张,导致心脏受损、心律失常,突然去世。
    其实最后一种最危险,本身有疾病的人或多或少会注意保护身体,但是身体健康的人会肆意挥霍身体,不停的加班、不停的熬夜最终导致"过劳死"。
    过劳死是猝死的一种,长时间的疲劳导致脑、心脏疾病暴发。
    日本学者对"过劳"提出3个标准:
    每个星期工作总时间>60小时;每月额外加班时间>50小时;全年无休,几乎每天都在工作。
    每晚睡眠时长在7~8个小时最佳,如果长期<4.5小时,猝死率会明显增高。
    精神连续紧绷一个星期,通宵很少睡觉,猝死的风险也会明显增高,最典型的人群就是在网吧通宵上网长达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网吧猝死的事件也是频频曝出。
    如何降低猝死风险?
    猝死虽然可怕,但是也很好预防,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健康饮食、合理作息、定期体检。
    避免长时间过度劳累就能大大降低猝死风险,切忌过度饮酒。
    没有什么事情或工作,值得放纵身体,别把身体不当回事,能休息就休息!
    健康,才是一辈子能掌握在手里且不会贬值的财富!
    文章最后还是得教教猝死急救的知识
    一般来说,猝死发生后:
    3秒,人会出现脑缺氧,出现呼吸困难和头晕眼黑。
    10~20秒,逐渐丧失意识。
    1分钟,就能停止呼吸。
    所以,猝死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6分钟,但是可能晚一秒都来不及,这个时间越短越好。
    因为每晚一秒,患者的脑细胞都会发生不可逆的伤害。
    会心肺复苏的要及时抢救,越早抢救复苏成功率越高,然后等待救护车到来。
    关注我,走进临床医生的生活!
    -Dr.X-
    一个医学博士、外科医生和三娃奶爸
    《学会看病》作者
    带给你有态度、有温度的健康干货和育儿锦囊~
    关注我,每天多一点健康
     也许你还会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