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之十八:“吉凶得失”与“悔吝忧虞”关系的辨析

1.紧接《系辞上传》第二章前句(见上文),众多注家是这样标点下列文字的:“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而由洛书主编的《周易全书》(团结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对朱熹〈周易本义),却是另样标点的:“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为何此段文字中,由洛书主编的《周易全书》在两处用分号而不是用句号点断,是因为:悔吝在吉凶之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从而能使读者更加明白,此段文字是前句的延伸,阐述圣人作《易》中是如何明示吉凶,揭示变化原因的。

本文先解读“吉凶得失”与“悔吝忧虞”的关系。

2.吉凶、悔吝者,乃《易经》卦爻之占辞,而得失、忧虞者,乃人之道德水准、情绪心态之变化。

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王夫之(另有顾炎武、黄宗羲)解说“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时指出:“于其善决其吉,于其不善决其凶”。“易之为书,言得失也,非言祸福也,占义也”,即“得失喻于善恶”。

南宋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解说“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时指出:“盖吉凶相对,而悔(悔恨、悔改自已之过失)吝(骄吝、吝惜、计较不舍自已之利益)居其中间。悔自凶而趋吉,吝自吉而向凶也。”

他又指出:“忧虞(忧患、思虑、担心之意)虽未至凶,然足以致悔而取羞矣。”(括号中语为笔者加注)。

3.综易学大家所述,“这里面有两个循环。一是“吉凶悔吝”,“吉”了便是“吝”,“吝”了便是“凶”,“凶”了便是“悔”,“悔”了便是“吉”,“吉”了又“吝”,“吉-吝-凶-悔”,周而复始。二是“失得忧虞”,失了便是忧,忧了便是得,得了便是虞,虞了便是失,失了再忧,“失-忧-得-虞”,循环往复。”(网易博友—片冰心语)。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吉凶得失”和“悔吝忧虞”之间,用分号而不是用句号点断的深意了。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其本义可否今译为:圣人在卦爻占辞中所说的“吉凶”与“悔吝”,前者是人们行事中循道顺德或背道逆德与否的象征;后者是人们的思绪心态忧虑自已过失致悔还是患得患失致吝的象征。

写之此,知人当善思善行:善思者当常有反思自已过失的忏悔之心;善行者当常作循道顺德利天地利民心之事。思行善一,逢凶亦能化吉!如反之,则不言自明矣。

(0)

相关推荐