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不要用食物治愈孤独
我的“深夜+食物”的故事,没有一个跟孤独有关。
文 | 筱婷
图 | 百度图片
不要用食物治愈孤独
最近又被《深夜食堂》刷屏了。因为翻拍剧很烂,光是看评论就够我乐了。
原版我很早就知道,曾经在豆瓣霸屏很久,但是我一直都没看。一丁点都没看。一个没有看过优秀原版也没看过很烂的翻拍的甚至不爱晚上吃东西的我,在此想要借题发挥一下。
看《深夜食堂》的相关介绍和评论,有三个关键词,孤独、美食和温暖。
孤独的灵魂,在深夜,邂逅一份温暖治愈的美食。这样的故事在这个巷子里深藏不露的小食店每天上演。
这样的故事对我来说很难有共鸣。因为我对食物的治愈属性本来就缺乏认同感,更何况我从小9点以后就不吃东西了。一个人大半夜孤独寂寞不在家睡觉反而跑出去满大街找吃的。
嗯,我还真没这样的习惯。
但是仔细想想,其实深夜与食物有关的回忆并非不存在于我的生活。
大学时代,常常熬夜晚睡。要么是出去玩,通宵KTV,凌晨几点的时候常常肚子饿,还好这个城市夜生活比较丰富,凌晨三四点的烧烤摊、炒面店依然为我们这些夜猫子亮着灯。
学校公寓门口有号称全市最大的露天烧烤摊,点的每道菜,喝的每瓶酒,和每一拨在这里一起喝醉过的人,都是那些年夏天最难忘的场景。毕业晚会那天,年级设计了走红毯的桥段,大家的节目演出差不多的时候,我一个人跑到门口烧烤摊和读书会的朋友们小聚。空荡荡的马路上,和刚才热闹的晚会对比显著,我们就在这马路上留下了模糊的合影。
大四准备考研的那个冬天,每天在图书馆自习,晚上十点图书馆闭关。十一点回到宿舍。在公寓门口总有几个小推车在卖热气腾腾的卤菜汤配饭。十几元的菜够我们一顿美味的宵夜了。虽然考研的时候没有高三那么迷茫,但是也很有压力,深夜的一碗热菜,抚慰了不少如我们一般寂寞空苍白胃。
刚认识二师兄的第三个周末,我们在翠湖逛了很久,在湖边的长椅上坐着聊天,一不小心就聊到风清月高,四周寂静。晚上十点多我们才想起来还没有吃晚饭。打车奔到南屏街吃了一碗牛肉面,结果吃得我胃疼。
毕业两三年,二师兄工作越来越忙,晚上经常加班。十点以后回家常常肚子饿。不忍心老让他吃泡面,我满怀爱心的去菜市场买各种肉、菜研究做饭的实操技巧。晚上就给二师兄煲排骨汤。虽然我晚上不想吃东西,但是看到他欢欢喜喜的喝完我盛的一大碗热汤,然后心满意足的睡去。我多少也感觉到了食物的治愈能力。
我对食物没有执念,饿了就想吃饭。但是吃什么,我就不讲究了。再好吃的东西,很难让我产生不可自拔的欲望。唯一让我有欲望和期待的是甜点,心情低落的时候,要门出门跑步,要么买一块美味的蛋糕。二师兄加班回来的夜晚经常给我带昆明饭店的老黄油蛋糕。
我的“深夜+食物”的故事,没有一个跟孤独有关。
我也有孤独的时候,还很多,这种时候我不会饿。如果一孤独,就用美食淹没自己。那我的体重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体型早就变成了气球。
对于一个喝水的都能胖的人来说,哪有资格用食物治愈孤独呢。明明只能靠饥饿、忙碌和劳累,和这个世界强行发生关系,才能将自己从孤独的深渊中打捞起来。
如果用美食治愈孤独,我会在深渊中越滑越深,舒服的不想起,胖得起不来。【完】
筱婷,斜杠青年
擅长写作/摄影/编辑/公众号运营/茶艺/策划
昆明书友会发起人
公众号citywalk昆明漫步公众号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