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免疫进展,重视毒性管理

共话免疫进展,重视毒性管理——2020CSCO免疫治疗云端对话暨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换届会议 - 良医汇-肿瘤资讯 https://www.liangyihui.net/doc/63697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由于免疫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免疫治疗单药和联合方案取得成功,肿瘤的临床治疗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2020年7月29日,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举行换届会议,解放军第960医院的王宝成教授继续担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张力教授续任候任主任委员,并同时进行2020 CSCO免疫治疗云端对话之免疫治疗临床实践学术会议,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了不同肿瘤的免疫治疗热点,分享最新研究进展。【肿瘤资讯】带您一睹为快。

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换届会议

由于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第一届任期届满,按照CSCO管理条例,专委会召开了换届会议。换届会议由CSCO办公室主任刘凌主任主持,王宝成主任委员首先汇报了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本届各项工作以及换届筹备情况。2018年4月7日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成立以来,编写了《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等免疫治疗指南和共识,积极组织多项医生继续教育、患者教育,启动“CSCO-IO规范管理项目”,在促进全国免疫治疗规范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经换届筹备会议讨论,学会领导批准,委员投票结果产生,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第二届成员候选人共计116人,增补38名候选人。刘凌主任宣读了《分支机构管理条例》换届条款和换届批复,CSCO副理事长梁军教授宣读了投票结果,王宝成教授继续担任新一任主任委员,张力教授为候任主任委员,郭军、罗荣城、秦叔逵、邱文生、王俊、叶定伟、朱波教授任副主任委员,王俊教授兼任秘书长,共计34名专家任新一届常务委员。

免疫治疗临床实践学术会议

会议开始,北京肿瘤医院的沈琳院长和主任委员、解放军第960医院的王宝成教授作为主席致辞,共同表示同时整合各个肿瘤领域进展的机会难得,很荣幸参与此次学术交流。

结直肠癌一线免疫治疗迎突破

首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陈功教授就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2020年ASCO免疫治疗新进展分为高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和微卫星稳定(MSS)两部分进行讲解。

对于MSI-H mCRC来说,KEYNOTE-177是一线治疗成功的第一个Ⅲ期研究。MSI-H/dMMR的Ⅳ期CRC初治患者,随机接受帕博利珠单抗35周期或标准双药化疗+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治疗,首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或总生存(OS)任一终点。免疫治疗显著优于标准治疗,两组的中位PFS分别是16.5个月 vs 8.2个月。但是首次评估时免疫治疗组29%的患者进展,存在早期耐药,且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应答异质性较大,因此寻找原发性耐药机制,采用联合治疗等方式优化治疗方案,寻找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对于MSI-H群体,联合免疫治疗可能是一种免疫治疗的优化策略。CheckMate 142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多队列非随机Ⅱ期研究,纳武利尤单抗+低剂量伊匹木单抗作为MSI-H/dMMR mCRC一线治疗的2年数据更新,客观反应率(ORR)从60%上升到69%,完全缓解(CR)率从7%上升到13%,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24个月PFS率和OS率分别是74%和79%,数据优越,期待进一步行Ⅲ期研究来确定双免疫方案的疗效。

新型免疫药物同样值得期待。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进入临床开发的皮下注射PD-L1抗体Envafolimab(KN035)在二线及后线的研究中,ORR达到30.0%,PFS为6.6个月,是很有潜力的治疗药物。

MSS型mCRC的免疫联合治疗同样迎来了一些进展。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FOLFOX一线治疗RAS突变MSS mCRC的MEDITREME研究初步结果公布,ORR为62.5%,12个月PFS率达50%。REGOMUNE研究中,瑞戈非尼+Avelumab治疗43例患者,12例(28%)出现肿瘤负荷减轻,23例(53.5%)稳定,PFS为3.6个月,OS为10.8个月。呋喹替尼+信迪利单抗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ORR达到15.38%,疾病控制率(DCR)为57.6%。

肺癌一线免疫联合化疗地位巩固,双免疫方案获里程碑式进展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苏春霞教授就《Post-ASCO肺癌免疫治疗进展与启示》进行深入解读。PD-1/PD-L1抑制剂一线治疗的江湖地位得以巩固。KEYNOTE-189最终分析数据公布,免疫联合化疗组的OS和PFS都超越化疗的2倍,两组的中位OS分别是22.0月 vs 10.6月(HR=0.49),2年OS率分别为45.7% vs 27.3%。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癌的Ⅲ期研究达到PFS终点。IMpower150对脑转移患者的探索性分析公布,含有贝伐珠单抗的四药或三药方案预防脑转移的有效率高,而对于肿瘤负荷较大者,四药方案ABCP获益更多。

双免疫联合方案再次成为一线治疗热点,CheckMate 227公布3年随访结果,对于PD-L1≥1%的人群,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的3年OS率达到33%。而CheckMate-9LA可以称之为里程碑式的研究,研究达到主要终点,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2周期化疗的方案对比化疗取得了OS临床获益,两组的OS分别是15.6月 vs 10.9月(HR=0.66),包括各PD-L1表达和组织学在内的关键亚组的所有疗效指标的临床获益相似。

肺癌领域也迎来了新型治疗药物,重组人源化PD-L1-CTLA-4双特异性抗体KN046在既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患者中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公布,安全性可耐受,ORR达到12%,进一步试验数据值得期待。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方面,CASPIAN研究再次更新数据,度伐利尤单抗+化疗对比化疗的OS数据成熟度达到80%,两组的OS分别是12.9个月 vs 10.5个月(HR=0.75)。而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化疗的OS和化疗相比不获益。Ⅱ期ECOG-ACRIN EA5161研究中,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的PFS显著优于化疗,中位PFS分别为5.5个月 vs 4.7个月(HR=0.68),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KEYNOTE-604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化疗对比化疗的中位PFS分别为4.8个月 vs 4.3个月(HR=0.75),OS分别为10.8个月 vs 9.7个月(HR=0.80),未达到预设终点。

苏春霞教授还介绍了PD-1/PD-L1抑制剂联合新靶点的肿瘤治疗策略,如联合TIGIT抑制剂Tiragolumab+阿替利珠单抗,针对LAG-3靶点的MK-4280和MK-1697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以及IBI110+信迪利单抗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新型免疫治疗药物也在进一步拓展,如IL-2通路激动剂NKTR-214,IL-1β单克隆抗体Canakinumab,针对PD-L1和TGF-β的双功能融合蛋白M7824,OX40激动剂,肿瘤疫苗BI131849(CV9202)等的研究都在进行中。而免疫治疗全程个体化治疗、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探索和免疫耐药的应对策略等依旧是当前最迫切和最有热度的研究领域。

全面了解,多科协助,优化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管理

河南省肿瘤医院的王慧娟教授讲解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特征和管理。各个组织器官均可发生irAE。总的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单药治疗发生irAE的总体安全性好,发生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发生时间具有器官异质性,可逆转,但不同irAE缓解时间和缓解率不同。2019年4月26日,中国首部关于ICI毒性管理的指南在南京发布,指南中关于ICI治疗前的评估和筛查,毒性的分级管理原则等解决了大多irAE管理问题。治疗进展方面,可根据不同irAE组织病理学类型来进行个体化治疗,例如针对介导irAE的关键细胞和可溶性细胞因子来治疗,分别靶向适应性免疫,靶向固有免疫系统和靶向细胞因子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双免疫联合毒性反应方面,CheckMate 227研究发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低剂量伊匹木单抗安全性良好,没有治疗相关死亡率增加,如果发生irAE同样应根据分级来进行管理,同时如果停用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也应停用,而如果考虑停用伊匹木单抗,则可继续纳武利尤单抗的治疗。

总之,irAE的发生不容忽视,但是可防可控,需要规范管理,根据严重程度和发生部位来选择治疗措施。为实现毒性反应的最优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来共同应对。

专家讨论环节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俊教授主持,讨论嘉宾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秦海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艳宏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章必成教授。专家们就ICI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未来探索方向,双免疫治疗在MSI-H/dMMR mCRC患者中的应用,和不同免疫治疗方案irAE的监测和管理特点进行讨论。专家们认为,高效低毒方案是免疫治疗未来探索的方向,双免疫治疗方案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免疫治疗毒性反应错综复杂,充分认识避免雾里看花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蔡修宇教授进行了《真实世界免疫治疗毒性管理》的病例展示和进展介绍。蔡修宇教授展示了超进展、心肌炎等罕见毒性和严重不良反应的精彩病例,并介绍了孕妇、移植患者、病毒携带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毒性管理特点。之后,在章必成教授的主持下,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李梦侠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彭玲教授,就免疫毒性的特点、管理和再挑战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最后,王宝成教授进行总结,感谢沈琳院长的主持和讲者精彩的报告,共同带来前沿的进展、权威的信息以及免疫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的精彩病例和独特见解。相信这次成功的学术会议可以为肿瘤从业者带来很大收获。

责任编辑:MJ
排版编辑:Kael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