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熟的陌生人 | 邱小石·早茶夜读397

397丨家

邱小石金句

年轻时接受家庭供养、血缘亲情面前

能够独立思考的巴金,在“新社会”中

却很难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耳熟的陌生人

文/ 邱小石

《家》四十章,三十三万字,学巴金说真话,我现在没有时间读。但从《家》开始了解巴金,我读到了巴金写的文章《文学生活五十年》。
《家》这部小说写的什么呢?巴金在文中说:我如实地描写了我的祖父和我的大哥——一个“我说了算”的专制家长和一个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巴金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童年。二十三岁离开旧家庭去法国留学,形容自己就像是“甩掉了一个可怕的黑影”。
巴金会六国语言,富足的家庭为巴金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我很好奇巴金幼时如何接受的教育,建立了怎样的知识结构,遇到了什么让自己不能解释的事情,产生对家庭如此强烈的反叛精神,在家丑不外扬的传统束缚中,具有“挖开了我们家的坟墓”的力量,写出《家》这样的小说。
有一个画面非常有电影感。巴金在巴黎住在先贤祠旁,每天都要经过先贤祠,“在阴雨的黄昏,我站在卢梭的铜像前……诉说我的绝望和痛苦。”巴金把让·雅克·卢梭当作自己的启蒙老师,《忏悔录》把自己打碎了袒露于世人面前的真实,想必深深影响了巴金,”认真地解剖自己。““大胆,大胆,永远大胆!”巴金在文中不断的重复和引用这样的话语,巴金相信,“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
所以巴金敢于承认自己在文革中的思想变化,相信他们宣传的一切,认为自己是罪人和毒草,“今天我自己也感到奇怪,我居然那样听话,诚心诚意地,不以为耻地卖力气地照他们的训话做。”是很奇怪哦,年轻时接受家庭供养、血缘亲情面前能够独立思考的巴金,在“新社会”中,却很难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这种裹挟的力量恐怖而巨大,每时每刻对自己进行提醒也不过分。
我对巴金在巴黎的生活感到好奇,顺手在搜索框中输入“巴金在巴黎”,意外的搜到高行健的同名文章《巴金在巴黎》,却不是写20年代巴金在巴黎的生活,而是1979年巴金重返巴黎短暂旅行的见闻,高行健是巴金此行全程的翻译。
巴金受到了巴黎人盛大的欢迎,就像一个为巴黎争取了荣誉的人荣归故里,“整日整夜被热情的巴黎人包围着、簇拥着……每天的日程按钟点排得不能再满……简直没有时间来追索他年轻时悲哀而痛苦的回忆,去布朗维勒和杜尔拿弗尔衔巷寻他旧时的足迹。
卢梭像已经更换了形态,现在也不是20年代痛苦的巴金。巴金感受到深深的幸福感,作为一位作家的幸福感。写作是一种储蓄幸福的方式,“他在人们的包围中,容光焕发……被年长的教授们的崇敬和男女青年学生们的热爱陶醉了。
他在为数不多的应答中说:“我从来没有做过违背我自己的信念的事情。”“我说我要说的话。”“自从我执笔以来,我就没有停止过对我的敌人的攻击。
有人问巴金:“听说您受到了‘四人帮’的迫害,不知您有没有勇气把这些写出来?”
巴金说:“只要我还能活到八十岁。
巴金幸运地活过百岁,写出了《随想录》。

本周主题书

2019.9.09~2019.9.15

「家」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憩园

下期主题

灭亡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