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用来住的,教育呢?
房子是用来住的,教育呢?
作者:李广生
高考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由《人民教育》撰稿并发表的《2017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称“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协同推进考试改革、招生改革和教学改革,是综合性改革”。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考试变了,教学必然会随之改变——人们通常这么认为。高考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拦路虎”,改革高考的呼声日益高涨。甚至有人说,高考不变,中国的教育改革绝无出路。通过考试改革撬动教学改革这块“大石头”——似乎正是基于这种逻辑,或是回应对高考改革的热切期盼。本次高考改革的变化之大、力度之大是恢复高考以来前所未有的。轰轰烈烈的考试改革真的引发了深刻的教学变革吗?考试改革的力度与教学变革程度是否匹配?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和进一步观察。
从上海和浙江两个实验区传来的消息,大多是选考科目和组班形式的变化。7选3和6选3,教学班和行政班,必修课和选修课、学考和选考、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等问题消耗掉学校大量精力,教学层面的改革未见重大突破。课选好了,班走起来了,坐在教室里,教还是那样教,学还是那样学,分还是那样值钱。简而言之即是:课堂之外的变化远远大于课堂内部的变化;课堂外部如火如荼,课堂里面涛声依旧。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并未被撬动。我一直坚持认为,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在课堂,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是课堂,课堂不发生变化,改革终究难免成为表面文章。
用考试改革倒逼教学改革初衷是好的,思路也不能说是错误,但人们忽视了另外一点:这种做法将进一步强化考试的导向作用,把考试这根“指挥棒”变成了威力无穷、横扫一切的“金箍棒”,从而导致应试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强化怎么考,下面就强化怎么应考。家长在选考上下功夫,教师在备考上下功夫,学生在应考上下功夫,唯一的目的就是高考。既有学考还有选考,更有模块考试和学校自行安排的月考、段考,没有谁做过统计,高中三年孩子要经历多少大大小小的考试,这还是素质教育吗?物理学科选考人数下降,家长用田忌赛马的方式确定孩子的考试科目,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说明了以上观点。我们希望增加选择性以满足学生的志向、兴趣等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但家长却利用我们提供的选择性,绞尽脑汁寻找制度的漏洞,进行考试博弈。应试的功利化倾向日趋加重。
这就是倒逼带来的难题,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倒逼加剧了应试。
浙江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具体措施,如:提出学考和选考实行分卷考试,学考改为一次,取消高二选考安排,将选考安排在高三,把考试时间从原来的学期中的10月、4月,调整为学期末的1月和6月,实行选考保障机制,设定各科选考人数保障基数,将按保障基数划定等级赋分(《2017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倒逼带来的难题把全社会的目光聚焦于怎么考这些问题上,更为紧迫和重要的教学改革被淹没其中。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一句掷地有声的表态,可以认为是对中国畸形发展的房地产市场的终结。限购令、保障房、公租房、共有产权等一套“组合拳”出击,有望使房地产市场回归平稳良性发展,从而走出了以往限一次涨一次、越限越涨的旋涡。
这对于教育改革非常有启发。窃以为中国教育也陷入到一个漩涡当中,这个漩涡的核心就是高考。家长普遍焦虑,社会异常敏感,学校无能为力,教师和学生深陷其中。改革不但没有让旋涡降速,反而使它魔力增强。以补课为目的的校外办学机构获得空前发展机遇,赚得盆满钵满。李一诺女士在“中国教育30人论坛”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奇葩的国家,两个最大的教育上市公司都是千亿美金的体量,全都是做课外辅导机构的。
“房子不是用来炒的”,这是常识,基于对这一常识的尊重才有对房地产市场从源头上的治理,而不仅仅是限制炒房。教育不是用来考的,这也是一个常识,基于这一常识设计改革,真正实施综合改革,或许有助于教育跳出漩涡。
倒逼能够在经济领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教育领域未必见效。教育的复杂性远超过经济。倒逼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转型升级、资本流入实体经济,但在教育领域极有可能适得其反——越是想通过考试改革撬动教学改革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越容易引导公众过度关注考试教育被考试绑架的越紧。
不久前到一所学校参观,这是一所享誉全国的学校,可以称之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为了迎接新高考,学生在高一开始学习生物。教室后面摆放着学生的作业,是一沓沓单元检测、基础知识过关的小卷子,这一点和普通学校毫无两样。很多题目后面都标注年份,熟悉高中教学的都知道,这意味着这道题是该年的高考试题。从高一入学就瞄准高考、紧盯高考,不能不说他们也在这漩涡中挣扎。如果说别人是卷入旋涡的枯草落叶,他们则是一瓣美丽的落花,留下令人惊艳的一瞬。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开启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时代。教育是用来干什么的?值得我们深思。教育是用来立德树人的,不用来命题考人的。立足这一点也许能开启中国教育的新时代。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