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读李白的《太原早秋》,感受思乡之情
2021-09-01 09:23
华人号:中国文化
秋天的脉络里,每一个韵脚都写满思念。
一袭凉风,一片落叶,一声断鸿,一缕炊烟,总能轻易牵动着内心深处的情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时光,渐次厚重,思念,愈发浓郁。
今天要讲的这首“思乡诗”是李白所写,格调高逸,千年来广受好评。
《太原早秋》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很多人都曾为李白的狂傲自信,潇洒浪漫所折服,仿佛他真的是一个毫无烦恼的谪仙人。
殊不知,这狂放的背后是流浪天涯,怀才不遇的心酸与愤懑。
24岁时,李白便怀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想,出蜀远游。
看似毫无目的地漫游,其实一直在寻找入仕的机会。
公元735年的夏天,他应友人之邀,同往太原,希望得到贵人引荐,可惜辗转数月,始终未能寻得机会。
到了秋日,见落叶凋零,便有思归之意,写下了这首五律,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首联便点明了季节时令。
当大火星位于西方时,便进入了七月初秋,群花凋零,草木萧瑟。
这里的“岁落”指代时光的流逝,而“大火”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大火星。
根据古书记载,大火星初出东方,是为三月,也就是春季;当它南天正中时,便是夏季五月,偏西而下时,便是初秋七月。
由南而西,自上而下,故而便称之为“流火”。
《诗经》有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便是说七月的时候天气渐渐转凉,九月便开始缝制寒衣。
这里也是如此,“大火流”便意味着秋日的来临,为后文的写景抒情张本。
接着的颔联,诗人开始直接描绘早秋的景色。
此时,临近塞外的太原城,已是霜气逼人;连天上的云彩,也让人感受到了凛凛秋意。
这两句写景境界开阔,色调黯淡,将早秋肃杀寒凉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众芳摇落,大火西行,早霜逞威,秋云变色,面对这样的环境,诗人作何感想呢?
颈联两句很自然地转入了抒情。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他的梦中缠绕的是边城的明月,可是他的心却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家乡。
“边城”指的便是太原,而“故国”则是指湖北安陆。
李白在27岁的时候,与名门之后许氏成婚,安家于湖北安陆。
对于李白而言,蜀中,是他回不去的故园,而有妻儿的安陆,则是他最牵挂的家。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他对家的思念就像那汾河的流水,日日夜夜,永不停歇。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位于山西境内,所以诗人这里是就地取材,运用夸张的手法,将他的思归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引起了很多游子的共鸣。
整首诗来看,前两联写景,照应标题,渲染气氛,后两联抒情,将原本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情景合一,令人感动。
晚清学者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评价这首诗“格调高逸”,我深以为然。
年少时,向往远方,为了心中的梦想,去往天涯尽头,在红尘中辗转,在四季里流浪。
多少年来,曾看过锦绣河山,也曾孤舟独行,听了一夜秋雨;曾在一场盛世狂欢里放歌,也曾在异乡的孤灯下,听一夜孤笛声。
红尘一梦几多情,天涯一望断人肠。
无论走得多远,心中那条回家的路,从不荒芜。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在李白的这首诗中感受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